自美國確立其世界霸主地位以來,維護和強化其世界領導權和按照其價值理念塑造世界,一直是美國的全球戰略。美國通過力量鉗制、制度約束和理念影響“三位一體”的戰略實現其全球戰略目標。 在整個美國全球軍事布局中,亞太無疑是戰略重點,其目的是防范、威懾和遏制中國。針對二十一世紀新的戰略格局和形勢,美國企圖通過尋求主導國際秩序的重塑,維持其全球霸權。
來源 | 人民論壇網(rmltwz)、《人民論壇·學術前沿》
作者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鄒治波
第二次世界大戰打破了長期以來以維持歐洲均勢為原則的傳統國際關系格局,終結了歐洲對世界的支配地位。美國憑借其長期深耕于美洲大陸的“孤立主義”政策和二戰勝利之威,成為遠超其他國家實力的新的霸主。美國自確立世界霸主地位后,維護和強化其世界領導權和按照其價值理念塑造世界,一直是其全球戰略的核心。即使在美國實力相對下降,其世界領導地位受到歷史性挑戰的今天,奧巴馬仍然發出“美國要再領導世界一百年”的誓言。
美國稱霸世界的三大武器
從美國稱霸世界的格局和途徑看,這些戰略要素是力量、制度和價值觀。力量是器物、能力,是物質因素;制度是規范、法則,是體制因素;價值觀是理念、意識,是精神因素。美國尋求的是力量霸權、制度霸權和價值觀霸權,三者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維一體。力量霸權是基礎,屬底層霸權,服務于制度霸權和價值觀霸權;制度霸權屬中層霸權,是力量霸權和價值觀霸權綜合作用的產物;而價值觀霸權則屬高層霸權,是霸權的最高境界。
美國全球六大戰區,遏制中國
安全格局和威脅來源是美國軍事力量建設和部署的出發點。從近年來美國各種國家報告和國會質詢所反映的美國認知和定位看,恐怖主義是其直接威脅,俄羅斯是其現實威脅,中國是其戰略威脅。
基于保障本國及盟友安全和軍事上控制全球的軍事戰略的目的,美國將全球分為六個戰區,分別為北方戰區、南方戰區、太平洋戰區、歐洲戰區、中央戰區、非洲戰區。其中太平洋戰區司令部,總部設在夏威夷,戰區覆蓋整個太平洋以及大部分印度洋,陸地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大部、大洋洲、南極、俄羅斯中部與遠東地區及部分非洲地區。南海就處于太平洋戰區的覆蓋范圍之下。
與在歐洲建立北約軍事同盟體制不同,美國在亞太建立軍事體系構架,對亞太安全秩序的控制,是通過建立和強化雙邊軍事同盟實現的。美國將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泰國的盟友關系,視為主導亞洲安全秩序的基石,不斷深化和升級同這些國家的軍事安全關系。在對日軍事同盟關系問題上,美國修訂了《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把軍事合作范圍擴大至全球,并同時重申釣魚島適用于《美日安保條約》。為減輕自己領導世界的成本,讓日本承擔更多的“責任”,美國不惜縱容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讓日本通過了“可以對外進行戰爭”的《新安保法》,默認安倍政府推動修改《和平憲法》,從而為日本取得軍事大國地位掃清法律障礙。同時,美國提升了與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等雙邊軍事同盟關系,擴展了在當地的軍事部署,并頻繁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
近年來,美國在亞太軍事體制構建上出現了兩個新動向,一個是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從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上,拉近與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甚至和印度的多邊合作關系,渲染中國威脅并開展聯合軍事演習。另一個重要手段是推動亞太反導系統的建設,當前以朝鮮核威脅為由力促韓國部署“薩德”反導系統,就是其構筑多邊軍事同盟關系的一個重要推手。
制度性霸權打造“霸權帝國”
美國建立和保持世界霸權的方式和途徑與以往歷史上的霸權國家有本質不同。美國通過其主導建立的國際制度和對國際秩序的控制,實現對各國和國際事務的控制與主導。其管控世界的思路不是直接控制某個具體國家,而是通過規則網絡控制國與國在政治、軍事、貿易、金融、科技、文化等重要領域的行為和交往渠道。因此,美國是一個依靠制度力量維系的“帝國”,或者說美國霸權是一種制度性霸權。體現美國文化價值觀的國際制度的確立,是美國戰略利益的最佳保障。
近年來,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崛起,成為打破現有國際格局、促進國際秩序調整的一大動因。但是,以保持和鞏固世界領導地位為其全球戰略,并一直保有這個特殊地位也習慣于領導世界的美國,絕不甘心失去或削弱世界領導地位。正如奧巴馬所說“美國不能讓中國等國家書寫全球貿易規則,美國必須制定這些規則”。
普世價值背后的價值觀霸權
在全世界推行美式價值觀是美國列明的四大國家利益之一,也是美國實現全球戰略的重要手段。實際上,自20世紀美國成為新的世界霸主以來,一直在以自己的價值理念勾畫、塑造著世界,行使對外政治、外交、經濟、軍事和文化行為,維護美國利益。
不應否認和忽視的是,美國在全世界捍衛和推行其自由、民主、法制和人權所謂“普世價值觀”,是源于其植根于骨血的基督教信仰和歐洲先哲思想。絕大多數美國人相信,上帝“揀選”了美利堅民族,作為“將全世界引向正確的宗教和自由的燈塔”,美國不僅自己負有建立一個嶄新國家為世界樹立典范的特殊使命,而且也肩負將自由、民主和平等這些上帝賜予的權利賜予全人類的神圣責任。
20世紀初獲得世界霸主地位,二戰和冷戰取得最終勝利和一直保持著世界所向匹敵的實力,使美國對自身制度擁有強烈的道德自信,將自己的自由民主制度看作是終極的、普世的制度,視為人類社會前進的方向和目標。自二戰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均把對外推行美式價值觀和制度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光榮責任。
同時,美國推行其價值觀更有謀求自己國家利益的現實需要。人的思想規范著人的行為,人的價值觀決定著人的行為模式。如果他國認同自己的價值理念,實行自己的政治制度,建立同自己一樣或相似的社會體系,那么,美國就會保持強大的道德感召力和政治影響力,他國就更會愿意接受和服從美國的領導,也就更有利于美國主導國際秩序和維護國家利益。因此,向外推行“普世價值觀”,讓全世界接受其價值理念和實行其民主制度,是美國國家的利益需要。
結語:
歷史上,美國曾試圖使用和平演變和高壓就范戰略來改變中國政體,但均未成功。這其中的深刻原因,不是美國不夠努力、策略不得法,而是中國找到了一條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理念、制度和道路具有強大抗壓性和生命力,具有抵御西方價值理念滲透的免疫力。實踐證明,異質國家是否會被美國等西方國家所滲透、演變和顛覆,不取決于西方國家,而是決定于自己,只要選擇好適合自己國情的正確的政治制度和發展道路,就能“任憑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
(選自《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6年6月下,原標題:《美國的價值觀輸出與全球戰略布局》責編∕楊昀贇。本文為節選,轉載需授權。本文編輯:李棟)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101/3154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