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導讀:

就愛閱讀網友為您分享以下“江南民歌”資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您對92to.com的支持!

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古詩,選自《漢樂府》,描繪的是江南水鄉的人們采蓮的情景,。這首詩共七行兩句話,詩的前兩行直接介紹了江南的水鄉是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是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間的美麗畫卷,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起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5個字。

3.理解詩句的意思,感悟江南水鄉的美景。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借助拼音和課文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借助拼音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字。

教學難點

初步具有閱讀古詩的興趣。

教具:自制課件,課文放大彩圖,生字卡片,畫有小魚、荷葉、東南西北圖案的頭飾。

學具:生字卡片。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利用課件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江南夏季的荷塘人們采蓮和水中魚兒戲游的情景。(學生一邊看畫面、聽音樂,一邊想象)

小朋友,看了剛才屏幕上的畫面,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覺得這個地方美嗎?想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嗎?想不想到那里去游玩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那里去游玩一番吧!板書課題,學生借助拼音齊讀課題兩遍。

教師講解:江南就是我國的長江以南一帶,那里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漢語拼音自由地輕聲讀課文。要求:先讀讀拼音,再看看下面的字,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特別要讀準生字的音。

2.數一數,課文共有幾行,是由幾句話組成的。

3.檢查自讀情況。問: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抽幾個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邊聽邊用“·”畫出生字,教師抽查。

4.教師范讀、領讀。

三、學習生字

1. 指名分句朗讀,結合學習生字詞。(出示生字卡片)

江、南、可、采、田、間、東。

2.學生拿出生字卡自讀,教師相機正音。

注意“田”、“間”“江”的讀音都是三拼音節。 “采”的讀音是平舌音,不要讀成翹舌音。

3.檢查識字情況。先打亂順序認讀生字,師出示生字卡,抽讀,開火車讀,齊讀;再朗讀包含這些生字的句子。

4.指導寫

(1)記住字形。

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如何識記生字。可啟發學生用學過的筆畫和熟字來分析記憶字形。

“可”:有五筆。擴詞:可愛、可口、可以。

“江”:三點水加“工”。江與水有關,所以有三點水。口頭組詞:江水、江邊、江上、長江、江岸。

“采”:上下結構,采要用手,注意上面是一個爪字頭。口頭組詞:采花„„ “魚”:下邊的一橫是“魚”的尾巴,利用課件展示。口頭組詞:魚兒、魚尾巴„„

(2)指導學生按筆順提示描紅。

(3)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寫字姿勢。

(4)指導學生在田字格中書寫。

(5)生練習寫生字后師點評。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

1. 學習詩的一、二行。

(1)指名朗讀詩的一、二行。

(2)指導學生看圖,觀察荷葉。荷花長得怎樣。“何”:表示感嘆,驚訝;“田田”:指荷葉長得層層疊疊,茂盛鮮亮,非常可愛。

(3)指導反復朗讀,展開聯想,從這兩行詩中你知道了什么?從中感受荷葉茂盛鮮亮、非常可愛的樣子。

2.學習詩的后五行。

(1)指明朗讀詩的后五行。

思考:在荷塘里除了荷葉、荷花、蓮蓬之外,還有什么?(魚兒)魚兒在干什么?(游水嬉戲)

(2)魚兒在蓮葉間是怎樣游動的?哪些地方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 指導反復朗讀:“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北。”

課件展示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的情景,讓學生展開聯想,感受魚兒的快樂和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理解方位詞:東、南、西、北,并讓學生動手畫出方位圖。這里的東南西北是指荷葉的四周。

展開想象:魚兒在蓮葉間游玩,它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同桌互相描述魚兒在蓮葉間游玩的歡快情景。

教師揭示:魚兒在蓮葉間,一會兒游到東面,一會兒又穿到西面,一會兒鉆到南面,一會兒又滑到了北面。五個“戲”字寫出了魚兒的快樂和自在,“東、南、西、北”則寫出了魚兒在水間自由自在、逗人喜愛的樣子。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問:小朋友,當你看到魚兒那樣歡快,你心情怎么樣呢?

懷著高興的心情朗讀魚兒戲游的句子,注意重音和停頓。

二、背誦課文

1.嘗試背誦。(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練習背誦課文。)

2.抽生背誦,說說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誦課文。(看圖記、根據重點字詞記、想象記)

三、戴上頭飾表演魚兒在荷葉中戲游的歡樂情景

4個同學戴著東、南、西、北的頭飾扮演東、南、西、北,3個同學戴著小魚的頭飾扮演小魚,6個同學戴著荷葉的頭飾扮演荷葉,邊背誦邊表演。

四、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本課的生字,理解了詩句的意思,看到了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們以后要更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從本課的學習中,我們還體會到了閱讀古詩的樂趣,希望今后繼續努力,多閱讀多積累一些優秀的古詩。

《陶者》教學設計

設計者:呂韜韜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會寫“臣、鱗、陶、居、沾、廈”6個字,了解“陶盡、無、

沾、鱗鱗、居的字義。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熟讀成誦。

過程與方法目標:編故事理解詩意,采用換詞,補充等方法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

古詩的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古代勞動人民困苦的狀況,了解封建制度下獲者不勞,勞

者不獲的不合理的社會現象。

教學重難點:1、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內容。

2、體會詩中所表現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 師板書“者“字。給者字找朋友,“作者、記者、讀者”。總結得出,者就是„„的人。

2、 師板書“陶”字。

問:我們在哪里見到過這個“陶”字,還記得陶瓷這個詞語嗎?

那同學們來猜一猜,陶者是什么意思呢?

3、 師解釋《陶者》課題

陶:燒制瓦片,用黏土燒制成一片片瓦。 陶者:燒制陶器的人。(結合插圖,師簡單介紹怎樣燒制瓦片)

請生在來完整地說一遍。

4、 簡單介紹作者。這首詩是由宋朝的一位大詩人叫梅堯臣寫的。他是安徽宣城人。他寫的詩從各個方面反映人民的疾苦。

5、 看課文插圖。圖上畫了兩件房子,誰能用自己的話來說是兩件怎樣的房子? (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高樓大廈 破草房)

引讀:哪些人住高樓大廈?哪些人住草房?讓我們來讀一讀這首詩。

二、讀準字詞,感知大意。

1、 范讀,聽清“臣、鱗、陶、沾、廈”的讀音。

2、 出示生字。

lín chén zhān

鱗 臣 沾 (碰到)

找找鱗字在課文中的哪一句話?齊讀“鱗鱗居大廈”。那么居字呢?(住) 沾(我們說一沾水,紙就濕了,沾是碰到的意思)鱗鱗:像魚鱗一樣,密密麻麻的。大家齊讀課文。

3、 自由朗讀,讀準字音。

4、 哪位小朋友愿意讀讀這首詩呢?(我們再來讀一讀,相信一定會比剛才讀得好。生讀、師正音)

三、細讀,感悟詩意。

1、 請生讀第一句。

陶盡門前土。盡是什么意思呢?(平常我們說,用盡了所有的力氣)那么陶盡呢? 我們說陶就是燒制瓦片的意思,這里的陶也是這個意思。

盡,挖完。挖完了門前的泥土用來燒制瓦片。

2、 讀第二句。

屋上無片瓦。

請看插圖,那房子上都是些稻草,沒有一片瓦。那就奇怪了,陶盡了家門前的泥土用來燒制瓦片,燒制出的瓦片去哪里了呢?

生自由答。

接下來我們來讀一讀最后一句,你就能明白瓦片到哪里去了?

3、 讀第四句。

住高樓大廈的人是那些人呢?

預設:有錢人,有權人„„我們可以用一個詞語來說,達官顯貴。鱗鱗:瓦片很密,疊在一起像魚鱗,說明房子很漂亮,(看課文插圖)

哦!原來這些瓦片都跑到有錢人的房屋山去了。其實,我們可以說,住高樓大廈的人都是些十指不沾泥的人。

4、 讀第三句。

十指不沾泥

誰來說說“十指不沾泥”的意思?

手指都不碰到泥,說明什么?(他們平常不用干活,鱗鱗居大廈)干活的是誰呢? 我們的勞動人民一年四季,無論酷暑還是寒冷,他們一直都這么干著,辛不辛苦?

5、 師:哪個小朋友可以把我們剛才講的串起來,編個故事?(指名學生講)

6、 嘗試著背誦課文。

四、全班背誦詩。

1、 全班背誦這首詩。

總結:在舊社會,那些剝削者從不勞動卻能“鱗鱗居大廈”,而一年四季耕作的勞動人民卻連遮風擋雨的小屋都沒有,這是多么不合理啊!

五、作業。

1、 拿出作業本,寫今天新學的生字詞語。

2、 完成練習冊。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14/101686.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