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老祖宗傳給我們博大精深的醫藥文化,現代很多人在身體出現問題時,都選擇西醫治療。西醫只是做到了疾病的治療,而中醫則做到了在疾病到來之前的預防。我們中老年人日常應通過中醫養生,來預防身體上的各樣疾病,以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我們傳統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中醫養生文化。
【中醫養生的歷史】
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中國養生文化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到來首推春秋戰國。當時的史書對養生的記載已經十分具體,例如《左傳》就記載了秦國醫和為晉侯治病,指出晉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蠱”的結果,已經注意到了房室起居與健康的關系。在先秦諸子學說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儒、法、道、墨四家,而在養生問題上貢獻最大的又屬其中的儒、道兩家。
戰國末年,諸子各家學說出現了相互交融的局面。產生于這一時期而被后世稱為“雜家”的《呂氏春秋》一書,在養生學方面顯得更加成熟,養生理論也更加專門化。
中醫養生即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醫的養生觀】
中醫的養生觀念就是疾病的預防,在疾病出現以前在意預防,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醫養生主要有預防觀、整體觀、平衡觀、辯證觀。
1、未病先防、未老先養。
2、天人相應、形神兼具。
3、調整陰陽、補偏救弊。
4、動靜有常、和諧適度。
【養生法則】
養生就是“治未病”,是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慎房事、適寒溫等各種方法去實現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那么中醫有哪些養生法則呢?
1、天人合一的養生觀。中醫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中醫養生強調天人一體,養生的方法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2、陰陽平衡的健康觀。陰陽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陽就是能量,陰陽是相對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動的、發熱的、都屬于陽;凡是向下的、往里的、發冷的、都屬于陰。身體之所以會生病是因為陰陽失去平衡,造成陽過盛或陰過盛,陰虛或陽虛,只要設法使太過的一方減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陰陽再次恢復原來的平衡,疾病自然就會消失于無形了。
3、身心合一的整體觀。中醫養生注重的是身心兩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體的鍛煉保養,更注意心靈的修煉調養,身體會影響心理,心理也會影響身體,兩者是一體的兩面,缺一不可。
【女性養生】
我們中醫養生,講究分類和規整。不同性別不同體質的人群,在養生方法和要求上是不一樣的。那么,在中醫養生中,女性的養生包括哪些呢?
1、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纖麥片、低脂鮮乳,尤其是每天餐前搭配天然植物的不但有助于消除脂肪的過量攝入。
2、飯后站立半個小時。其實女人腰部發胖的最大原因是疏忽,由于工作學習忙,根本沒有時間來合理調配生活,安排自己的飲食起居。飯后至少站立半小時,可以免去脂肪淤積在小肚子上的煩惱,還省去事后彌補。
3、睡前5小時禁食。減肥的一大忌就是在睡覺前吃東西。睡眠的時候身體不需要運動,吃下的東西全部會被身體吸收變成脂肪囤積起來。假如餓得受不了,也只能吃少量的水煮青菜或水果。
4、不要急于起床。早晨醒來后,仰臥、伸展身體。然后,四肢著地,拱拱背,讓脊柱也有“蘇醒”的時間,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態,在愉快的心情中開始每一天。
【男性養生】
中醫認為,男性的根本在于肝和腎,中醫提倡養腎要側重在養精蓄銳。因此,中醫養生中對于男性的主要要求在于肝臟和腎臟的保養。我們來看看具體包括哪些。
1、寡欲:中醫里有,情動則腎動,腎動則精動。為保證腎氣的充足,我們就要控制精動,這樣心就不動。所以寡欲是男人養腎的第一條大法。
2、節勞:人不可過度勞累。中醫認為,精成于血,精是血的變現。所以要保護好血。
3、息怒:怒則傷肝,肝主藏血,人老生氣的話就會傷肝血,耗精。所以,我們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制怒,學會心平氣和地接人待物。
4、戒酒:酒能夠動血。酒有生發之性的,少飲能調動身體的生發之機,但飲酒過度就會造成氣血的紊亂,所以喝酒要有節制。
5、慎味:慎味就是不要暴飲暴食,要以五谷來養精。中醫里有一句話:五谷最養精。
【老年養生】
中醫養生中對于老年人的養生要求,跟年輕人是有很大的不同。更多的要求中來年人對于飲食節制和身體修養。我們來看看具體都有哪些。
1、不貪精:老年人長期講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攝入的纖維素少了,就會減弱胃腸的蠕動,易患便秘。
2、不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類脂肪過多,會引起營養平衡失調以及新陳代謝紊亂,易患高膽固醇血癥和高脂血癥,不利于心腦血管病的防治。
3、不貪硬:老年人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如果貪吃堅硬或是煮得不熟爛的食物,久而久之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
4、不貪遲:三餐進食時間宜早不貪遲,有利于食物消化與飯后休息,避免積食或是低血糖。
5、不貪熱:老年人飲食宜溫不宜燙,因熱食易損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要是長期服用燙食刺激,還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6、不貪快:老年人因牙齒脫落不全,飲食若貪快,咀嚼不爛,就會增加胃的消化負擔。同時,還易發生魚刺或是肉骨頭鯁喉的意外事故。
7、不貪酒:老年人長期貪杯飲酒,會使心肌變性,失去正常的彈力,加重心臟的負擔。同時,老人多飲酒,還易導致肝硬化。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70113/8644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