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鄭昀(訂閱號:老兵筆記) 最后更新于2017/8/31

 

以前我的口頭禪是:

要人有人,要槍有槍,兵強馬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最近兩三年不說這話了。

改成了:

  • 沒人……

  • 就這幾條(好)槍……

  • 這事兒不是不可以做,就看把手頭上的哪些事情停掉……

 

是的,在我樸素的、樸實無華的思想里,不希望給大家一個幻覺:

公司的資源是無窮無盡的,隨時都可以就地招募起一支大軍。

 

有了資源無窮無盡的幻覺,就會導致“最后來的事情最優先”。

既然最后來的事情最優先,后來的事兒隨時都可以插隊,那么就不需要說清楚做這件事情的目的。

更不需要去橫向比較正在做的事情,去排排序,去想一下如何重新分配資源。

更不需要說清楚這個產品上了之后怎么運營。

 

“不加人”就代表“資源永遠是有限的”的態度。

那么,在這個態度面前,需求方就有義務有責任說清楚兩件事:

第一,我要做的事情為什么比其他事情對公司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我相信在任何互聯網公司里,手頭正在做的事情有一半是可以砍掉不做的。

如果本著“就這幾條(好)槍”的客觀態度,如果有一半的事情不做了,那么剩下的事情是不是會做得更好,做得更精?

基本戰術原則之一不就是集中優勢兵力(人財物)嗎?

每件事都摻和一腳,每件事都做不好,這真的是公司想要的嗎?

第二,如果資源不足,我該怎么做?

舉三個例子:

1)

2011年之后,阿里巴巴招聘的步伐開始減慢,不是自動減慢,而是馬云有意減少人員。HR從所有部門要招聘計劃,各個項目部、事業部提計劃,數據報過來,馬云驚呆了,所有部門加起來總共要招聘12000人,結果馬云說2011年我們最多招2000人,將12000人的計劃直接砍掉,他說人多了反而壞事。

2)

2014年的時候,馬云要求農村淘寶(即村淘)團隊3年內覆蓋1000個縣,延伸至10萬個村,按照現在這個模式,一個縣不加后臺人員需要8個人,那照這么推算,團隊至少需要1萬人!

但被馬云狠狠地拍回來了。馬云說:“你們根本沒有去思考這個模式本身存在的問題,現在的做法只是為了加快速度、提升效能而已,我希望你們去思考這個模式對不對!”馬云給了一個KPI,要求圍繞著它去思考——團隊第一年不要超過500人或者800人,在這樣的前提下,思考該怎么做,如何去撬動這1000個縣?

3)

口碑重起爐灶的時候,馬云也做過類似的批示,嚴令公司不許超過2000人,所以他們組建起了幾萬人的服務商體系。

 

人能咣咣往里進嗎?

不能。

因為我管這種“大軍”叫“烏合之眾”。

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這樣是無法保證交付質量的。

 

什么情況下可以加人?

每一個新組,都有一位能“扛起責任,交付結果”、熟知我們的成功哲學、熟知我們過去的錯誤案例(RCA)的老兵坐鎮,保證傳承不斷。

 

言而總之一句話一言以蔽之:

精兵簡政,精干高效。

-EOF-

 

推薦文章:

我當初是怎么管理技術團隊的

云縱的技術體系和人文體系建設

#對題集#研發哲學

#錯題集#挖坑和踩雷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