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常言道:“一入攝影深似海,從此存款是路人”,對于攝影的各種調侃也是層出不窮。

  最近知乎上有一條帖子傳播的火熱,有題主問“一個攝影初學者有哪些容易觸碰的誤區”,引發了了66條回答,而網友高質量的回答也引發了互動和思考,關于初 學者容易觸碰的誤區中,分析總結出:迷戀器材、過度依賴后期、重內容輕形式、忽視基礎等方面是最受關注的誤區方向。

  其中,過度迷戀器材這點所受關注最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是怎么討論的。

  1、是否應該迷戀器材

  (1)不可舍本逐末

  網友們認為,迷信器材是初學者最大的誤區,很多初學者認為效果為先導,器材先行。例如只會用大光圈虛化,卻不懂合理控制景深,只懂用閃光燈補光,卻不懂得合理取景尋找自然補光

  網友付小貝所做的回答熱度最高,而其中的第一條就是有關器材的討論。

  付小貝說,將器材視為“面子”是人之常情,但要學會正確對待,有好裝備誰不喜歡用?但萬不可舍本逐末。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糾結于器材品牌和各種鏡頭參數,顯著特征就是每天抱著MTF曲線、各媒體評測等內容研讀。由此形成大量MTF黨,唯器材論者和品牌鐵粉團。 從這以后便不再是攝影愛好者,而是器材愛好者加噴子。須知紅圈也有狗頭(網絡著名吐槽圖),鏡頭后那個頭要是也狗了就是雙狗頭。

  (2)不要變成器材黨

  網友Fega對此提出相似的看法,他說:

  我把器材黨列在第一條的目的是:極力避免初學者入了一堆好器材、滿足了物欲,卻發現自己對攝影壓根沒抱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興趣。

  成為器材黨,認為好照片一定是好相機好鏡頭拍的。一上手的相機必須一步到位到全畫幅相機,買的幾個鏡頭必須從16mm一直能連到300mm,斷了其中任何一個焦段都可能錯失一系列大作。

  你以為當年那些已故的大師的大作是用什么樣的相機拍的?我認識幾個牛人早期的牛掰作品使用的是入門級單反,如500D+18-55狗頭套機,普 通得不能再普通,但片子就是讓人過目不忘(其中也有一定的后期能力作輔助)。當你拿著高端相機拍出像普通人拿卡片機拍的照片時,你好意思拿出手給人看嗎? 一般人最常用的焦段在100mm以下,作為新手,拿個18-55或18-70的變焦鏡頭再加個定焦50 1.8就夠了。

  就像饑餓的時候進飯館點菜一樣,千萬別多點,等覺得還沒吃飽那再點。

  當你拍了一段時間照片,實實在在感受到器材限制了自己的創作之后,到那時再去添加新的設備。

  切忌是因眼紅別人的照片而腦充血自己也去入了。

  如果你跟某個人的照片有較大差距,相信我,最主要的差距絕不會是器材。

  相機發展很快,那些相機生產商為了不成為下一個止步不前的柯達,所以每年都在推陳出新,作為新手,別吃著碗里看著鍋里,把手頭的家伙利用好才是正經的。

  攝影不是時尚。

  當然在迷戀器材的討論中,也有不少網友提出不同的意見。

  (3)力所能及的購買器材

  網友半根煙說:“看一堆人在噴器材。那是橫向比較,作為同一個人來說,難道用好器材拍的就會比差點的器材拍的差嗎?

  攝影是一種瞬間的感動。是你從鏡頭中理解的世界,別糾結于各種所謂的攝影技巧,豐富眼界,豐富內心,才會對鏡頭中的世界不斷加深理解。

  很多時候父母給孩子的抓拍比很多專業攝影師效果要好,因為中間有莫名的感情交流,父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么。每一幅好的攝影作品背后都有一種認知,一個故事。

  攝影的人應該都有這種經歷,一瞬間的光、影、空間、人物的構成讓你有一種感動,一種回憶,一種理解。使得你迅速按下快門,每次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那種心情又回來了。

  所以誤區就是太看中技術層面的東西了。至于器材就是買你能力范圍內最好的。”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器材是不是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4)器材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網友秦峰給出了和其他網友不一樣的意見,他認為器材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他說:最容易誤入歧途就是那些告訴你器材不重要的人,器材一直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要拍風光,必須要有廣角,你要拍人物要有標頭,你要拍星星月亮長焦必不可少,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沒有就拍不了,沒什么可說的。

  會有人拿iphone攝影大賽教育你說,你看器材不重要,后邊這個頭才重要,我可以幾乎100%肯定的告訴你,那些能用iphone攝影得獎的人,個個家里一屋子器材。

  攝影器材最好一部到位,尤其沒有太多錢可以浪費的情況下,不要用買數碼產品的思路去買單反相機,一部好的單反可以用10年以上,攝影器材是光學 器材,技術成熟穩定,那些花里胡哨的數碼功能如gps,wifi,高清解碼什么的 ,本質上和攝影沒什么關系。所以所有的ASP-C畫幅相機都是浪費錢,要么上全畫幅,要么還是繼續用你的iphone照相就成了,5年前的5d2現在還是 5d2,5年前那些5-6千的asp-c套機現在幾乎一文不值,如果你恰巧還入了幾個dx頭,那就更悲劇了。像24-70這種頭,這么多年了一分錢沒降, 反而還漲了點。

  如果你學攝影的目的就是玩玩的話,其實買本構圖的書,用手機照照也未嘗不可。如果想作為一項特長或者專業領域發展的話,一次性投入好器材就更重 要了,至少能讓你省下不少二次投資。假設你玩了一年,長進明顯,那么當初幾千塊買來的套機將很快不能滿足你的要求了,遲早要換到全畫幅,如果覺得沒什么意 思,高端機出手的價格和速度都會讓你有得驚喜。

  (5)不要從一個極端到另外一個極端

  最后網友王奔雷對器材的討論做了詳盡的總結。

  王奔雷認為:

  最大的誤區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咯。

  我買相機就是個玩。如果指著它掙錢,就徹底去商業化。一定要徹底。賺錢是很神圣純凈的事業,不容任何私心雜念,一邊賺錢一邊想著大師德味毒什么的,那叫動機不純。

  接著說業余,個人以為參數還是有必要講究一下的,不要太過分就好。比如說50mm的要1.8還是1.4,70-200要2.8還是 4.0,macro要1:2還是1:1,這些都是合理范圍內的選擇,錢夠就直接點上個好的。如果50一定要1.0,55 85一定要1.2,200一定要1.8,300一定要2.0,那就是土豪的事情了。

  拍了好的片子,最好能印出來,這樣時不時地回頭看看,見證自己進步的同時自然也有大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放在硬盤里是沒有這樣效果的。

  為什么呢,因為人類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思考->行動->檢驗->思考的循環,直接印出來,有助于加強檢驗這個環節的效果,不至于成為循環中的短板。夫子說的好,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還有一點我看其他人沒怎么說到,就是,功夫在畫外。要想拍出好片子,必要的技巧少不了,但是片子的境界就要看自己的修為了。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器材發燒是攝影的必經階段

  (6)總結:器材發燒是攝影的必經階段

  所以,網友張小北對此總結說:

  器材發燒是攝影的必經階段,因為當對題材的掌握到了瓶頸期后,就會誤以為可以通過升級器材來突破。

  而且從我個人體會來說,對器材的迷戀是對攝影這個概念的一種物化體現。高級的器材可以給攝影者帶來一種一切盡在掌握的快感(當然也是一種錯覺)。等這段錯覺期過去后,就進入新的階段:開始明白鏡頭也好機身也好都只不過是工具。

  職業攝影師很少對器材發燒的,因為沒必要。什么題材能拍什么題材不能拍他都應該知道了,自己的極限在那里也心里有數。

  有收藏攝影器材的愛好者,很少有人照片拍的也好。我覺得是一心不能二用吧……職業攝影師就是你給他個火柴盒他也能想辦法完成拍攝(當然這例子太夸張了,頂級相機的很多功能有時候是必須的),相機后面的那個腦袋才是最重要的。

  器材黨77條軍規供大家參考:

  1、任何相機都可以拍攝任何題材!

  2、任何膠片都可以拍攝任何題材!

  3、任何鏡頭都可以拍攝任何題材!

  4、買能買得起的最好的器材!

  5、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所以,先要用光可以花在器材上的錢!

  6、鏡頭后面那個頭固然很重要,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更重要!

  7、金屬器材永遠比塑料的好,分量重的器材永遠比輕的好,貴的永遠比便宜的好,除非你被人宰了!

  8、買器材前一定要冷靜,買器材時必須要沖動,這是器材物語的理智與情感!

  9、假如一件器材買回不久就后悔了,說明它不屬于你,趕緊賣掉止損!

  10、假如覺得一件器材該換了,無需考慮,立刻換了,因為到最后你還是會換,結果無非是徒增猶豫彷徨的時間罷了!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11、不用擔心貶值,器材不是股票,買器材是使用,不是投資!

  12、不用愛惜器材,器材沒那么嬌貴,它存在的意義是被使用,而非供奉!

  13、膠片也屬于器材,選擇膠片的難度不亞于選擇器材!

  14、沒有一步到位的器材,沒有一步到位的系統,除非你是個沒有激情的人!

  15、測光表對于玩家來說,實用意義遠遠小于亮騷意義,所以,它很重要!

  16、不必介意器材是否防水,我們不是新聞記者,不會在大雨滂沱中抓拍搶拍,防唾沫就夠了,這樣在你口若懸河地炫耀器材時可以更加肆無忌憚!

  17、不要買副廠鏡頭。Carl Zeiss除外!

  18、UV鏡只有兩個牌子,B+W和TIFFEN;UV鏡只有一種鍍膜,多膜!

  19、UV在數碼時代,其實是多余的!

  20、氣吹的牌子叫A+F,鏡頭水的牌子叫Carl Zeiss,鏡頭筆的牌子叫MATIN,灰卡的標準叫kodak!

  21、附件是器材中相當重要的環節,攝影中最大的附件是車,最常換的附件是模特!

  22 玩反轉和大畫幅有一個重要附件就是放大鏡,Schneider是王道!

  23 相機是用來拍良辰美景的,不是用來拍牙膏牙刷的!

  24 攝影的路上,你總要有一支超廣,如果可以,它是HOLOGON!

  25 攝影的路上,你總要有一支85/1.4,如果可以,它是85/1.2!

  26 攝影的路上,你總要有一支300/2.8,因為400/2.8太長,而200/2略短!

  27 當你覺得自己該精簡器材的時候,你已經成為了技術派!

  28 當你總是覺得自己缺件器材的時候,你就快成為一個器材派!

  29 當你覺得自己快要成為一個器材派時,你就已經是器材派了!

  30 成為一個器材派高手不比成為一個技術派高手容易,當在同一焦段中有兩支以上重復的鏡頭時,你剛剛踏入門檻!

  31、當你連2.8的光圈都覺得小的時候,你已經是一個成熟器材分子了(這條適用于圣賢書)

  32、當你的鏡頭群中全部都是恒定光圈且一半以上為1.4的時候,你已經走向毒梟的行列!

  33、當你擁有“F口28/1.4,F口58/1.2,M口16/8,M口50/1,YC口300/2,YC口85/1.2,EF口50/1,EF口200/2”中任何一支時,你已經無可救藥了!

  34、當上述鏡頭中你擁有超過兩支時,可以辦理離婚、分手、或盡快把另一半的器材熱情培養起來!

  35、當上述鏡頭你都擁有時,兄弟,咱們拜把子!

  36、器材派沒什么不好,可悲的是成了器材派還在器材上說不出個所以然!

  37、旁軸的巔峰是ALPA,大幅的終點是Linhof,廣角的至尊是HOLOGON,長焦的霸主是SONNER,日本相機都是上不了大席的狗肉!

  38、Leica不是品味的象征,是營銷的完勝,Leica只有一支鏡頭,就是那支有著兩片螢石的八枚玉!

  39、玩鏡頭就要玩結構,所以要玩Carl Zeiss!

  40、于是Leica燒錢,Carl Zeiss要命!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41 Leica的快門再輕,也比不上鏡間快門的120旁軸,加上底片的優勢,一臺BRONICA 645都能將MP打翻在地,所以,以為Leica是終點的人其實是器材的井底之蛙!

  42 ALPA加Carl Zeiss鏡頭是高端攝影玩家的標桿,遺憾的是,達到這個標桿需要浸淫太多器材!

  43 好器材和名牌包一樣,是需要行家來鑒賞,上來就問價錢的主兒和看到LV就問真的假的一樣,跟你不在一個檔次,無須搭理丫的。行家一般不問,行家都裝深沉地摸摸看看后顯得面不經意其實心中嫉妒不已地輕率地點點頭而已!

  44 一機數鏡的玩法是折騰自己,最好的配置就是一機一鏡:有幾支鏡頭,就配幾臺機身!

  45 移軸是大畫幅的專利,所有135的移軸鏡頭都是扯淡!

  46 近攝鏡和皮腔永遠替代不了微距鏡頭!

  47 微距無弱旅,標頭無弱旅!越貴的鏡頭越彪悍!

  48 每家都有大三元,大三元就算光圈做到1.4,也永遠都是二流鏡頭,在同一時代中,變焦絕無可能超越定焦!

  49 用定焦侮辱變焦,用旁軸奚落單反,用大幅藐視旁軸,玩攝影總會在看不起別人和被人看不起的波段中周而復始,所以,玩器材要低調!

  50 玩燈是一個新的開始,SB800只有一支的人不叫玩燈,SB800的基配是兩支,標配是四支,豪配是九支,正面兩支側面兩支背后四支,還有一支備用,此外還得有SU800!

  51 倍感打擊的是,玩SB800其實不能算玩燈……燈的牌子叫Broncolor!

  52 開始玩燈后需要一個助理,否則那些笨重的家伙會讓你苦不堪言,或者你可以像我一樣,玩單燈,當停車地點距離拍攝地點300米以內時,一套600W的套裝勉強可以拿得動!

  53 數碼后期是無聊的,是對攝影本身的閹割,是對器材裝備的侮辱,但不得不去做。數碼后期器材中最重要的是顯示器,最不重要的是顯卡!

  54 高檔數碼是奢侈,低檔數碼是垃圾,中檔數碼是奢侈的垃圾!

  55 便宜買死人!

  56 假如沒有一支大炮,你就不知道自己的身體好不好!

  57 永遠記住,機器總是比你聰明得多的;也要永遠記住,機器有時候是很笨的--那都是因為你笨,沒有正確的去使用它!

  58 景深是器材派最重要的技術指標之一,所以要掌握景深計算公式,下載一個軟件放在手機里,因此,手機最好是Windows Mobile系統的!

  59 記住無忌的名言:一分錢,一分貨;二角錢,二分貨;三元錢,三分貨!

  60 下一支鏡頭是最好的!

  61 下一個附件是最需要的!

  62 下一臺機身是最不可或缺的!

  63 買你買得起的最貴的相機;同理,買你扛得動的最重的腳架!

  64 三角架,買到第三個才知道前兩個的錢完全是應該省下的!

  65 球臺的路程略略短暫一些,悟性高的話,第二個就可以到位了!

  66 穩定系統中最講究的是快裝板,順利的話,一個器材派會有五片以上!

  67 穩定系統中假如沒有快門線,上述的一切都將淪為扯淡!

  68 器材中,永遠令人頭疼的是包,永遠無法立竿見影的是UV鏡,永遠令人欣喜的是接目鏡放大器!

  69 在目鏡上花的每一分錢都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其中性價比最高的就是橡膠目鏡杯環!

  70 想要比別人的視角低,就要趴下;想要比別人視角高,就要舉起;想要比別人斜,就要狂側--否則,你就需要直角取景器!

  71 對于135相機來說,腰平取景器是非常重要的附件!

  72 對于120相機來說,眼平取景器是非常重要的附件!器材附件的療效在于幫助你榨干器材的潛能,副作用是榨干你的口袋!

  74 買一臺四萬的機身,還在意四千的附件嗎?買一支六萬的鏡頭,還在意六千的附件嗎?買了三千的附件,能不配三萬的器材嗎?

  75 對器材的態度將構建攝影的人格!
76 燒海無邊,回頭無岸!

  77 成為一個器材派之后,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盡可能別丟器材的人!

  2、初學者要把握好后期

  而在攝影初學者的誤區中,后期是第二受爭議的部分,對于攝影后期,各路大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家爭鳴,亮出各種觀點,不妨一看。

  (1)沉迷于過度后期

  現如今各類后期軟件方便快捷,而沉迷于沉迷于后期,尤其是沉迷于過度后期。例如,下圖這種顛覆生物學和美學兩大領域的東西。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沉迷于過度后期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酷似“蛇精”的PS自拍照網絡走紅

  對此,網友付小貝說:后期是攝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后期的目的主要在于提升照片美感度、消除相機成像與人眼視覺之間的差別、修正拍攝中的意外干擾 和瑕疵以及更好地表達創作意圖。如果真的覺得照片不能發揮自己的想法,我想建議這類同學別學攝影,干脆去當CG畫師,因為相機什么的真的不重要了。

  與之相反的就是只注意前期,無視后期,這也是不好的習慣,一切希望機身直出搞定。并用“真實”作為自己的借口,須知機身直出也是有機內處理的,RAW拍出的東西也和人眼所見有差別。別拿“真實”說事兒。

  (2)不學后期

  網友Fega認為,不學后期也是初學者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

  他認為玩攝影就該忠于真實,不能作任何粉飾,否則就是弄虛作假自欺欺人。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是太天真就是太懶惰。

  首先,通過相機所形成的畫面是將光學信號轉化為電子信號的結果,已經不再是純粹的真實,即使是同一場景,用不同器材不同參數拍攝的照片也不會是一樣的感覺。

  其次,攝影是一門藝術,對于藝術的加工再創作以及追求完美是無可厚非的。對照片進行適當的修飾能漂亮許多。

  當然,要區分“照片”和“圖片”這兩個詞的區別。

  我個人不主張用除Photoshop的“蓋章”去污點之外的其他改變照片實質性內容的修飾(可以適當改變照片的明暗、對比、色彩、銳度等等,但 不增減畫面內容。但如果你實在有滿腦子天馬行空的想法和創意要把照片大刀闊斧的改成某種具有極強沖擊力的圖片,可以研究下“觀念攝影”)。

  沒有丑女人,只有懶女人。適當的后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新手后期切忌過猶不及。

  還要記住一點:前期拍攝時能把畫面握好將節省大量的后期。

  這個前期包括但不限于:對焦準確沒有跑焦(省得后期為焦外部分加銳化),光圈適當使主體全落在景深范圍內且漂亮的虛化背景(省得用不自然的高斯 模糊),曝光準確沒有過曝的純白或欠曝的純黑(免得調節出曝光不自然的詭異照片),自定義白平衡得到相要的色調來烘托某種氛圍(省得后期調色),自定義相 機內的色彩鮮艷程度以及照片銳化程度等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此可事半功倍。

  以上這些又同時說明一件事:早在你看到照片前相機就已經開始為你完成一部分后期處理,沒有所謂的“真實”照片存在。

  3、其他誤區

  對于攝影初學者的建議,網友們提出的方面很多,在此展示幾個比較重要和常見的觀點,攝影所涉及的方面太多太廣,不一而足,希望能夠給攝影初學者一些幫助和思考。

  誤區1:多拍不一定能進步

  網友付小貝:認為多拍就能進步。拍照技術需要多拍來鍛煉是不假,但閱讀和觀察才是更重要的。在多拍之前,請先多看和多想。看大師作品、看繪畫、設計、電影中的美學表達,觸類旁通。想自己的不足,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不是拿著相機先照了再說。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誤區2:輕內容,重形式

  網友Fega認為:攝影有很多“口訣”,比如決定性瞬間、比如三分構圖法、比如九宮格構圖等等,這些東西是有用,初學時是要琢磨琢磨,但融會貫通之后別用 得太死板,別像寫八股文一樣處處講究處處精確,要像張三豐教張無忌打太極圈一樣,學習口訣之后要忘記口訣,無招勝有招。

  我一直認為,攝影是在透過拍攝景色、拍攝他人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情懷、情境,是一件感性的藝術品。

  一個普通人面對真正的大作,不會多想他是如何布光的、拍攝參數是怎么樣的、構圖是怎么樣的,首當其沖的是這個畫面的內容給你怎樣的沖擊或感動,其他的都是浮云。

  多說一句,一般人拍照片要么是拍純粹的風景,要么是拍自己的親朋好友。

  如果有勇氣把相機對準路邊有意思的人、在風景里加一些應景的人,那么這張照片的情懷會增加許多。

  拍人時,尤其是特寫,學會抓拍到表情是一門學問。

  誤區3:期待你的照片都是“有用”的

  網友朱杰森說:每個人起初玩攝影的時候都是心懷鬼胎的,拿到人生中第一只350D和1855的時候,就在想,今天拍的照片要怎么ps,是選擇上傳到攝影網 站和不認識的人討論光圈快門和構圖,還是投稿到三流小雜志混混知名度?是選擇po到社交網站混混人氣,還是傳到微博騙騙三線小野模?是準備成為一代攝影大 神流芳百世還是準備碌碌無為在攝影事業上平淡一生?

  我以前也特別的熱愛所謂的嚴肅攝影,對自己拍的照片都特別重視,無論是路邊的野花還是江邊的落日晚霞,無論是摯友還是路人,我總是想把每一張照片都拍的好 到極致,讓自己挑不出構圖的問題,讓別人說不出后期的缺陷。就這樣,過去的五年我拍過的照片堆滿了1T硬盤,整理出來的膠片堆了半個人高。摸過了市面上常 見的大部分相機,琢磨了很多的后期技術和暗房技巧。

  幾個月前受朋友的邀請給他們做一個小的攝影講座,我也有意識的精心的把自己最好的照片整理了一下,但最后講的候,別人都表情平靜低頭玩手機讓我很失望,而瀏覽那些自己最珍貴最喜歡的照片的時候,我的內心一點都不平靜。

  我獨自在渡輪上看過的漫天繁星,坐車經過的秀麗湖光,我生活過的城市,喜歡過的女孩,那種只在我個人記憶里的美,的確,別人又怎么會懂。我把這些故事和回憶用照片記錄了下來,是我的私人日記。

  于是,我們拍過的照片真的"有用"么。不用百年,數十年后,你那珍貴的硬盤壞了,你那成箱的膠片被你孫子拿去當廢品賣了,你的古董d4再也不能開機了,也只有你自己會感慨萬千蛋疼心碎。

  聽過一句特別喜歡的話,"自由而無用,平靜而強烈"。作為平凡的愛拍照的人,能做到這樣真的就夠了。

攝影初學者的誤區 過分迷戀器材最受詬病

  誤區4:忽略光的重要性

  網友季侃:攝影是光的藝術。擁有好的光線,照片顯得柔和,明亮,并且后期處理時會發現,好的前期好的光線會省去一大堆麻煩。

  現在各種論壇教程,大都著眼于調色,構圖,意境,主題等,但是鮮有告訴你拍這樣的照片時光線情況是怎么樣的,是否用了反光板,是否有外接閃光設備。尤其是 人像的時候,布光是頭等大事,合理利用光線是十分重要的,我發現各種攝影大神似乎很不愿透露他們拍攝時的光線狀況,不知是他們不想說,還是他們認為沒必要 說。

  我認為,光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但是我看完以上回答,都沒有強調這一點的。

  以前我覺得,后期是很重要的,“感覺”都是能通過PS調出來的,后來我發現那些“感覺”需要通過光線、構圖、色彩來體現。

  新手看到一張照片覺得漂亮精致,都會想著復制照片的構圖,色彩,出現的元素,卻忽視了光線,不曾想過怎么樣的光線才能營造出照片中的環境。利用自然光,人 為柔化、反射光線,創造人造光源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掌握好這些之后,會發現照片突然好看了,有網上的大師范了。

  光線很重要。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gqu/20161113/52743.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