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領先五年的迷思

發布時間: 2010-12-08 11:20  閱讀: 2970 次  推薦: 1   原文鏈接   [收藏]  

  迷思

  2007 年, Jobs 拿著一個昂貴,功能欠缺,沒有 Apps 的 iPhone 一代,號稱領先業界五年(這里復習一下)。手機市場,蘋果一個新手說出這種大話,很多人都為此笑掉了大牙。

  不久,Palm,Nokia 這些老手的牙,就真的掉在地上了。不是笑掉的,是被 iPhone 打掉的。五年期限轉眼就到,就產品而言,iPhone 的領先仍然無人可以動搖。

  有人把原因總結為幾點,比如軟硬整合,iTunes 模式等等。但這實在像一種“迷思”:

  這些東西,其他所有廠家用近 4 年的時間還學不到?(騰訊“學”什么用了兩年以上?)

  溫故

  1985年, NeXT

  Jobs 已經離開蘋果。在新公司 NeXT ,他繼續玩電路板好看與否的游戲。可惜 PC 市場已不是 70 年代的樣子。 NeXT 的硬件昂貴,系統缺乏支持,賠了太多錢之后,只好找來當時手頭闊綽的日本冤大頭買單。硬件部門被裁掉,軟件部門賣給了蘋果。

  2005年, PowerPC

  PowerPC 曾經輝煌。 90 年代中期性能也凌駕于 X86 之上。蘋果一不小心就被忽悠上船了( Power Macintosh )。高速,高效,低功耗,一切看起來那么完美。無奈人算不如天算, PowerPC 后來在和 X86 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蘋果不得不全面轉向 Intel 。硬件,系統,到軟件的轉移傷筋動骨且耗時長久。準備也許從 2000 年前后就開始了。支持 Intel 的 Mac OS 亮相于 2005年 WWDC。硬件在 2006 年完成轉移,而軟件的全面切換要到 2009 年。

  2007年, iPhone

  傳記作家們不喜歡上面兩個平淡的年頭,他們不會錯過的是 2007 : Jobs 對整個智能手機業界口出狂言,卻沒人能組織起反擊。

  其實,比較 iPhone 推出時的領先, iPhone OS 的進化速度才更加駭人:更多功能, AppStore ,推送,多任務。。。蘋果把這個新系統玩得滾瓜爛熟。(另一方面, Symbian 卻不斷跳票。甚至 3 年后, N8還因為系統的穩定性問題拖延上市。)

  5 年的優勢不是在 2007 年取得的。今天哪個智能手機廠家會怕沒有 Apps 的 iPhone 1G ? iPhone OS/iOS 的高速進化對于長期領先更加重要。

  NeXT 和 PowerPC 的遺產

  文科生不懂技術,所以傳記作家們看不到 NeXT 和 PowerPC 背后的一些東西,其實對 iPhone 非常重要。

  NeXT 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是 NeXTSTEP :第一個基于 Unix又易用的圖形操作系統。他留給蘋果的好處是:

  1. 跨平臺容易。

  Unix的好處。今后,無論是 Mac OS 從 PowerPC 跨越到 Intel ,還是 iPhone OS 從 Intel 跨越到 ARM ,蘋果都將受益于此。

  2. 基于 Unix的圖形操作系統

  NeXTSTEP 僅僅是開始,開發這個系統的團隊后來進入蘋果發展 Mac OS X 。 1988 年至今,在 Unix圖形操作系統上,蘋果的人員,經驗, Know how甚至代碼的積累都是連續的。

  而 iPhone OS 本質上就是一個基于 ARM 的 Unix 圖形操作系統。所以蘋果的積累延續到了 iPhone 上。今天, iPhone 開發者用的類會繼承于 NSObject 。其中的 NS ,即 NeXTSTEP 的縮寫。

  (與之對比,是 Linux 圖形界面的各種沒譜各種亂。)

  3. 實戰經驗

  有時理論和實戰完全是兩回事。但是 PowerPC 還給了蘋果一次大規模實踐的機會。 Mac OS 從 PowerPC 跨越到 Intel 的經驗。對 iPhone 的迅速推出應該有不少幫助。( iPhone OS 不過是 Mac OS 的又一次跨平臺而已:從 Intel 到 ARM 。)

  ( PowerPC 還有個小八卦。 PowerPC 是精簡指令集的體系,恰好 ARM 也是。蘋果面向 Power PC 的硬件開發人員后來參與了另一個項目: A4 。

  管道

  從上面的角度看 iPhone OS ,你會發現他和傳統意義上的“新系統”不同:

  OS 1.0 并沒有鋪下一個地基,他更像是架起了一個管道。

  2007 年,雖然蘋果在 iTunes 上剛剛起步,但是跨平臺上則有幾年的積累。功能強大的 Unix 圖形系統上的積累則接近 20 年。設計品位,軟硬件整合,人機交互上的經驗,則超過 30 年。

  所有這些,在 iPhone OS 1.0 的閘門打開后,如洪水般傾瀉到了 ARM 上。

  所以蘋果才能做出一個高質量的“新”系統,而且,還進化的那么“快”

  RIM,Palm 或者 Nokia 表面上占據 ARM ,但是系統在 Mac OS 級別的功能和更復雜的人機交互面前如同小學生。 MS 有這方面的經驗, Windows 卻不具備 Unix 的靈活,只好在 ARM 上推倒重來。

  這可能才是蘋果領先五年的答案。

  知新

  專注設計,專注人性等等已經被大家說濫了。上面的故事也許帶來了一些新啟示。

  1. 團隊

  寫下 NSObject 是 NeXT 的開發團隊。他們和 Jobs 回到蘋果,加入 Mac OS X 團隊。而又是這個 Mac OS X 開發團隊,在平板上做出了第一個 iPhone OS 原型。

  Rework 說成功 = 點子x執行力。而團隊如何恰恰體現了一個公司的執行力。

  熟練掌握技術,可以迅速完成任務的穩定團隊,在高速變化的市場中尤其重要。

  (中國的例子則是王興。他的眼光固然準,沒有快速而到位的開發團隊,不會有飯否,校內,美團的連續成功。)

  2. 技術

  一般認為,經營決策重于技術選擇。但 iPhone 生動的說明了正確選擇核心技術的價值。日本經營者的中期計劃不過預見 2 年,好的技術選擇卻可以服務蘋果 20 年。而且還能讓你在上面不斷積累優勢。

  3. 不斷嘗試

  NeXT 和 PowerPC 都是失敗。但恰恰是他們帶來了 Unix 圖形操作系統,跨平臺經驗,是他們奠定了2007 年 iPhone 一飛沖天的基礎。

  4. 堅持

  業界對 iPhone4 “被打磨得銀光閃閃的軟硬整合”贊嘆不已的時候,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25 年前,毫不妥協的堅持“軟硬整合”,正是 Jobs 被踢出蘋果的導火索。

  的確,這又是另一種“迷思”:Jobs 有時也不堅持(比如后來能推出 iTunes )。

  也許,正是這種迷思,才是我們需要一個人,而不是一篇篇規則來引導公司的原因。

1
0
 
標簽:蘋果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