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com數十高層離職幕后:3年內亂因擴張失敗

來源: 騰訊科技  發布時間: 2010-08-06 10:19  閱讀: 1161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前言:騰訊科技近期將推出策劃《大敗局》系列文章,講述國內互聯網創業失敗案例,剖析創業風險以及行業死亡率背后的悲劇根源。同時希望能警醒創業者,為不屈者助威!

獲得近8000萬美元投資的51.com,卻遭遇了處境最糟糕的三年。巧合的是,坐擁4.3億美元的千橡人人網(原校內網),以及去年崛起的開心網(kaixin001),也正面臨51.com類似的困境。

8月4日上午,上海,晴。張劍福開車出去了一趟,心情似乎不錯。當手機響起時,他甚至很配合地將車停下,頗有耐心地接受了騰訊科技的采訪。

自從今年3月從51.com離職以來,關于張劍福和51之間糾葛的傳聞就一直在坊間流傳,但從未有人證實。直到5個月后,張劍福才終于面對媒體,首次講述了部分離職內幕和心境變化。

今年3月份,51.com發表聲明稱,張劍福“因健康原因住院治療,手術后需要休養較長時間,所以無法繼續擔任公司首席戰略官和51.com事業部總經理”,他的職務由51.com首席執行官龐升東兼任。

不過現在看來,健康似乎更像一個體面借口。張劍福對騰訊科技說:前段時間確實做了個呼吸道方面的手術,但絕不是“外界所稱的那樣的嚴重”。他補充說,傷病痊愈后,他也不會再回51.com了。

“我不想重復過去做過、而且別人現在已經做得很好的那些事情了”。張如此含蓄解釋。對于未來規劃,他也不愿講太多。“我是個待不住的人,習慣了忙碌,未來事業一定還是立足于互聯網領域吧!”

在51.com所有員工中,張劍福無疑是身份最特別的一個。這不僅是因為他職務很高。更重要的是,他還是51.com的締造者——從2003年起,張劍福就像呵護孩子一樣,親歷著這個國內知名SNS公司的每一步成長。很多人都說,張的資歷甚至比龐升東還老。

  令人唏噓的是,七年一夢,張劍福最終選擇離開自己的孩子。不過,他不算孤獨者——就在他面前,就在過去三年,51.com共計有超過20位中高層離職而去。這些人用感傷而模糊的身影,折射出了這家國內知名SNS網站的落寞表情。

知情人講述三年內亂:核心層流失80%超20位高層離職

從2008年開始,盡管連續獲得紅杉資本、海納(SIG)、英特爾投資、紅點投資、巨人集團等機構共計7600萬美元的投資,但51.com卻像一輛開錯道路的貨車,經歷了最坎坷的三年奔波,至今元氣大傷。

高層流失最早在2008年下半年。騰訊科技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51員工處獲悉,當時51.com在投資方要求上市的壓力下,開始大量招聘高層管理人員,大肆擴張業務。這期間,由于公司事業部頻繁調整,導致大量原有員工流失。

更大規模的高層流失發生在2009年。由于沖擊業績受挫,再加上金融危機導致預算減少,大批高管被迫離職。這其中既包括老員工,也包括龐升東從騰訊、網易、百度等上市公司高薪挖來的人才。

據一份不完整名單顯示,從2008年至今,51.com離職的中高層超過20人。其中核心管理團隊流失率高達80%,名單包括張劍福、謝孝平、邵輝、程悅、姚永和、張鶴、崔金峰等人;總監級別員工流失率也非常驚人,尤其是IM事業部和網站事業部,三年超過10位總監先后離職(如圖所示)。

2008年-2010年51.com離職名單一覽

8月期間,騰訊科技先后聯系了多位離職成員。但在這些離職高管中,大多數人對于51.com均不愿多談。黃紹麟稱離職太久毫不知情;邵輝甚至以開會為由,直接掛掉騰訊科技的采訪電話;張劍福對51.com過去三年挫折輕描淡寫。

“51確實走了很多人,但互聯網公司都需要年輕化,人員流動很正常。”張劍福如此說。

另據多位知情人表示,由于過去三年時間漫長,且51公司內部職務經常變化,公司內部員工對管理機構認知混亂,中層團隊甚至經常出現“上個月才提升,下個月就離職”的情況,如今要完整描述出51的人事變革已經很難。

不過,一些細節依然可以記起。

一位已經離開上海的前51員工向騰訊科技透露,當初很多人加盟51時都是為期權而來,“如果51上市的話,很多人身價超千萬”,不過,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人很快都選擇了離職——“業績高壓和上市無望的情況下,大家走得都很徹底。”

按照巨人網絡CEO史玉柱當年公開的說法:51.com將于2010年上市。如今2010年時已過半,51.com距離上市顯然遙遙無期。甚至董事長龐升東本人——這位互聯網最年輕的“新貴”,在歷經三年人事滄桑后,近期也在刻意保持低調。

“其實龐總(龐升東)的日子最不容易,上面投資人在施壓,下面是創業兄弟分崩離析。”上述人士感慨說,“如果能回到以前,我相信龐總甚至會后悔融資”——當然,歷史的殘忍就在于無法推倒重演。

據一位51公司內部在職員工透露,由于過去三年離職高層太多,目前公司管理組織已經捉襟見肘,新提撥的管理團隊大多是最近幾年加入公司的“新鮮血液”。這也使得51成為員工晉升最快的企業之一。

以今年3月最新的高層架構調整為例,在提升的5位高管中,副總裁龍振威2008年加入公司,年齡不足30歲;其他四位高管均畢業于2004年前后,工作經驗僅有三至五年,成長速度遠遠超過同齡人。

  遺憾的是,管理架構日趨“年輕化”,卻無法重燃51公司當年創業階段的激情氛圍。“公司融資后沖流量沖上市,結果推到重來,泄了底氣,想再恢復熱情和自信就難了。”上述內部人士嘆息,隨著老員工流失殆盡,51高層流失現象雖然暫時告一段落。“人心”和“人氣”短期恢復卻難以實現。

資本壓力下動作變形:兩大戰略皆告失敗

如果簡單地將51.com三年的挫折都歸咎于資本方,這顯然有些不公平。不過,龐升東和他的51.Com戰略挫折和動作變形,卻和資本方的壓力密切相關。

自2006年開始,并購張劍福創辦的10770之后的新51.com,陸續獲得了紅杉資本中國、海納亞洲(SIG)、英特爾投資、美國紅點投資等眾多投資人的入駐。2008年7月,51公司再以25%的股權換來巨人網絡5100萬美元的收購。

至此,51.com獲得近7600萬美金投資,成為中國互聯網企業融資最多的企業之一。不過,大量資本的入駐也使51.com淪為資本控制的平臺,創始人的話語權被大幅削弱。

騰訊科技獲悉,2008年底,為了實現投資方要求盡快上市的目標,51.com所有管理層開始背負更大業績指標壓力,業務擴張也在緊鑼密鼓進行。

當時,51.com每日獨立用戶數量持續上升,一直到600-700萬左右開始減緩,最高時曾達到800萬。“當年公司內部都很盲目樂觀,業績目標就是要沖破每日1000萬大關,結果這個數字一直沒過,高層倒是逼走了很多。”知情人士回憶說。

實際上,在2009年之前,51的營收狀況一直不錯。2008年年底,“51幣”(51.com推出的虛擬貨幣)每月銷售高達300萬元,全年廣告收入有幾千萬元。“這些錢當時主要用于了擴張,公司有了投資,自然暫時也不用擔心這些數字”,上述人士透露,51.com當時并不缺錢,缺的是更高速的增長。

但是,為了更高速的增長,龐升東卻在戰略擴張方面犯了兩個重大錯誤,并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第一個失誤是:2008年龐升東決定全力做開放平臺。所謂開放平臺,就是通過引入第三方伙伴,使生態鏈得以延長,同時實現收入快速增長。為此,51連續推出商城、51群組、51秀、51問問,以及彩虹QQ等多個項目。

不過,這個龐大的開放平臺計劃,最終卻無疾而終。“開放平臺的投入成本非常高,2008年大概就有1000-2000萬元左右。如果一直虧下去,或許能扭轉敗局,但后來公司卻決定放棄了。”

第二個失誤是:龐升東過于輕率地進入了網游行業,并為此投入大量人力和心血。由于資源過度傾斜,甚至導致網站事業部資源缺乏和大量員工抱怨。他當時并未注意到,網游市場格局已定:盛大、騰訊、網易牢牢占據第一集團軍隊列,后來者的飯碗并不好爭奪。

據上述知情人回憶,2009年51公司組建的網游團隊超過100人,并從騰訊等公司高薪挖了很多人。“聲勢非常大,可惜后勁不夠,方向也沒看準。比如2008年流行網頁游戲,我們卻在做客戶端;比如社區游戲我們開發過一些,卻基本不成功。作為幾千萬用戶的平臺而言,我們的網游收入其實很差。”

此外,當時紅杉資本和海納等投資方還提出“用戶太低端,必須提升檔次”的荒謬意見,這給51.com原先保持優勢的SNS業務造成不少困惑,不少用戶由于得不到重視開始流失。

同時,由于擴張太快和戰略思路不清,加上原先業務受挫,51公司不同部門之間矛盾開始日益激化,管理瓶頸隨之凸現。

  就在龐升東計劃逐漸收拾亂局的時候,席卷而來的金融危機加速了51公司擴張計劃的破產:由于擔心未來經濟形勢不妙,51投資方紅杉中國的母公司甚至發出“現金比母親更重要”的呼聲,51公司內部也被迫大幅削減開支預算,不少擴張項目被迫腰斬,大量員工心灰意冷選擇離去。

國內SNS集體困局:三大巨頭隱現危機中小網站集體死亡

作為51.com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坐擁4.3億美元的千橡人人網(原校內網),以及去年崛起的開心網(kaixin001.com),盡管過去三年有幸避開了盲目擴張的失誤,卻也面臨著與51.com同樣的增長困境。

8月5日,千橡公司針對國內一家媒體發表的《社交網站深陷成長煩惱》文章提出抗議。因為該文章稱,千橡互動CEO陳一舟在ChinaJoy表示:“今年SNS網站整體用戶沒有上漲。他同時坦承:公司的營業額在這個月首次出現了下降。”

千橡集團公關部對此更正說,“陳一舟先生的原意為:‘中國游戲行業首次出現營業額下滑。千橡集團所有的營業額都在成長’。”

不過,這樣的回應并不能掩蓋國內SNS網站發展滯緩的現實,業內用戶也很難相信千橡增長如舊。

易觀國際發布的最新報告提醒說,SNS投資者需更加謹慎。因為其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SNS市場同比增55.9%,用戶規模增68.3%。這比起2008年中國SNS市場規模和用戶規模高達344.6%和138.4%的增幅,增勢已經明顯萎縮和放緩。

去年奇跡般崛起的開心網(kaixin)也在面臨巨大的“成長煩惱”。據《環球企業家》8月4日報道,由于MSN傳播到頭、后續社區游戲缺乏、新鮮感出盡等因素,開心網活躍用戶數量已經出現下滑。它更大的問題在于:過去通過火爆一時的社交游戲積累起的用戶基礎和關系,必須得到快速鞏固和提升。

強烈的反差還在于中外對比。與美國Facebook一家獨大局面不同的是,國內SNS長期由51.com、人人網、開心網等多個巨頭瓜分市場。這導致任何一家都無法像Facebook一樣保持用戶和收入的持續增長。

從Alexa排名來看,在過去兩年,Facebook流量穩步增長到全球第二名,但人人網和開心網增長卻幾乎停止,近期還出現下滑勢頭(如圖)。

CR-尼爾森相關人士曾表示,Facebook是美國校園社團文化的在線延續,但在中國并不具備這樣的環境。社區用戶群的年輕化以及濃郁的鄉情或地域情節使得國內社區網站更趨向于同城交友平臺,而并不是個人社交圈的擴展。

騰訊科技還注意到,在2008年尼爾森評選的國內十大SNS網站中,第九名的360圈宣告關閉(曾獲Koolanoo集團3300萬美元投資),第五名的MySpace聚友網已經轉型音樂垂直交友網站。除了開心網、人人網和51.com外,前十名SNS網站如今大多被邊緣化。

而一些小型SNS網站更是瀕臨死亡邊緣。螞蟻網近日宣布停止運營(曾獲200萬美元投資),SK投資2700萬美金的賽我網已與粉絲網合并,一起網、天際網、占座網、億友網、億聚網等網站也名存實亡。

圖為尼爾森08年評出的國內10大SNS網站

0
0
 
 
 

文章列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