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不應是唯一的價值觀

作者: 郝培強  來源: 博客園  發布時間: 2010-09-19 07:29  閱讀: 642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一段時間以來,開發者的圈子里面,有很多對蘋果公司,以及iPhone OS平臺(包括iPhone、iPod touch、iPad)批評的聲音,主要是批評這個平臺不開放。有些批評是很誠懇的,直擊要害的,而有些完全是空穴來風,以訛傳訛。
  首先,開放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
  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手機上的操作系統往往是制造廠商私有的,上面的軟件往往是內置的,只有制造廠商才能開發上面的程序,而且大部分機器根本不支持安裝新軟件。這才是真正的封閉。
  有了智能手機后,雖然有大量的平臺和語言我們可以選用,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形成蓬勃發展的應用程序市場。
  J2ME曾經幻想給手機應用市場帶來繁榮。但實際上,一方面,為了保證兼容性,J2ME放棄了很多功能,性能和應用場景也大大受限,很難開發出讓用戶使用方便而且功能強大的程序。而在另外一個方面,它沒有比較完善的界面和操作方面的標準,支持了各種形形色色的手機之后,實際上的兼容性又完全無法得到保證,很少有程序可以真的完美支持多款手機,尤其是游戲類應用,真正地做到兼容多款手機的鳳毛麟角。
  Nokia堅持了S40和S60的兩條戰線,在標準化和產品多樣性上做到了比較好的平衡。曾經被認為是手機應用市場的救星,然而這10年來,Nokia的手機雖然外觀日新月異,但是軟件和操作系統方面的改進乏善可陳。而且Symbian系統開發難度一直過高,Nokia也沒有在Symbian平臺發展勢頭最好的時候推出類似AppStore這樣的商業模式出來。所以,在iPhone出現以后,大量有志于移動開發的開發者,開始放棄Nokia和Symbian平臺。
  現在不管是從各平臺手機應用的數量、質量,以及開發者的收益來看,我們都可以說是蘋果推出iPhone是手機應用市場真正繁榮的開始。
  當然毋庸置疑,蘋果在某些方面確實很封閉。但是,我并不認為這完全是壞事兒。
  軟件行業未來的圖景,不應該只有開源軟件,只有商業軟件,或者只有AppStore下的軟件。這三種不同的模式,互相之間形成了非常良好的補充。
  在iPhone/iPod touch和iPad這樣的特定領域里,AppStore模式的威力驚人。去看看蘋果財報你就會知道這開辟了多大的一個第三方軟件市場。智能手機這個概念出現快10年了,從來沒有一個平臺上,聚集了這么多的第三方開發者,這么多的免費和付費的優秀應用。以前,第三方開發者當然也在賺錢,但是以這樣規模和形式聚集在一個平臺下,是前所未見的。
  假設iPhone OS平臺一切都不變,只是去掉AppStore,我們會發現,很多現在已經發財了的第三方開發者,他們還僅僅是在夢想發財而已。所以,一定程度上的封閉也不見得是萬惡之源。
  正是因為在應用發行的時候,嚴格的需要蘋果公司簽署的開發者證書,最大程度地防止了盜版,使得各種付費應用的銷量得到了保證。也正是因為有了被很多人詬病的,甚至可以說過于嚴格的質量審核,才保證了AppStore內的程序都有一定的質量水平,這樣就會讓消費者喜歡在AppStore里面尋找和購買更多的程序。
  更何況,蘋果公司在未來的圖景上,只是絢爛的一塊,不是全部。開源/商業/AppStore三種模式,我認為在未來各有所長,也會各得其所。
  我多次強調,喜歡開放的人,心態更要開放。要允許這世界有人不想開源,不想開放,這才是開放的心態。你熱愛CopyLeft,你大可以把你的代碼都開源了。但是CopyLeft的精神絕不包括強迫別人開源(受授權限制則令當別論)。
  我也認同源代碼開放的精神,自己也在維護開源項目,但是做這些開源項目,和我做iPhone這樣的相對封閉平臺上面的項目,完全沒有產生任何的沖突。
  我樂見在未來開源/商業/AppStore三種模式,各顯神通,都蓬勃發展。事實上,開源興起,并沒有殺死商業,反而擴大了我們整個軟件行業的視野和疆域。App Store也具有類似的作用,我期待它給我帶來更多的驚喜。

  作者簡介:
  郝培強,身高180,體重240,標準的中年老胖子。有妻有女,無房無車,現居上海,程序員及二手經濟學家,任職于盛大創新院。 twitter帳號:@tinyfool。blog:http://tiny4.org/blog/

0
0
 
 
 

文章列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