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的那些事

作者: YoyiorLee  發布時間: 2011-06-27 18:05  閱讀: 2749 次  推薦: 1   [收藏]  

  >>> 第一部分來源

  一. Everybody can say no , someone can say yes !

  很多創業團隊,在創業的過程中,很多優秀的成員,他們個個都有自己的獨立的觀點。每當遇到事情,大家都是采用討論的方式解決,可討論了很久,就是沒結果!這樣很浪費時間,不僅浪費了團隊的時間,也浪費了項目的時間。俗話說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一個優秀的團隊,不但每個人要有超強的執行能力,每個優秀的隊員的配合都要搭配得當。否則團隊的失敗就是創業的失敗。個人覺得創業團隊的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絕不是虛民主,每個人都可以激烈而又準確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就是每個人都可以 say no ,但是每個領域一定要有一個優秀的做最后的決定人。你們所有的觀點都可以發表,但是最后的決定一定是一個統一的觀點。比如:技術方面,得有一個服眾的人即說話算數的Leader(如:技術總監),他決定所有的技術方向。產品方面,也一定得有一個Leader(如:產品經理)能做最后的決斷,統一觀點,避免思想分裂。而整個團隊或者公司都必須有一控制整體大局的Leader(如:CEO),他來控制整個團隊/公司的發展,前景的規劃等宏觀調控。

  二. 有能力人不一定能共事,能共事的人一定有相同的觀點。

  既然能組建團隊,那么都是有志之士,或者牛逼的能人走到了一起,他們或許在某方面的觀點產生了共鳴而走到了一起。如果他們個個都是牛人,個個都互不讓步,堅持自我,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心,一切都是白搭,做任何事根本沒有效率,因為都是一直在爭執某些本可以輕松解決的問題。所以,有能力的人不一定你就能用好。關鍵是合不合適這個職位,不合適就不能共事了。但是能和你一起共事的人,他們懂得觀點的取舍,互相的認可,互相的統一,這樣的人一定能一起走的很遠,很有可能成就大事。

  三. 中國未來10年,不缺投資人,缺的是愿意一起親身投入到創業中的人。

  中國的發展很快,未來富翁也越來越多。都有錢了,都想搞投資了。但是我們除了獨到而敏銳的眼光之外,我們還要有能力參與到創業中去,這才是真正的創業,并享受創業過程的艱辛和快樂,享受創業充滿神奇的旅程給你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感!

  >>> 第二部分來源

  關于創業團隊,我們都有說不完的理論,想不完的創意,干不完的事情,永遠無法預知的結果,只知道我們這樣做是目前最好的做法。每個互聯網工作者都想在互聯網這五線譜上彈出屬于自己的的旋律。這年代,大街小巷都是兩個字的聲音:“創業”。我一直認為一個企業/公司想做好做大,那么團隊是永遠不能忽視的,因為團隊就像是一個人的大腦,沒有大腦的工作都是零散的,優秀的團隊,才有優秀的產品,才有優秀的企業。

  一. 我們不是神,我們是人。

  如果是一個0起步的團隊創業,那么最基本的應該是保證團隊自身都能夠生存的基礎上,才會去想創業。記得以前大一的時候一數學老師說:離散數學就是一群吃飽飯、穿暖了衣、也沒得事干的人去研究的一門學科。當是聽著覺得好笑,可后來仔細一想,這位老教授說得是那么的實在,那么的深刻。

  創業的過程中我們也會犯錯,或許在某個階段我們都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導致不可想象的的結果,只要我們能吸取經驗,及時改正,善莫大焉。創業肯定有失敗,失敗不只是結果的失敗,更多的是細節的失敗,才導致結果的失敗。有句話:失敗是成功的之母。

  二. 一定要腳踏實地。

  不能老是變得飄飄然,理想主義。我想做這個,想做那個,想這么做,那么做,都只是嘴上一說,二天早上一起來,地球照樣轉,話照樣沒有說。做一個‘愚者’,篤信你一定會成功。在初期,我們只有默默不語,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產品,整好自己的團隊。我相信,天道酬勤,付出了,你一定有收獲,雖然你沒有收獲結果,但是你收獲了過程,收獲了教訓,收獲了經驗。所以,只有我們發現一腳踩下去是泥土才放心,如果是云朵,你心里肯定擔心。

  三. 成功唯一可以復制的就是“吃苦和耐力”。

  創業意味著:愿意吃苦、敢吃苦、喜歡吃苦、愛吃苦、嫁給吃苦…、享受創業帶來的快樂、分享吃苦精神。記得曾經有一篇文章講:去創業就等于你接受了1000份工作。的確有道理,因為開始的的時候你只有思想,也許你只對某一個角色熟悉或者精通,但是不一定每個角色都那么厲害,你要充當:管理者,激勵者,銷售員,設計者,開發者,網絡管理員,公關經理等等。Mark Suster有個比喻很恰當:創業就像生產,9個女人一起使勁也無法生出一個孩子來。雖然荒唐,確實比喻恰當。創業是有一個“懷孕”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好壞就決定你創業是否成功,創業也需要一個醞釀的階段,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嘛。互聯網有很多牛逼的人士,也許他們的任一言談都會引起共鳴,但是那只是屬于他們的歷史,我們聽的只是他某個領域的一種意見,而真正我們做的時候還是要考慮到自身團隊/企業的情況,有自身特色的創業才能有立足之地。

  四. 創業無論如何都離不開這三個要素:產品,管理,市場。

  互聯網創業看中是產品,沒有產品,你再多的話都是白談,誰都不會相信你的幌子。哪怕是理念,都有一個DEMO。有了好的團隊,第一個就是產品,我們以一般都說讓事實說話,其實就是讓產品說話。產品的成敗,就是團隊的成敗。因為產品的特點就是你團隊的特點,如果你的產品失敗了,那么說明你的團隊也失敗了,說明的團隊還有問題,必須改進。不然怎么會失敗?有了好產品,你自然會去管理好你的產品,那么產品面對的就是市場,他必須去拓寬他的市場,一切都順其自然的處理。這樣創業也許是比較合理的,但也不排除其他的偶然性。

  五. 創業團隊也應該用到管理層三要素: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

  在今天這個互聯網橫行的時代,互聯網創業,單打獨斗肯定不行,一定是一群人斗一群人。想自己這一群人戰勝其他的人,那么首先應該是自己的團隊相對穩定,團結的力量無窮盡。

  1. 建班子。如果是一個人創業,很有可能成為一言堂。兩個人創業容易引起兩邊擺,誰也不吃誰的,最后不歡而散。而最穩定的應該是3個人創業,三角形原理,三角形最穩定。如果兩個人意見不合,那么可以再聽聽第三個人的意見;如果第三個人的意見與其中一個相合,那么另一個就會考慮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問題,發現問題自我檢討,這樣很容易解決內部問題。

  2. 定戰略。互聯網更新速度快,所以互聯網創業肯定不是找今天的機會,一定是找3年后的機會。也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比喻:沒有人在中午12點種樹。樹的生長需要合適的溫度,合適的條件。今天每個人都在找機會,那人人都說的機會絕對不是創業這的機會。

  3. 帶隊伍。帶隊伍感覺就像帶自己的影子,領頭人是什么樣的性格,那么團隊就是什么樣的性格。假如你是一個心胸大度的一個人,那么你帶領的團隊也會成為心胸大度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守時的,那所有人都會變得很守時,耳濡目染,你在什么樣的環境下成長,就能成為什么樣的人,如孟母三遷的故事。

  在互聯網,‘建班子’應該在‘定戰略’前面,因為互聯網產品比管理重要,團隊比項目重要。

1
0
 
標簽:創業團隊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