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的成功學

來源: 笑炊博客  發布時間: 2011-06-26 12:24  閱讀: 1430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最近 知乎上有人問到:

  俞軍提出的有關產品經理提出的12條軍規,你贊同多少?

  我把這12條,打亂原有的順序,重新整理為兩個部分,有利于閱讀和思考:

  產品觀

  1、產品經理首先是用戶,站在用戶角度看待問題

  • 發現用戶的需求,而不是創造需求
  • 把用戶當作傻瓜,不要讓用戶思考和選擇,替用戶預先想好
  • 用戶是很難被教育的,要迎合用戶,而不是改變用戶
  • 關注最大多數用戶,在關鍵點上超越競爭對手,快速上線,在實踐中不斷改進
  • 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
  • 給用戶穩定的體驗預期
  • 不要給用戶不想要的東西,任何沒用的東西對用戶都是一種傷害

  方法論

  • 追求效果,不做沒用的東西
  • 決定不做什么,往往比決定做什么更重要
  • 如果不確定該怎么做,就先學別人是怎么做的

  ———–

  2年前我剛看到這些內容時,曾大呼過癮,感覺面前忽然開了一扇門,陽光柔和地打在臉上。

  也有點像初中時躲在小樹林看卡耐基的成功學,看得熱血沸騰,儼然打了雞血,激動到面紅耳赤地想做些什么。

  看成功學的后果是,5分鐘冷靜下來后,發現你身邊的世界一點也沒改變,你依然是那顆螺絲釘,在龐大的社會機器里,沿著既有不變的軌跡運轉。

  誠然,俞軍作為曾經百度產品的掌門人,值得所有做互聯網產品的人尊敬,剛開始做產品時,有人告訴你什么是對的,首先你就應該慶幸,全盤吸收,因為跟隨一個優秀的人,一路做下來至少不會太差,這是產品入門的重要一步。

  有過一定的產品經驗后,我在知乎上的回答是:

  1. 做一件事情,首先要有世界觀,這12條是俞軍總結的,未必適合你,適合你的產品模式、你的用戶情景。

  2. 參考別人的世界觀,多數情況下對自己沒有任何益處,知道越多,成見越深,所以,保持好奇心,警惕世故。

  3. 有了想法,就去做,去驗證,總結自己的方法論,最后發展出自己對于產品的世界觀,并且,不要分享,至少不要這樣赤裸裸地扔出12條。

  真的特別想分享,憋不住,要有實戰、數據、例證,這樣對別人才有益。

  俞軍還有一些值得分享的觀點,詳細見這里

  Twitter的產品故事

  最近關注的另一個人物是,Twitter的3位創始人之一,杰克.多西。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他提到了Twitter成功的3個階段,相比俞軍總結的12條,似乎更值得分享。

  1. 畫出你的好點子

  把你的點子從大腦中提取出來,畫在紙上(杰克曾展示了一張Twitter的早期草圖)——筆尖接觸紙張的過程,也是檢測和重新定義想法的過程,最重要的是,你開始與別人分享。

  Twitter的點子,來源于多西從小就癡迷于地圖、城市信息的可視化和實時流動,他自學編程以模擬城市的人流,這是沒有任何產品觀時的好奇心驅動。

  2. 識別環境是否成熟

  早在2000年,多西就畫出了twitter的草圖,并寫出程序模擬城市運轉,但他的城市里沒有人的存在,只是些會跳躍和流動的點。

  之后,他有了黑莓手機,開發出簡單的程序,通過寫郵件分享自己的動態,遺憾的是,當時短信服務還沒有興起,其他人無法實時接收到他的信息,好點子出現在錯誤的時間,再次被擱置。

  直到2005-2006年,美國的短信服務大范圍普及,各運營商之間不再有壁壘,twitter的實時分享成為可能,Twitter誕生。

  3. 讓用戶參與建設

  從最初的創意到發展至今,Twitter所經歷的種種變化和用戶的建議密不可分,包括采納@符號,RT,都是在用戶直接需求驅動下的產品設計。

  當然,作為產品的把關人,你首先要做好的編輯,從工程師、用戶、支持者獲得的想法和建議,會不斷地沖擊我們應該做的事,編輯需要找到一兩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能推動網絡、服務、產品的持續發展。

  杰克的演講視頻網易做了翻譯,可以在這里看

0
0
 
標簽:產品開發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