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初期最常遇到的10種現實情況
成功的創業者也不會認為其他創業公司會碰到和自己一樣的困難,因為創業者總是習慣于拿那些宣告勝利的發布會以及成功公司經過修訂的歷史來對照自己日常的艱苦拼搏。為了讓你知道自己并非孤軍奮戰,我總結了創業初期最常遇到的10種現實情況:
1. 最忠實的信徒也會因最輕微的刺激而發飆。
創業公司中最好的員工往往會非常焦慮。他們熬夜接聽咨詢、幫助的電話,頂撞上級,并引用約耳·史波斯基①關于Aerons椅子的看法、保羅·格雷漢姆關于酷比魔方的看法。他們是你的心腹和骨干,所以你必須滿足他們的要求,即使他們要求很多。而唯一讓他們死心踏地跟你干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各司其職。
2. 優秀的人需要大項目。
如果你做的事情毫無價值,那你也找不到有價值的人來做。我經常想到艾茲拉·龐德(Ezra Pound)對他的史詩《詩章》(The Cantos)的評價:“如果這是個失敗,那這個失敗抵得上這個時代所有的成功。”我們不是在寫詩,但是與我們利益緊密相關的是我們是與房地產代理的競爭,而不是僅僅給他們打廣告。所以,你需要一個大項目以便雇用那些對此感興趣的人加盟。
3. 創業公司怪人云集。
如果讓你離開微軟公司,加入一個新興公司,你肯定對目前的工作狀況心懷不滿,并且不切實際地認為新的環境也許會有所改變。這是一種不穩定的聯系,其結果可能是集體情緒波動和員工良莠不齊,所以如果你新公司古怪的人似乎多了一些也不用擔心。
4. 好程序需要時間。
一個出色的軟件工程師勝過10個平庸之輩,尤其在開創一個項目時。但是出色的工程師也需要時間:每當想到我們的人才帶著些有關工程范例的新靈感時,我們就不必再費神費時為設計和測試進行日程安排了,因為我們已經付出努力了。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優良的東西是需要時間的,而過于要求時間有時則適得其反,所以要“忙而不亂”。
5. 每個人開發的產品都必須不斷改進。
制作第一代產品可以走的捷徑以及不曾預料到的問題,總能說明你必須在制造第二代、第三代產品時要對某些地方進行改造。不要灰心喪氣或目光短淺,不斷改進就行了,這只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6. 無畏的領導者經常會被嚇著。
最近我聽說,最有發展前途的創業公司的總裁過去經常匿名問他Facebook上的朋友自己的想法好不好。只是覺得擔心并不意味著你的想法不好,而最好的想法往往是那些讓你感到最害怕的。也不要相信企業家們說他們當時都“知道”去做什么,其實他們都是事后諸葛亮。
7. 工作總是很艱巨的。
大部分創業公司總是能發現一個有待解決的有趣問題,然后一直為了解決它而努力。在最近一次頒獎典禮上,微軟公司總裁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試圖找出微軟成功的秘訣,結果只想出一句話:“努力、努力、努力、再努力地工作”。這顯而易見是個套話,而大部分創業者念念不忘的總是靈光閃現的那一刻。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具有可靠的競爭優勢,那你就要靠扎實努力來擊敗對手的,所以要努力工作。
8. 不會越來越好——已經很好了。
在創業初期,對于新興公司,人們關注的是成功之后的美好前景。但是一旦到了成功的那一刻,他們又開始談論成功前的奮斗歷程多么美好。每當我碰到這種情況,就會想到一個生于7世紀末的本篤會修士彼得尊者(Venerable Bede)抱怨8世紀的人失去了7世紀修道士所具有的熱情。即使在黑暗時代①的最黑暗時期,人們還懷念黑暗時代(中世紀)。創業公司的員工就如同中世紀的僧侶一樣:總是認為天堂就在前邊,只是最近的情況才不太好。如果你能夠開始享受創建一個新公司的過程而勝過享受最終的結果,那你會是個不錯的領導。
9. 事實是唯一的貨幣。
上星期有天吃午飯時,一個工程師說面試過程中他記住的唯一事情是我們Redfin——或任何創業公司——最可能面臨的結果是破產,但是無論如何他都會跟我們一起干。這很奇怪,因為我們越是告誡人們這些風險,他們似乎就越不重視這些。既然你必須一直冒險,那你就必須一直提醒人們他們可能面臨的風險。
10. 1億美元以后才有競爭。
一位紅杉資本的合伙人曾告訴我,只有收入達到1億美元時,競爭才真正開始。也許現在的資金門檻沒這么高了,但如果你在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的話,那別人也會這樣做。由于你無法從競爭對手漂亮的網站上看到背后的操作流程,所以就想當然地認為這些挑戰就只發生在自己的公司。但其實他們同樣也會遇到,你要相信這一點。
我開過4家公司,在另外三家公司的董事會曾任職。凱爾曼說出了真相。不要讓我們誤會:開公司的確是個很美好的經歷,但同時也是艱巨而可怕的。如果那么容易,很多人就會去做了,但這也往往意味著說明競爭更激烈。另外,只有讓你自己都感到可怕的東西才會讓你更強大。
摘自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創業的現實》
作者:蓋伊·川崎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