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封面故事:十大創業困境
[2] 困境一:創始人的心魔
[3] 困境二:團隊民主的代價
[4] 困境三:時間點 進入還是等待
[5] 困境四:市場空間 真實還是幻象
[6] 困境五:政策紅線 嚴守還是試探
[7] 困境六:游戲規則 主導還是跟隨
[8] 困境七:產業鏈 切分還是整合
[9] 困境八:深陷VC圍城
[10] 困境九:買和賣的痛苦抉擇
[11] 困境十:跨地域擴張難題
不論是取得初步成功的創業企業,還是那些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大都具有非常接近的特質;而失敗的企業,每一家則都有其特別的原因。
《創業邦》封面故事
文/成遠 劉明君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 托爾斯泰的這句名言同樣適用于創業企業。不論是取得初步成功的創業企業,還是那些基業長青的百年老店,大都具有非常接近的特質;而失敗的企業,每一家則都 有其特別的原因。但當我們審視了大量創業遇到困境的案例后,發現這些困境或錯誤也是有集體性的。
尤其在中國這個變化迅速,機遇和困境、成功和失敗都能被快速制造出來的市場上,錯誤和困境的集體性更加明顯。比如創始人和團隊的問題,因為中國 現代的企業發展史不過30年,創業者經驗不足,歷練不夠,心態不成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理性看待,可能會受各種心魔的擾亂。不像創業環境很成熟的歐美國 家,很早就接觸創業思想和方法的訓練;再比如大的政策和產業規則存在很多非市場化的問題,導致創業者極易觸碰紅線或撞上“大象”;另外資本市場由于杠桿的 大規模使用,最近一二十年起伏劇烈,導致創業和投資都像炒股票,短線操作心態很普遍。
創業者如何避免陷入這些集體性的困境和常態化的危機?我們認為,必須把對錯誤、困境、危機和失敗的分析研究常態化,因為環境變化太快,每一個階 段都會有其共性問題,誰對這些潛在的危險認識更深刻,就有可能避免之。失敗,往往不是一個具體錯誤造成的,而是一連串錯誤和N重困境疊加導致的。
人們喜歡總結成功,但成功的經驗往往很難復制;很多人下意識的回避困境,但只有正視困境,才能在創業路上未雨綢繆,最終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