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雜感13條

作者: 出家如初,成佛有余  發布時間: 2010-02-01 11:11  閱讀: 918 次  推薦: 0   [收藏]  

  很有道理,切身體會

  前兩天一個創業不久的朋友在網上說最近很郁悶,約一塊吃飯聊聊天。

  朋友公司和他一起創業的幾個人我都認識,之前幾個人合作也挺好的,由于有創業前較好的積累,業務模式具有較大的創新性,公司的盈利模式、客戶資源等基本上都是現成的,資金也不存在問題,因此一直覺得他們的創業前景應該是順風順水的。

  與朋友聊天才發現在看似美好的創業故事背后竟然有這么多的故事,看似黃金搭配的團隊竟然有這么多的問題。感嘆萬分,是以為記。

  1、商業模式的創新并不是初創型企業決定性的因素,團隊才是。再好的模式,沒有強有力的執行團隊,模式始終只是模式。一個成功商業模式的背后是一個適合企業模式需要的強有力團隊。

  2、對于初創型企業而言,商業模式這樣戰略問題很重要,但怎樣在競爭對手復制模式前快速將模式落地成型并做到極致更為重要。

  3、初創型企業所有問題的核心還是人的問題、管理的問題。

  4、領導者的情商很重要,尤其是對于初創型企業的老板。小企業無法用高薪留人,但可以用感情留人、用事業留人。創業者的家屬也是重要的因素。

  5、有些人天生就是創業者,有些人只適合在大企業做高管。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心態問題。打工與創業需要完全不同的心態。

  6、創業者不可能成為完人,也不需要成為完人。但應當盡量摒除自己人性中致命的缺點,讓自己能夠融入團隊、容納別人。

  7、團隊成員間的信任、包容、尊重是創業者間合作最基本的要求,連基本的信任都沒有了,那還不如早點散伙。

  8、創業之初就拉幫結派對企業殺傷力很大,可以斷送一切未來。

  9、溝通必須建立在傾聽、尊重和包容基礎上進行。不要在一切都無可挽回時候再溝通,哀莫大于心死。

  10、不要指望所有的員工都具有創業精神。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能夠像創業者自己一樣為未來飄渺的理想奮斗,也不要不要指望每一個員工都是創業者、自我管理者、企業文化的締造者,對不同層次的員工有不同的要求。

  11、每個人在創業團隊中都有自己的真實需求(與企業文化、企業愿景無關),只有正視這一點才可能建立起適合企業需要的管理制度。   

  12、沒有大企業教條化制度的桎梏,能夠快速應對市場需求變化是初創型企業的優勢。但并不意味著初創型企業不需要制度、不需要規范化管理,恰恰相反,規范化對于初創型企業成敗影響更加明顯。能否快速從野蠻生長階段上升到規范化管理階段是企業能否快速做大的關鍵。

  13、創業最大的悲哀莫過于無助地看著機會從指尖慢慢地滑過。

0
0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