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談“80后”程序員為什么找不到工作?(2)
從談薪水看自我定位
80年代的研發候選人對自己的認識常走兩個極端,要么瘋狂自信、要么超級自卑,歸根到底還是對自己的認識不清楚,難以準確定位自己、定位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很多候選人因此失去了機會。
瘋狂自信
只在公司工作三周即被辭退的小F
擁有2年的JAVA開發經驗的F面試時向公司要求5K薪水。此時的他自信滿滿。“我就值這么多!”這是F在談及薪水時說的一句話。
公司方面綜合筆試、面試的結果,給出的薪水范圍是3K——4K。
HR:“公司希望你能在工作中證明自己的能力。試用最多能提供3K的薪水,如果能順利轉正,我相信薪水會達到您的要求。這樣可以嗎?”
F:“行吧。希望公司能信守承諾。”
只是短短的3周之后,F就被公司解聘。理由很簡單,水平不足、學習能力一般,加之對自己不切實的定位導致了眼高手低。部門最后的意見是:此人工作中的能力不足,短期內也很難提高,建議此人即刻解聘。
自信,也請以能力為基礎!
超級自卑
自信相對的是自卑。談及薪水。很多候選人以“在這兒生活費太貴,公司支付的薪水要滿足生活吧!”為理由提出薪水要求。而不是從能給公司做出什么貢獻、如何體現自身價值為出發點提出薪水要求。
這背后反映的是“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應該拿這么多錢!我也不知道自己值多少!為什么值!”
無論是瘋狂自信,還是超級自卑,技術管理層普遍對此有一個共識——不能認清自己的人,干好工作的機率和效率都會很低。定位不清的候選人很難被錄用,企業認為與其找這種人來拖項目后腿,不如不用。
不像歐美國家,開發人員職業發展穩定、有明確的晉升路線,做為快速發展的社會國內形式變化太快,很多時候我們無所適從也是客觀條件導致,比如:今天還在做開發,明天可能就被轉去支持銷售成為售前等等。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不是不想定位,是無法定位。
掌握下面一些基本方法,也話讓我們機會給自己相對準確的定位。
1、先按以下渠道了解市場價
向資力相當、已找到工作的朋友詢問薪水情況(大概范圍即可),從而了解自己平均市值;
請教自己的師兄、師姐,能力出從的他們一定已工作有成,從他們那里可以掌握薪水幾年后的增長情況。
2、正確估價
了解目前自己同齡人的薪水之后,給自己估個起薪(原則是:比你自己認為的薪水,至少低一檔。掌握全面信息之后,我們反而可能傾向于高估自己的價格),然后向應聘公司咨詢入職幾年后的薪水增長情況,最終做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