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從基礎到應用架構系列-云計算的概念

作者: CallHot  發布時間: 2011-01-07 10:25  閱讀: 2185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開篇

      本篇是主要講述什么是云計算,并且講述云計算相比之前的一些比較新興的計算模式之間的區別,并且簡單的分析下云計算相比這些傳統的企業應用模式之間的優勢及優缺點。由于本篇是云計算系列的開篇,可能概念性的內容相對來說多一些,我會盡量講述的生動一些,加深大家對云計算的理解,當然如果您在本文中發現錯誤之處,那么請您批評指出,謝謝。

  摘要

      “云計算”這個詞,我想大伙肯定聽過不止一次了,但是可能我們經常會被同行的同事或者業界的朋友問道,什么是云計算,云計算是干什么的?可能讓我們去跟他們解釋的時候,我們并不是很容易的把這個詞語解釋的很清楚或者很形象,為什么,可能是因為我們對云計算本身的概念不是特別的清晰,或者,由于我們沒有深入的了解和使用云計算的原因吧,或者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本文是通過一些小的場景來說明云計算的概念,這個概念呢,其實也不是什么新鮮的玩意了,可以說都是由前人提出來的,后人在使用的基礎上,通過柔和和總結提出來的新名詞了。

      云計算其實已經變得和web一樣,不是什么特別的新鮮詞了,云計算是多種技術演變的結果,通過這些技術的結合,形成新的方法,改變了現有的信息服務方式,從根本上看,云計算并沒有提出什么新的技術。構成云計算的技術都是過去的技術,并且使用了很多年,通過一些商業巨頭,將這些技術進行整合,從而使這些技術能夠更好的適用于大眾而已。下面我們將詳細闡述云計算名次的起源和由來和云計算的其他相關概念。

  本文大綱

1、開篇

2、摘要

3、本文大綱

4、云計算的概念

5、云計算的分類

6、云計算的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間的區別

7、云計算的價值

8、本文總結

9、后續

  云計算的概念

  云技術的起源

      云計算有個這樣的有趣故事,在互聯網技術剛剛興起的時候呢?由于人們畫圖的時候經常用云的形狀來表示互聯網,因此我們在選取一個新的名次來表示這種基于互聯網的新興計算方式的時候,我們就選擇了云計算這個名詞,雖然這樣來說云計算顯得非常的浪漫,但是我們對云計算還是一知半解,有點云里霧里的感覺。

  什么是云計算

      其實針對云計算的定于有很多中形式,我們來摘自幾個權威的云計算的定義來看看吧:

      1、維基百科:認為云計算是一種能夠動態伸縮的虛擬化資源,該資源在互聯網上通過服務的形式來提供給客戶,用戶不需要知道如何管理支持云計算的這些基礎設施。

      2、IBM:認為云計算就是一種共享的網絡交付信息服務的模式,客戶看到的只有服務本身,而不用去關系實現服務的底層基礎設施,云計算是一種革新的IT運用模式。

      3、其他報告:認為云計算既是指互聯網上以服務形式提供的應用,也指在數據中心提供這些服務的軟硬件。

  上面的幾個權威的形式都提到了幾點,基于互聯網以服務的形式提供應用,然后云計算也包含物理資源,總體來說云計算相比傳統的互聯網應用模式區別很大,例如傳統的互聯網應用模式:

image   這是傳統的互聯網的應用模式,一般是用戶通過瀏覽器發出地址請求網頁內容,請求通過互聯網傳遞,DNS服務器對網址進行解析,解析后將請求發送到具體的應用服務器,應用服務器將處理后的數據返回通過互聯網返回給用戶。

  云計算中的服務模式:

image   云計算是將所有的資源進行抽象,所有的資源都通過抽象以服務的形式提供,用戶通過互聯網來進行服務訪問。這些資源可能包括圖中畫出的相關資源。我們看到了圖中將原來的物理資源也進行了相應的抽象。這絕對是具有巨大的變革意義。

  云計算的特征

  我們下面來看看云計算的幾個特征吧,后續再給出判定某個應用是不是云計算服務的幾個簡單標準。

  1、軟件及硬件都是資源

     這里的意思是將軟件和硬件資源都進行抽象,通過互聯網以服務的形式進行提供,在傳統的IT運行模式下,我們需要自己構建IT數據中心,當然這里說的一般來說是硬件設施,還包括一些相關的管理人員等,來滿足應用的需要,云計算模式中,我們不需要關系數據中心的構建,也不需要關系如何對這些數據中心進行維護和管理,我們只需要使用云計算中的硬件與軟件資源即可,如果我們想發布自己的應用程序到云計算中,我們只需要購買云計算中提供的硬件資源服務即可。而不用我們自己構建IT數據中心,降低自己的投入成本。

  2、這些資源都可以根據需要動態的配置和擴展

     云計算中的硬件與軟件資源,都可以通過按需配置來滿足客戶的業務需求,例如我們通過圖形來描述這一過程:     image   這里說明了,云計算資源中的動態配置及動態分配,并且這些資源支持動態的擴展。例如我們現在訪問的資源無法滿足我們的業務需求時,云計算資源管理器會動態的擴展我們需要的資源,來滿足我們的服務需求,當我們不需要這些資源時,資源管理器會回收這些資源。例如我們現在需要對我們原來的存儲容量,進行擴展,從原理的1TB擴展到1.5TB,那么云計算資源管理器會自動的進行硬件資源的分配,我們只需要像其已經有了這樣的資源一樣,進行訪問即可,云計算資源管理器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資源的分配,通常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

  3、這些資源在物理上都是通過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但是在邏輯上卻是單一整體的形式呈現。

  資源在物理上都是通過分布式的共享方式存在,一般分為2中形式,一種形式是計算密集型的應用,我們需要通過并行計算的形式來完成計算需求,通過并行計算的形式來提高計算性能,這種一般情況下是多個集群服務器來完成的,這里比較著名的就是Hadoop的開源應用,基于MapReaduce的形式來完成,另一種形式是地域上的分布式,例如我們這里講述的分布式共享方式,怎么來理解呢,就是例如云計算的提供商,我們在全球各地建立存儲服務器,有一個分布式的資源管理器,對這些存儲服務器進行統一的管理,實現異地的分布式備份服務器機制,當我們的某一個服務器發生故障時,其他服務器可以接替故障服務器的任務繼續進行服務,這是一種形式,還有就是通過分布式管理器,完成所有的存儲服務器的統一管理,這些不同的存儲服務器相當于一個大的虛擬存儲服務器,用戶的業務需求,之間通過分布式資源管理器進行統一分配,下面具體的分配細節,都是由云計算提供商完成。

  4、按需使用資源,按用量付費,不用管理他們

  這里所說的意思呢,就是,用戶通過互聯網使用云計算提供商提供的服務時,你只需要為你使用的那部分資源進行付費,你使用了多少,就付多少錢,而不需要為你不使用的資源付費。

  云計算的分類

      上節中,我們講述了云計算的相關概念了,云計算的幾個重要的特征,下面我們來分析下,云計算的類型,并且通過從服務類型和服務方式的角度去講述云計算的分類,下面我們先來看看,以服務類型的角度來區分的云計算的分類:

image

  按服務類型分類

  通過上圖我們知道,服務類型分類下,我們分為基礎設施云、平臺云、應用云,那么下面我們來解釋下這幾類云之前的不同的關注點吧。

  基礎設施云:這些云為用戶提供底層的接近于直接操作硬件資源的服務,例如云的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而且非常的靈活,基本上不受控制,但是用戶自己如果想使用基礎設施云提供的服務,那么自己需要提供大量的工作來完成設計和實現,來完成自己的應用,因為基礎設施云除了提供基礎的技術及存儲服務外,不會提供其他的服務。

  平臺云:這里的平臺類似于托管資源服務器,這樣的一個平臺為開發人員提供應用程序的托管,一般來說,這樣的平臺會有相應的規則和限制,一旦開發人員開發出來滿足平臺運行的應用程序并成功部署后,運行過程中的資源分配和其他的管理工作,將由平臺云自行管理。

  應用云:應用云就是為客戶直接提供業務應用,用戶只需要根據自己的業務需求對云提供商提供的服務進行配置即可,當然這樣的應用對客戶來講是最容易使用的,用戶只需要通過瀏覽器,對自身的業務需求對應用云進行相應的定制即可,但是這類的云一般來說,靈活性和適用性比較差,因為一般來說這類應用只是針對一種特定的功能。

  按服務方式分類

  公有云:就是有若干企業和若干客戶使用的形式,在公有云中,用戶使用的服務,都是由第三方云服務提供商提供,該提供商也為其他的客戶提供服務,所有的用戶共享云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所有資源。

  私有云:就是只是在某個企業內部獨立建立的云環境,私有云是專門為企業提供服務的專有云計算服務,企業內部的員工都可以訪問這個私有云內部的所有服務資源,當然這里也類似我們平時構建的管理系統,可以設置相應的權限,公司或者組織以外的用戶,無法訪問這個云環境中的資源。

  混合云:就是公有云和私有云相結合的形式。

  云計算的與其他相關概念之間的區別

      我想園子中的不少同仁看過唐駿前幾天的演講,說的內容大概是,云計算不是什么新鮮的概念,不過是并行技術,網格計算,分布式技術等一些技術柔和在一起的新概念,云計算的確不是什么新技術,下面我們來大概的講述下,這幾類計算之前的區別:      image

  這里我就不詳細的講述他們之間的區別了,詳細的內容,大家可以通過查閱相關資料。

  云計算的價值

      我們下面來分析下云計算的價值,云有著很大的潛力,對于某些組織機構而言,特別是針對中小型企業,云可以讓他們不需要投入一些不必要的投資,或者說是再也不用為一些事情發愁了,例如購買相關的硬件和軟件。

      例如還有一些問題可能需要我們去考慮:

      1、所有的軟件許可是否有效?而使用云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擔心這些,這些是云提供商考慮的事情。

      2、下一次軟件升級是什么時候?使用云,提供商會自動完成這些事情。

      3、如果突然發現硬件故障了怎么辦?災難恢復措施執行?這些都是比較痛苦的事情,那么使用了云之后,我們不需要擔心這些,云提供商會有專門的人員完成這些工作。

      4、如何管理自己的技術資產?就是管理計算機,打印機,投影儀等設備,使用云,那么我們不需要管理這些。

      5、如何應對硬件的老化,資產的折舊?使用云,不需要考慮這些問題。

      6、如何應對IT基礎設施的擴建,傳統模式,我們必須有了足夠的資金,才能進行擴建,而對于云,我們只需要為我們新增的資源付費即可。

  通過上面的講述,我們應該大概的知道,云相對于傳統的應用模式之間的差別,那么下面我們從IT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分析云是一種IT方法,競爭著一般來說就是2類,一類是內建IT基礎設施及支持,一類是外包服務。

  下面我們將會給出這幾種形式之間的對比表。

對比項 內建IT 服務外包
資本投資 需要自己承擔硬件設施的成本投入 一般會支付一定的安裝費
運行成本 需要有相關的人員進行維護,需要建設機房,不同的情況下,運行成本可能不同,比如在好的可運行性的前提下 一般來說價格比較昂貴,但是基本上每月的支出是定數 根據使用的資源需求而定
準備時間 一般來說,都需要制定出相關的計劃 相對來說會短一些,一般情況下,外包商都會提前采購 基本不需要什么準備時間
靈活性 靈活性較差,因為如果有新的擴展性或者不需要太多的資源時,都需要進行規劃 相對來說辦法靈活一些 比較靈活,會有自動的資源管理器完成資源的擴充或回收
技能要求 對相關人員的技能要求較高,而且需要對基礎設施的方法面面都要精通的員工。 外包商會有專門的人員進行管理。 有些云需要掌握很多的技能,有些不需要掌握很多的技能。
可靠性 IT基礎設施的情況下,關鍵在于員工的技術水平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 最安全,并且是經過實踐證明過的方式,缺點是缺乏冗余的地域性 相比之前有全部的優勢,但是沒有成功的案例和穩定的實例

  本文總結

      本文主要講述了,云計算的相關概念,并且針對云計算及其他的幾種計算模式之前的區別分析,并且講述了云計算的幾種特征和類型,下面給出如何判定一個服務是不是云計算的幾個簡單的標準吧:

      1、判定這個服務是不是通過互聯網以服務的形式進行訪問,或者是通過WebService的形式提供API進行訪問。

      2、剛開始的時候,無需支付任何的費用或者投入任何的成本。

      3、只對使用的服務付費,不需要為其他的未使用的部分付費。

  判定一個服務符合以上的幾類標準,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是一個云服務。也許這些簡單的標準不是官方的,但是可以代表我們的看法。

  后續

      下一篇我們就開始講述下章的內容了,希望大家看完本章內容后,如果有什么意見和建議,請您提出來,我在下篇書寫的時候,會及時的改進,謝謝您的意見,由于個人水平有限,錯誤或不足之處還請多多指點,如果想深入了解微軟云 Azure 那么請參考“圣殿騎士”的云系列。

0
0
 
標簽:云計算 架構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