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軟件業的“冷戰”

作者: shuyaji  發布時間: 2010-03-10 14:03  閱讀: 1067 次  推薦: 0   原文鏈接   [收藏]  

  這一場國際軟件巨頭與國內基礎軟件產業之爭,可嘆的是,國內的企業,恐怕還未上戰場,就已經敗了。

  SOA尚未退場,云計算、XX地球又粉墨登場。IBM們繼續以氣貫長虹之態勢,引領著眾多用戶乃至競爭者趨之若鶩。長期以人,中國人,包括最終用戶和技術人員,都被國外軟件巨頭的氣勢所迷惑了(說嚇倒了,恐怕國人更不會承認),業務人員、企業家唯國外咨詢專家意見是從,技術人員、開發商拼命研究國外所謂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理念。

      細細想來,IBM們之忽悠方法包括以下幾點:

      1. 對最終用戶,忽悠業務發展之趨勢,以引領行業發展的業務咨詢專家的身份出現。

      2. 對開發商,忽悠技術發展之趨勢,以引領技術潮流的專家身份出現。

      從商務模式上來說,他們往往以:

      1. 以低廉之開源產品強占低端市場,迅速提高產品知名度。

      2. 以代表權威的商用產品外帶恐怖的服務費用占領高端市場,獲得高額的回報。

  這一招商務模式可以說屢試而不爽,從微軟的盜版強占市場策略,到現今的Java領域的開源策略。不得不提的是,迅速提高的產品知名度和企業品牌,最終滿足的并不是真正的開發者以及用戶在軟件本身上的需求,而是政府和國企官員們一貫的“寧可無成績,不可范錯誤”的思想,“選XX產品不會范錯誤,即使項目真的失敗了,也可以對領導說你看他們都做不了,別人更做不了了”。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國際大忽悠中,最先覺醒的,恐怕還是國內的用戶們,經過幾年的被忽悠,當IBM們的做派見怪不怪之后,無論政府官員還是企業家,都認識到,國外的東西未必就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國內的基礎軟件廠商們和眾多的技術專家們,仍然在被IBM們牽著鼻子,孜孜不倦的研究著國外所宣揚的各種“先進”技術。

      忽悠最終用戶的常見的一種思想是過份的強調變化,強調業務系統的開放性及可擴展性。思想對嗎?對,百分之一百的正確。但是對的東西都有其適用的一個范圍。如果當今社會真的像IBM們所描述的那樣,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實時的連接,那么,我相信SOA們(以SOA為代表的各種技術的統稱,如Corba、Webservice、物聯網、云計算等等)會大有其用武之地。哦不,我相信那時候會有一個更絢麗的詞匯出現,用來解決SOA們早已經解決的問題。

      拂去這些華麗而浮躁的概念炒作,我們更多看到的中國信息化的現狀是,大部分用戶還只滿足于用一個專用的系統來解決自己當前所面臨的一個特定的問題,技術人員還在用基礎的軟件工具為用戶解決最基本的問題。充其量,可擴展性也就體現在一個系統內部或者絕對有限的幾個系統之間。

  是用戶不想多花一點錢解決更多更長遠的問題嗎?不,用戶是聰明的,尤其是量入為出的用戶,無論IBM們怎么忽悠,潛意識里他們都不會拿現在的錢去賭一個未來的看似存在的變化。

      當有人用架構來忽悠你去解決一個系統長遠規劃的問題的時候,千萬要提防,架構本身才是制約你的系統發展演進的罪魁禍首。易于變化的架構是一個空中樓閣。用架構來解決變化的問題,簡單來說,無非就是分離變化的和不變化的東西,變化的是模型,不變的是元模型。但是,元模型適應變化的能力是明確而有限的。如果元模型本身需要發生變化怎么辦?元元模型?拉倒吧,就算存在技術上的象棋大師,能夠看清楚未來存在的各種變數,恐怕也不會存在業務上的象棋大師能夠像下棋一樣拿錢去豪賭未來業務的各種變化,要賭,也應該以最低廉的成本去賭,而信息化建設成本,在這種時候,是首先應該被節省掉的。

  在IBM們的喧囂聲中,在SOA、云計算、智慧地球們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鬧劇中,中國程序員的原始需求都被淹沒了,中國的程序員們甚至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生怕被別人嘲笑為落伍。在這種喧囂聲中,中國的基礎軟件商們還在被IBM們牽著鼻子人云亦云,更為可嘆是,還在做著現在見不到市場、未來更不可預料的“先進”技術研究。忽視本土程序員們的原始需求,恐怕是中國基礎軟件廠商們最可惜、最可恨、最可悲的事情。

      可以說,這是一場基礎軟件業的“冷戰”,國內的軟件廠商在“高端”技術領域與國外軟件廠商展開拼殺,疲于奔命,而背后,是國內眾多在這場較量中得不到任何實惠的程序員們。

      技術過時之后都是垃圾,思想連通代碼,都將統統被人遺忘的一干二凈。人類最不缺的就是思想,當有新的需求場景出現后,新的思想可以被馬上制造(嚴謹一點叫發現)出來。尤其是軟件技術,軟件發展到現在,有什么新的思想嗎?沒有,有的只是舊的思想在新的場景下的再現,當然,是被IBM們包裝成另外一種思想再現的。而國內基礎軟件廠商研發產品的速度和能力,顯然跟不上國外軟件業巨頭們制造概念和創造技術的速度,因此就算產品開發出來了,恐怕也難逃過時的命運。

      應該說,IBM們的這種商務能力,是另人肅然起敬的。我相信他們的商務模式也是在市場中逐漸摸索出來的。因此,是值得尊敬的,也是國內像中創、普元、東方通們應該認真總結學習的。或許把國內程序員們的原始需求以一種高端的姿態展現出來,并貫以一個吸引眼球的概念,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做法。無論怎么做,商務模式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不知道國內的這些廠商們能不能堅持到那個時候。

0
0
 
標簽:IBM 信息化
 
 

文章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