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經理成長日記(7)——說是細,做的粗
估計絕大部分的公司都在提倡一個口號:“注重細節。”但是往往是口號容易喊,行動卻是千辛萬苦,何謂細節?也就是自身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道流程的瑣碎小事,而這些小事又常常容易被人忽略。有很多人有雄才大志,內心中充斥著舍我其誰的非凡氣魄,但其眼高手低,小事不屑,大事難成,最終只落得一事無成的悲哀。
軟件開發亦是如此,提倡了許久的注重細節,更有甚者許多公司標榜自己的優勢在于:“我們更注重細節。”然而如果說我們要做到和自己提出的口號一致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做?該做什么的事情才能夠稱得上我們注重了細節呢?
今天早上我把阿毛狠狠的訓了一頓,我扳起的面孔,鐵青的臉色連我自己都可以感覺到我的怒火不小。看著阿毛那貌似無辜的樣子,我知道他肯定認為我是小題大做,估計找個借口來找他出氣。
今天早上我在接收郵件的時候,看到昨天阿毛昨天給客戶發送的郵件中,客戶的名字拼寫錯誤,把Charles拼成了Chirles,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把這個名字拼錯,之前我只是壓制自己的火氣,畢竟人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所以當下用比較緩和的口氣告訴他:“阿毛,你把Charles的名字寫錯了。下次發郵件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把人家的名字搞錯。”
“嗯,我知道了。”對于阿毛毛燥的個性,我當時對于他漫不經心的回答做了一個預言:“這個錯誤他還會繼續犯。”
結果不幸讓我預言中了,時隔不過幾天,把客戶的名字再次拼錯。我就決定來個小題大做,需要讓阿毛知道這種粗枝大葉的做法是到了該改善的時候。我把阿毛叫到會議室中。
“你昨天發郵件的時候,在發出去之前,自己再次檢查過了嗎?”估計我一臉嚴肅的樣子讓氣氛馬上變得非常緊張。
“檢查過了?”阿毛沒有看著我,低著頭,聲音有非常小。
“阿毛,這已經是你第幾次出現這種大意的錯誤?以前寫代碼的時候沒有按照標準命名,代碼注釋沒有按照標準書寫,甚至界面上的文字出現拼寫錯誤,這些都算了,但是你連客戶的名字都能夠寫錯,你想想客戶在接到你的郵件之后,一開頭就看到自己被人改了名,會高興嗎?他會怎么看你的呢?”
我看著阿毛低頭默默不語的樣子,我本想繼續說的話題也就就此打住,對于眼前這個剛剛畢業一年的新人來講,或許他覺得我說說的一切都是小事情,能夠按照要求通過代碼實現功能,把功能做到盡善盡美才是他的追求,變量命名,對齊代碼,代碼注釋等類的小事不是衡量他能力的指標。
我沒有告訴他客戶在評定我們能力的時候,不只是看我們是否能夠實現功能,因為那些是項目開發的基本要求,他們對我們能力的考量是在于每一次的交互溝通之中,通過對郵件,文檔,代碼的細節部分去評定你以及于你的開發團隊的能力和水平。有一次客戶在囑咐我們和他們項目組下面的某個開發人員溝通的時候需要加倍留心,雖然那個開發人員的能力和熱情都很不錯,但是客戶覺得他比較粗心,因為那個開發人員每次整理的文檔的時候,都隨意采用文件格式,可能是word或則Excel,反正每次都不太一樣。就這么一件小事,客戶就在主觀里認為這個人存在有問題。對于他們自己內部開發人員都是如此,更何況對我們,這評定的尺度可能更為嚴苛。
我也不知道該如何繼續訓斥阿毛,我們彼此沉默,看著對方。
我在想著該如何去指導阿毛,讓他了解到要注意細節,畢竟即便我像唐僧一樣,把“要注意細節,做好細節。”在他的耳邊天天念叨,估計也只是他頭上的緊箍咒,只會緊緊地勒著他的腦袋,讓他感到不適和反感。
做好細節?我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我在努力的回憶自己這么多年來的工作過程。記得在日企的時候,我自己學會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發送郵件的時候需要調整郵件的字體和字號,發信得內容是日文,所以需要把郵件內容設置成日文的明朝字體和對應的字號。在日企的三年期間,每一封郵件我都這么處理,甚至說現在發送英文的郵件,雖然說已經把郵箱的字體和字號都做了設置,但是為了避免有時候從word拷貝過來的文字帶有的字體格式,我還是會在發送之前再次設定。這只是小事,我做了這么多年,已經成了一種習慣。
我在回憶自己這么多年來有多少類似的習慣,我倒不想把他一一列舉給阿毛聽,因為很多東西都微不足道,比如我要給客戶發送設計文檔或則工數預算文檔的時候,我會先做一個打印預纜,特別是Excel的格式,確保打印效果不會出現跨頁,還有確保目錄是否已經刷新等等,因為做對日外包的時候,日本的客戶會將內容打印出來后討論。如果說有一次客戶發現打印的圖片或則格式不整齊規范,那么第一直觀的印象就是一個差值,當然做好客戶也許不會感覺到什么,因為那對于他們來說,每次都如此,那么這些就是應該的。
在我團隊工作的人都知道,我在做代碼Review的時候,先看的是代碼的折疊和對齊,因為自己曾經遇到過這樣的客戶,如果發送給他們的代碼中,出現代碼沒有按照要求對齊,那么這也算一個bug,會最終統計到產品的質量中。而且是一個比較低級的bug, 這是日本一家非常大的軟件公司,他們的理由倒也非常簡單,如果連代碼的對齊都做不好,那么怎么能夠相信你能夠保證產品的質量呢?或許吧,隨手對齊代碼的小事,也就成了他們檢驗的最開始的標準。
很多類似的這些都是小事,也都是細節,這么多年來自己都在重復地做,對于自己來說很多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但是如果統計起來我為這些習慣付出了不少額外的勞動,即便是文檔能夠保證打印正常,每次改動后發送給客戶,我都要多此一舉地檢驗,這樣自己才能夠安心地發送給客戶。如果現在希望阿毛和自己一樣能夠明白這些,做到這些,有點強人所難的味道,畢竟現在他的目光還沒能夠看到做到這些事情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提升,不如解決一個技術難點,多看技術知識點能夠帶來的收獲大。
我沒有再和阿毛說得更多,只是再三叮囑道:“下次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的東西,不要讓別人看到你毛毛燥燥粗心的樣子。
作為項目團隊來說,每一個項目經理都會意識到需要注意細節,也都能夠明白注意細節能夠進一步促進項目的質量,但是如果說要實際做起來,有很多的瑣碎小事都容易在過程中被遺忘,拋棄。特別是在項目周期很緊張的情況下,連主要的開發周期都顯得非常緊張,哪有時間去理會那些對齊,注釋等等小事,所以每個人都在努力地趕工,結果雖然項目在計劃期限內做得個似模式樣,準備給客戶交付使用的時候,小問題不斷,此時再回過頭維護的時候,那些代碼有甚者連自己都要仔細揣摩回味才能夠知道為什么當初要這么做。
我們知道要注意細節,但是如果我們真正要做好細節,不論做什么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每一細節,把小事做細、做好、做透。這些小事在實際的過程中看似可有可無,而且極為消耗時間,但是如果能夠堅持做好,持之以恒,形成處理事務的良性循環。“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其效益也就非常明顯。
項目管理中有一個節約時間的原則,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需要合理的利用時間,畢竟很多項目的開發周期都比較緊張,時間不夠,所以我們需要避免過程中的錯誤,特別是重復性的錯誤,如果我們能夠著眼于細節,說到做到,那么我們就可以一方面提高項目質量,另外一方面也為項目節約反復開銷的時間。
我不知道該如何讓阿毛明白這些道理,大量的工作中,我們都是在做一些小事,假如能把自己手頭上的每一件小事做好、做到位,就已經很不簡單了。如果整個團隊能夠做到這些,我堅信無論是再難啃的硬骨頭項目,我也是充滿信心。
作者:Yice(小余)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載,但未經作者同意必須保留此段聲明,且在文章頁面明顯位置給出原文連接,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