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寶媽提問:愛打人的寶寶是缺鋅?我家寶寶19個月了,不知為何,出門和其他小朋友玩時總喜歡打人,有時是有人想搶他的玩具,他要自衛;有時是沒事也會“挑釁”人家。誰都敢
寶媽提問:愛打人的寶寶是缺鋅?
我家寶寶19個月了,不知為何,出門和其他小朋友玩時總喜歡打人,有時是有人想搶他的玩具,他要自衛;有時是沒事也會“挑釁”人家。誰都敢打,搞得在小區游樂場里“名氣很大”。按理來說,寶寶和別的小朋友并無矛盾,她的所有要求我們都能盡量滿足,不應該會讓她產生不愉快吧?有朋友提醒說,寶寶愛打人有可能是缺鋅……缺鋅會讓寶寶食欲不振,怎么會跟打人扯上關系呢?
很多時候,1-3歲的寶寶愛打人,我們常常會從寶寶的心理需求、成長特點來分析打人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可有時候卻起不到有效地作用,反而讓寶寶“打”得更起勁,還鬧起別扭來。
其實,我們往往忽視了寶寶生理上的原因,在有些情況下,寶寶愛打人并非出于心理得不到訴求,而是小身體里缺乏鋅。看到這里可能有家長要問,寶寶愛打人和缺鋅有啥關系呢?看了下面的文章你就明白啦!
寶寶好動是缺鋅的一種表現!
一般認為,好動的寶寶可能缺鋅。鋅具有輸送和貯存氧的功能外,還參與線粒體的電子傳遞、兒茶酚胺代謝、核糖核酸(DNA)合成等生化過程;缺鋅可使多巴胺受體功能障礙,出現易怒、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等癥狀。當寶寶有不安、易怒的情緒時候,會表現為“打人”。
寶寶好動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專心,好走神,動作過多,任性沖動,情緒不穩,自控能力差等。所以,媽媽們要密切注意寶寶的行為,如出現上述的,建議到醫院去做一個血鋅檢查。以確定孩子的異常煩躁和打人行為,是否和缺鋅有關!
寶寶缺鋅的其他癥狀表現
鋅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促進生長發育,被譽為“生命之花”。缺鋅會給兒童帶來一系列的身體不適,缺鋅會導致孩子挑食、偏食,甚至厭食,影響正常成長,免疫力低下。當家長懷疑孩子是否缺鋅時,需留意寶寶是否有以下異常情況:
●如果寶寶缺鋅首先表現為食欲不振、味覺異常,部分患兒有異食癖(如吃墻皮、土塊等);
● 生長發育緩慢,身高比同齡組的低3—6厘米,體重輕2—3公斤;
● 喜歡咬指甲,喜歡吃泥土、墻灰等
● 免疫力低下,經常感冒發燒,反復呼吸道感染
● 多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差
● 視力下降,容易導致夜視困難、近視、遠視、散光等。
寶寶補鋅要注意什么?
1.根據寶寶年齡來補鋅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鋅的日需量為:初生—6個月嬰兒3毫克;7-12個月嬰兒5毫克;1-3歲幼兒10毫克;孕婦20毫克;乳母20毫克;正常成人10-15毫克。
母乳喂養寶寶主要靠母乳。母乳中鋅的吸收率高,可達62%。尤其是初乳含鋅量高,平均濃度為血清鋅的4─7倍。所以媽媽要多吃含鋅量高的食物,比如瘦肉類、豬肝、禽類及蛋黃等等。
斷奶后輔加富鋅食品。如牛肉、羊肉、豬瘦肉、動物肝、花生、黃豆、胡蘿卜、牡蠣等。
兒童補鋅靠均衡膳食。5歲以上的兒童,完全可以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鋅元素。所以要從小教育孩子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習慣,注重飲食結構合理平衡,粗細雜糧混合搭配。
對多數孕婦乳母來說,通過飲食途徑補鋅即可,也最有效。如果孕婦血漿含鋅量低于每升60毫克,應在醫生指導下口服鋅劑,這樣在分娩時可防宮縮無力,縮短產程,減少出血量,避免產時或產后的并發癥。
2.輕度缺鋅以食補為主
寶寶缺鋅程度應由醫生來判定,當醫生判定寶寶是輕度缺鋅時,應以食補為主。
例如粗制完整的谷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鋅;海產品含有豐富的鋅,如海帶、紫菜、魷魚、牡蠣、黃魚等,尤其牡蠣中含有較高的鋅;動物內臟、蛋類、堅果類、食用菌、瘦肉類、豆類、魚類等均含有豐富的鋅;綠色蔬菜也含有豐富的鋅,其中芹菜含鋅量較豐富。
TIPS:輔食不要做得太精細,否則會導致食物中礦物質鋅的流失。此外,不要給寶寶吃含糖和纖維素太多的食物,會影響鋅的吸收。
3、嚴重缺鋅以藥補為主
經過醫院檢查,確診為明顯缺鋅的寶寶,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和補充鋅劑。為了有利于吸收,口服鋅劑最好在飯前1至2小時。補鋅同時應增加蛋白質攝入及治療缺鐵性貧血,可使鋅缺乏改善更快。
【加微信970286和老胡聊早期教育!】
我是胡海默,如果你覺得本文有價值,請轉發給更多的朋友!
胡海默簡介:科學育兒理念傳播第一人,寶媽經濟獨立教練,科學育兒會發起人。
咨詢養育問題,請加微信/QQ:719372 科育會曲燕會幫你解決的!
看文倉www.kanwencang.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70309/11581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