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解答一:日本天皇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天皇”在日本是一個特殊的存在。為什么說他“特殊”?是因為他一直處于有權和沒權之間。譬如說,誰被選上了內閣總理大臣(首相),那得跑到皇宮接受天皇的正式任命(日文叫“認證”),不然的話,你這一個首相還不算數,雖然你是國會議員民主投票選定的。 在新首相選出之后于皇宮舉行的任命儀式上,天皇會交給新首相一份自己親筆署名的任命書,同時會說一句:“任命你為總理大臣”。過后,天皇對首相還會說一句客氣話:“責任很重,你會辛苦”。 除首相之外,最高裁判所長官(最高法院院長)、最高檢察院檢察長、內閣大臣、副大臣,駐外大使的就任也需得到天皇的任命。如果首相要宣布解散國會實行大選,也必須先跑到皇宮向天皇報告,征得天皇的同意后方可行事。 另外,內閣會議的紀要必須在當天送天皇圈閱。首相出國訪問回來,出了機場就必須先跑到皇宮向天皇做回國報告,日文叫“記賬”。其實天皇并不出來接見,首相卻必須在皇宮簽上“我回來了”的字句。 福田就任首相時,在皇宮接受天皇的任命。 如此看來,日本天皇擁有極大的權力。但自從美國占領軍當年剝奪了昭和天皇的國家管理權之后,天皇其實在日本只是一個象征。哪怕是他畫押簽字,都只是一種手續而已,天皇從來都不表示反對意見,因為他不能干預國家行政。所以,如果說天皇是國家元首,他也確實是。但是,他卻又沒有國家元首的實際權力,即使對政府的執政有意見,甚至在政局處于混亂狀態時,他也不能像泰國國王那樣發號司令治理國家,所以,干著急的時候很多,其實心中苦得很。 天皇一家兩個皇子生了四個孩子,這是2008年元旦的全家福 有趣的是,天皇想去國外、日本地方城市訪問,或要邀請那一個國家的元首來訪,自己卻做不了主,必須經過內閣的同意。如果內閣認為目前這一個時候天皇不適合出訪,或今年不適宜邀請某一個國家元首來訪的話,就可以拒絕天皇的要求。也就是說,天皇的行動受到內閣的限制。 所以,到底是天皇大,還是首相大,在日本永遠是一個說不清理不直的關系。“天皇是天皇,首相是首相”日本人總喜歡做這樣模棱兩可的曖昧解釋。
相關解答二:日本天皇如今權力多大
編輯同志:日本明仁天皇夫婦6月27日飛赴塞班島祭奠日軍二戰亡靈。請問日本天皇現在的政治地位如何,還有沒有實權?
上海讀者 李力江
二戰后日本在美國的監督下制定了現行的《日本國憲法》,即著名的“和平憲法”。該憲法除了規定日本“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外,還明確削弱、淡化了日本天皇的作用。新憲法形式上保留了天皇,但明確規定“主權在民”,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征,是日本國民統一的象征,其地位“由主權所在的日本國民的總意決定”。天皇被剝奪了干預國政的權力———“統治權叮,實際上只能履行形式上、禮節上的“國事行為”。
近來,日本政界加緊推動修改“和平憲法”,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一些右翼分子借“修憲”之風,強烈要求恢復天皇的“國家元首”地位。▲
參考資料:www.people.com.cn/GB/paper68/15117/1341100.html
相關解答三:現在的日本天皇是誰,權力大么
明仁天皇
雖然二戰后日本天皇已沒有太多實權,但現年78歲的明仁至今仍頻繁參與公務和宮中祭祀活動,在一年間要審閱約1,000件的資料并署名蓋章、出席約200場各種活動(平成19年的數字])、參加近20件祭祀活動,故被很多人認為是一位非常熱情和勤勉的天皇。
——維基百科
相關解答四:現在的日本天皇有權力嗎
戰后美國主導制定的日本憲法把日本天皇定位為日本國家和民族的象征。連名義上的國家元首的虛銜都沒給。
相關解答五:日本天皇和首相誰的權力大
在二戰結束(1945年)之前,日本天皇擁有最高權力,二戰就是在天皇的總指揮下到處侵略的。由于二戰結束是以日本戰敗告終,天皇理應是頭號戰犯。是戰勝國主要的處置對象。
日本天皇通過幾條妙計逃避了懲罰:
1)日本天皇首先推脫責任,說自己只是名義上的天皇,并無實權,也不理朝政,戰爭都是下邊人搞的 。并且讓下邊的內閣全部包攬了責任。
2)保證今后不過問政治。
3)同意把沖繩等多處地方無限期租給美軍作軍事基地,租金全部由日本承擔。同意北方四島給蘇聯使用。
4)同意日本取消武裝,取消軍隊,由美國來負責日本的安全。
美蘇都拿了好處,就同意不再制裁日本天皇了。
所以,從二戰結束后,日本天皇就沒有實權了。
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美國,蘇聯對日本的戰爭時間很短,也就三年多,比起中國來說,他們的損失很小。中國與日本打了14年的抗戰,損失要比美國和蘇聯大的多。但是,美蘇都從日本得到了好處,而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卻沒有要求日本對中國戰爭賠償。
蔣介石的要求就是: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留下來,幫助他剿共,并且岡村寧次還可以不作為戰犯處理。
就這樣,中國就白白的讓日本人侵略了。
相關解答六:現在的日本天皇的職責是什么?有哪些權力?
除了呆著,就是根據國會的提名任命大臣、宰相,頒布法令法律等,根據法律的規定接見外國使節及來賓,根據法律的規定給為國家做出杰出貢獻之人士頒獎授勛等,日常工作:早上很早就起床,早點用后,先讀5分東京主要報紙,之后徒步進宮上班,工作就是簽署一些國會送過來的文件,別看天皇已成虛位元首,實際上仍然政務繁忙,一年之內老皇上攻批閱一萬多份文件。。。。。。。。。
相關解答七:明治后日本天皇有哪些權力
1868年1月3日,日本的明治天皇頒布了“五政復古”詔書,這是日本著名的明治維新運動的開始。
19世紀中葉,一向奉行“鎖國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國的侵略,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日本人民仇視外國侵略者,更痛恨和侵略者相勾結的幕府。農民和市民紛紛起義,開展“倒幕”運動;中下層武士、商人、資本家和新興地主中的改革勢力也投入了“倒幕”斗爭。就在1月3日這一天發動了政變,由明治天皇召開有倒幕派皇族公卿,大名和武士出席的御前會議,宣布“五政復古”,恢復天皇親政、廢除幕府,成立新的中央政府,并責令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交出領地和財產。1月6日夜間,德川慶喜逃往大阪、集中兵力反撲。內戰爆發。
1月底,倒幕軍在京都附近擊敗幕府軍隊,德川逃往江戶。2月,天皇組織了討幕軍,由于廣大農民和城市貧民積極配合,倒幕軍終于打敗了比自己數量大3倍的幕府軍,德川慶喜被迫投降,倒幕派取得了勝利,建立起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日本新政府。明治天皇廢藩置縣,將全國劃為3府72縣,消滅了國內的封建割據勢力,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為發展資本主義掃除了障礙,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這在日本歷史上稱作“明治維新”。
相關解答八:日本天皇和首相誰的權力大,為什么?
在二戰日本戰敗后,天皇就是個名譽頭銜了,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意義;而首相是最高行政機關的領導,相當于中國的國務院總理,日本的最高權力機關為國會。天皇和首相沒有對比性。
相關解答九:現代日本天皇權力有多大
現在皇室僅僅作為外交態度的代表,并沒有實質性的權利
相關解答十:二戰時,日本天皇的權力大還是首相的權力大?- 5分
1888年,日本成立了一個由高官和大臣組成的新機構“樞密院”。憲法規定該院為天皇的最高顧問府,負責有關憲法的草擬和解釋、戒嚴令的發丁,以及對外條約等重大問題的咨詢。國會通過的決議,須該機構同意。 樞密院還負責咨詢皇室事務.這樣來看樞密院是日本國內最大的權力機關,而樞密院里的大臣僅僅是天皇的顧問而已,因此,日本真正的權力核心是在天皇而不是在內閣首相,這種體制一直到二戰結束。
日本當時的政體是效仿的德意志的二元制君主制,天皇本身就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首相是是要對天皇負責的。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70109/8384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