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一起融資事件再次展現了中國體育行業當下的兩股動態,互聯網屬性的體育創業公司開始步入C輪,而更多的知名上市公司正在跨界進軍體育。
5月31日,咕咚運動官方宣布完成共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其中分眾傳媒與方源資本成立的體育基金以3000萬美元領投,B輪投資方SIG(海納亞洲創投基金)及軟銀中國等跟投。
咕咚從可穿戴設備入手,先后經歷了“硬件+傳統社區”,“智能手環+咕咚App”兩個階段,咕咚創始人申波把現階段的業務模式總結為“大數據+內容+賽事+增值服務”。而廣告、賽事活動和電商將成為咕咚未來三大主要的收入來源。
這也是繼5月中旬宣布融資消息的Keep之后,第二家獲得C輪融資的互聯網屬性的體育創業公司。C輪往往被視為是真正考驗創業公司盈利能力的節點。
而在這起融資中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分眾傳媒的出現。
在今年4月中旬,隨著七喜控股正式更名為分眾傳媒,后者也成為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后第一家成功借殼回歸A股市場的公司。這家2003年創立的公司,憑借著利用人們等待和乘坐電梯的空隙展示廣告而起家,盡管歷經調整,但至今樓宇戶外廣告的收益仍然占有其營業收入的52%。
而在回歸A股之后,分眾傳媒的第一個舉措就是宣布將擴展經營業務,進入影視和體育領域,并與方源資本共同成立一只規模4億美元的體育基金。咕咚成為他們首個投資項目。
“目前我們主要投資兩個類型,參與基數大的全民運動和觀賞性賽事,這兩塊最核心的都是廣告”,分眾傳媒董事長江南春在發布會上表示,“全民運動我們選擇了咕咚,未來不排除通過國際國內的收購進入觀賞性體育賽事甚至是場館等領域。”
實際上,總部位于成都的咕咚成立于2010年,它在過去6年的多次嘗試也正是互聯網類體育創業的一個縮影。
2010年,申波與合伙人司建銘湊了50萬元創辦了咕咚做計步器。那時他根本沒有預料到2年后在中國出現的跑步熱潮。
計步器以及可穿戴設備概念的興起使得咕咚在2011年獲得了盛大約2000萬元的天使投資。之后的2年,他們把絕大多數精力投入到了碼表、智能健康秤以及手環等硬件的研發上,但在銷售上并不成功。反而是2012年在國內率先推出了跑步軟件,跑者可以用咕咚記錄運動數據并分享到社交平臺,為咕咚積累了最初的大量用戶。
在最初的4年中申波一直試圖把線上社區和智能硬件結合起來,但2013年推出手環后,他意識到難以在技術上取得超過其他對手的突破,咕咚在2014年放棄了手環的生產。
2014年咕咚對外宣布注冊用戶到2000萬,它也在這一年中連續完成了A輪(6000萬元)和B輪(3000萬美元)的融資。也是從這一年起,咕咚開始轉向賽事組織、服務以及與第三方合作,甚至包括移動支付和運動保險。申波也開始考慮如何使咕咚從工具向更具社交屬性的社區進化。
也正是在2014年左右,如今體育行業的一批互聯網屬性的明星創業項目紛紛誕生。2013年9月的懂球帝,2014年1月的悅跑圈,2014年3月的悅動圈,2014年10月的Keep。許多基于社交、跑團、賽事、游戲等不同方向的新玩法開始出現。
但在早期的爆發后,無論是咕咚還是這些公司都遇到了如何持續維持增長和商業化的問題。這也是他們能否邁過C輪這個門檻的主要原因。
目前看支撐咕咚走到C輪的更主要原因仍是它的用戶量,這也正是吸引到分眾傳媒的主要原因。申波表示,咕咚到現在的注冊用戶超過5000萬。
“咕咚的優勢可以同分眾的資源打通,將分眾的B端與咕咚的C端打通,在分眾周圍凝結著幾千個優質品牌商,這些品牌不僅僅需要在分眾的空間內曝光,也需要和用戶尤其是高質量的擁有獨特生活方式的主流消費人群形成更深度地互動。”江南春說,“我覺得咕咚這樣大基數的App,可以打通與分眾的資源,對分眾而言也是一種全新的廣告分發方式。”
如果從分眾傳媒自身看,這也是它歷史上的第二次啟用對外投資的手段。2005年,分眾傳媒登陸納斯達克后,曾迅速掀起過一輪對同類的樓宇廣告對手的兼并狂潮。之后分眾也試圖通過收購進入互聯網廣告市場,但屢遭挫敗。
而收購咕咚,更大意義上是它面臨如今移動互聯網廣告挑戰的方式之一。在去年,分眾傳媒已經用5000萬美元投資了秒拍。而在4月底的一份公告中,它也解釋了體育基金的目的:“在對優質體育項目投資的同時,將既有廣告銷售網絡和推廣優勢延伸到體育產業,鞏固增加在廣告市場的份額。”
而江南春也認為,對現在的咕咚來說,“很大程度上廣告將會是主要的獲利模型。”
申波則對懶熊體育表示,2015年咕咚的廣告收入在“幾千萬的規模”,而賽事“從下半年開始,收入一兩千萬,電商11月上也就幾百萬。”未來他希望咕咚提高電商和賽事的收入,能和廣告收入持平,各占一半。
在去年他們打造了一個running girl的自有賽事,有幾百個女生報名參加,持續了2個月,共有160萬人參與投票。咕咚希望在跑步以外擴大在線賽事服務種類,例如健走、滑雪滑冰、越野、登高等。
但短期內咕咚會將重心放在社區的內容運營上,包括教學視頻,直播,運動網紅在內。咕咚如今的團隊已有200人,其中在2015年增加最多的就是內容運營團隊。
聲明:配圖來源于網絡。本文由懶熊體育原創,未經同意不能轉載或引用。轉載請聯系微信:lanxiongmishu
>> 近期熱文 <<
新三板分層|體育有沒有病|阿里體育
百度進軍體育|斗魚如何成功|安踏的夢想
>> 創業項目<<
上海創冰|卡卡健康|城市傳奇
我奧籃球|必邁|鋼管舞|跑哪兒
▲點擊文字查看相關文章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111/4654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