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寫在前面】

  我是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生,畢業一年有余。公務員一年,辭職。投身互聯網產品行業,入行不到半年,是個新手。可是,做互聯網產品這半年過得像兩年,充實的一塌糊涂,忙但是樂于忙;當公務員的一年時間像一個月,每天很清閑卻很累,心累。不帶有任何偏見地說,對時間額度的差異感受,是因為工作的重復性和創造性不同導致的。創造性的工作讓我感覺到自身價值的存在,我把這當做自己努力生活的一種證明。

  【角色帶入】

  其實覺得很慚愧,我今年23歲了,大學畢業一年多了,到今天才敢說,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了一點想法,對今后的職業道路的選擇也稍稍有了計劃。這一點做的很不好,吃了大虧,以后有機會寫篇文章好好聊聊這事。

  現在我在做互聯網產品,這也是我準備奮斗多年的領域。對計算機相關、互聯網相關、產品設計策劃、軟件邏輯架構等等此類相關的東西,我總是很感興趣。在初初入行時候讀了幾本入門的PM書籍,大略地懂得了如何用一個產品人的眼光去看世界,覺得很奇妙,新世界的大門從此打開。

  【愛之初體驗】

  “設計先行”這個理論可能早已為大家所熟知,而我卻是在一次面試失敗后,從一位產品總監那里才學到的。回去后細細琢磨,覺得自己之前太傻了,竟然連這么基礎的邏輯順序都想不明白,還曾非常自以為是地辯駁。現在看來,對產品來說,設計、架構等等對邏輯功能的提煉和梳理絕對是產品的靈魂。有了靈魂才能有血肉肢體,才能使之不斷健壯不斷成長。而沒有靈魂的產品,也只能是空有一副軀殼的僵尸。

  讀《構建之法》的第一感覺是,很多干貨。有很多認同,也有一些疑惑不解,有一些觀點不甚相同。遂跟隨大學班主任兼人生導師的步伐,開博寫文,用以記錄、討論。

 

  第一章 干貨

  1.程序=數據結構+算法

  2.軟件架構、軟件設計與實現、源代碼管理、配置管理、質量保障、軟件測試、需求分析、程序理解、軟件維護、服務運營、生命周期、項目管理、用戶體驗

  3.軟件開發的難題:復雜性、不可見性、易變性、服從性、非連續性

  4.哲學家的宗旨是:我思,故我在;科學家的宗旨是:我發現,故我在;工程師的宗旨是:我構建,故我在。

  5.Build To Learn、Show、Serve、Win

  6.Bug的多少可以直接衡量一個軟件的開發效率、用戶滿意度、可靠性和可維護性。

  7.目標:研發出符合用戶需求的軟件說明;通過一定的軟件流程,在預計的時間內發布“足夠好”的軟件說明;并通過數據和其他方式展現所開發的軟件是可以維護和繼續發展的說明。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