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被很多媽媽認為是對抗疾病的“靈丹妙藥”,抗生素真的能夠包治百病嗎?用抗生素來預防寶寶疾病真的沒有任何危害嗎…… 經常碰到一些媽媽問醫生:“寶寶咳嗽2天了,流鼻涕,我在家已經給他吃了2天×××消炎藥,一點也不管用,您給寶寶開點輸液,換一種更好的消炎藥!讓他的病快點好!”
“幼兒園有的寶寶得了痢疾,我給寶寶吃了點消炎藥預防,您說行嗎?”
“醫生,這是我們大人吃剩的慶大霉素,可不可以給寶寶吃呀?”
“醫生,我的寶寶體質差,每個月幾乎都生病。您多給寶寶開點消炎藥,到時寶寶有點小病,我在家給他吃點消炎藥就可以不來醫院了。”當醫生沒有滿足家長的要求時,希望他及時來醫院就診時,家長就會生氣地拋過來一句話:“××醫生就比你好,我要什么藥他都給開!還說對我們負責?真夠差勁的!”
碰到這樣的事情,醫生也感到十分惱火:一方面為這些媽媽濫用抗生素給寶寶帶來潛在的或者已經造成的傷害感到心痛,一方面為同行不負責任的醫療行為帶給媽媽的影響感到十分氣憤。
這里談到的消炎藥,就是我們常說的抗生素。人們一般認為抗生素能夠治療一切炎癥,其實抗生素只是針對細菌引起的感染,而對于病毒引起的感染以及無菌性炎癥是不起作用的。兒科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俗稱感冒)幾乎90%都是病毒感染引發的。關節炎、肩周炎、滑膜炎等都屬于無菌性炎癥。
自從抗生素問世以來,為保障人類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的貢獻。但是任何藥物都具有兩面性,當人們沒有正確認識和合理使用時,同樣,抗生素也會帶給人類不小的災難。
抗生素的局限性
每種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譜。凡是能殺滅或抑制某一種或某一類細菌的抗生素稱為窄譜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對革蘭氏陰性菌、結核菌、立克次體等均無療效,故青霉素就屬于窄譜抗生素;凡是能夠殺滅和抑制大多數細菌的抗生素則稱為廣譜抗生素。氯霉素、四環素由于對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立克次體、沙眼衣原體、肺炎支原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被稱為廣譜抗菌藥物。近年來一些半合成的青霉素,如,如氨芐青霉素、羥芐青霉素等擴大了抗菌范圍,不但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效,而且對革蘭氏陰性菌也很有效,特別是對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效果也很好;第三代、第四代頭孢菌素抗菌譜也很廣。窄譜抗生素針對性強,不容易產生二重感染,而廣譜抗生素抗菌譜廣,應用范圍大,容易產生耐藥、二重感染等,針對性也不如窄譜抗生素強。因此醫生會根據抗生素使用原則做出選擇,達到盡快地控制感染,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
臨床選擇抗生素的原則
能用窄譜的就不用廣譜的;能用低級的就不用高級的;用一種能解決問題就不用兩種;在沒有明確病原菌時可以使用廣譜抗生素,如果明確了致病的微生物就要使用針對性強的窄譜抗生素;輕度或中度感染不主張聯合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使用原則
能夠口服制劑達到治療目的的就不用針劑;能夠使用肌肉注射達到治療目的的就不用靜脈滴注。使用抗生素必須保證足夠的劑量,在體內必須要達到有效濃度,且要維持一定的時間,切不可隨意停用或減少用藥次數,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不會造成細菌產生耐藥性。
誤用抗生素危害
人體是一個微生態平衡的整體。各種細菌在身體各個部位互相依賴、互相制約、和平共處。對于病毒引起的感染或無菌炎癥使用了抗生素;或者已經明確某種細菌的感染而盲目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用藥;或者沒有針對性的使用窄譜抗生素,這些抗生素不但沒有殺死致病菌、病毒,或者即使殺死了致病菌,同時也殺死或抑制了正常細菌,引起菌群失調,耐藥致病菌種大量產生、繁殖,造成二重感染,即原有細菌或者病毒感染,由于大量或長期使用抗生素,機體的抵抗力下降,一些真菌趁虛而入,引起鵝口瘡、念珠菌腸炎、全身性念珠菌、曲菌感染等。
● 濫用抗生素
尤其小寶寶,由于身體各個器官發育不成熟,對于成人可能不會造成損害的抗生素,往往對于小寶寶就會造成嚴重的損害。一些抗生素的毒副作用會造成寶寶肝功能的嚴重損害;喹諾酮類藥物如環丙沙星等對寶寶軟骨有潛在損害;氯霉素則可導致骨髓抑制引發血液病和灰嬰綜合征。一些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新霉素、慶大霉素、鏈霉素、卡那霉素等容易造成寶寶的耳聾和腎損害,一些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氯霉素、紅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藥物性耳聾。據《生命時報》報道,2005年全國春節聯歡會上由21名聾啞表演者獻上的“千手觀音”讓太多人感到了震驚和感動。這21名表演者中,竟有18名是由于小時候注射抗生素而致聾的。 濫用抗生素也增加了寶寶過敏的機會,兒童哮喘病的增多,就與此有很大關系。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ujia/20161028/1552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