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還在為寫公開課教案而發愁?
許多老師都說:寫教案,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如何從繁雜的教案中解脫出來?
全國語文特級教師,杭州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張祖慶為你支招!
他說,他的大部分公開課,真沒有教案。沒有教案,不表示我沒備課,而是備在心里,備在PPT上。
他說:課堂,不是劇場;學生,不是演員,老師更不是在演戲,我的大部分公開課,都沒有教案,我把課堂備在心里!
1. 教案寫得越長越優秀?大錯特錯!
某日,朋友發我一份教案,說是三天后上公開課,讓我看看。我下載附件,打開細讀,乖乖,6000多字!沒開看,頭就暈。
大環節里套小環節,小環節里套1.2.3點,老師說的每一句話,學生可能的回答,以及如果這樣回答教師怎么評價,寫得清清楚楚。讀完,我啞然失笑。
這哪是教案啊?這分明是完整的課堂獨幕劇嘛!
這位朋友教了15年書。
又想起另一位朋友。
幾年前TA曾發我一個教學設計,謙虛地說,讓我指點一下。我打開認真讀起來。教案超長,8000多字,10頁。慢慢讀,欣賞啊。讀著讀著,我笑了。
請看——
“師:呀!你第一遍讀課文,就能讀得這樣字正腔圓,可見平時訓練有素。”
“師:(如果學生讀得疙疙瘩瘩,則說),沒關系,這只是第一遍讀課文,錯幾個字,也正常的,多練練,一定會讀得更好。”
類似這樣的語句,占去整個教案的五分之二。你一定以為這是某位師范實習生的教案吧?非也,這位朋友,已經教了20年書,且在當地頗具知名度,在省級、全國級公開課上,多次展示過自己的風采。
我無語。
2.名師的教案具體嗎?相反,往往只有幾行字
看到這樣的教案,我總是發回對方,和TA說,你把教案濃縮在1500字以內再發我。對方往往不理解,寫詳細些,把課堂的每個細節都想到了,課不就更順了嗎?
這話看似對。
但課堂,不是劇場;學生,不是演員。預設得細致一些沒錯。學生的回答,豈是老師可以預先寫出來的?!你的回應,豈可做到滴水不漏?!
再說,寫在教案上的語言,是什么?書面語言!
課堂上呈現的語言,是什么?口頭語言!
有時聽課,我們常常覺得老師不在上課,而在演戲。這是為什么?原因就在于教師把“書面語言”“口語化”,課聽起來就別扭了。課堂是師生對話的地方,對話,要自然、真誠。老師將預先寫好的書面語背給學生聽,對話能真誠、自然嗎?只能做作得一塌糊涂!
把教案背一遍,教學語言固然優美,環節銜接也貌似行云流水,但,這樣的課,老師聽著累,學生也往往云里霧里。
于永正、支玉恒、賈志敏、薛法根等老師的課,為什么給人如坐春風的感覺?因為,他們都是用很樸實的口語,和學生交談,而不是用矯揉造作的書面語給學生朗誦。
他們的教案寫得具體嗎?往往只有簡單的幾行字。
上個月,我和薛法根老師同臺上課,有幸看到他的《匆匆》一課教案。多少字?連同目標,不到300字。請看——
★
《匆匆》教學設計
薛法根
教學目標:
1.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朗讀體會文本語言的節律之美;
2.結合生活體驗,解讀作者對時間的“匆匆”之感;
3.模仿文本寫話,領會文本對時間匆匆的形象表達。
教學過程:
板塊一:重錘敲擊疊詞的節奏之美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選取典型的疊詞,體會節奏之美。
聯系朗讀,進一步體會散文詩的語言節律。
板塊二:深層追問時間的哲思之美
圍繞核心問題思考:作者為何對時間有如此匆匆之感?
點撥:時間一去不復返;八千多日子的空虛無為。
板塊三:生活比照語言的形象之美
時間是抽象的,作者是如何把“八千多日子”和“一個日子”寫形象的?
通過對文本語言的模仿寫話,進一步領會形象化表達的方法。
★
教案雖然簡簡單單,但生成極其豐富。這,就是從繁復,走向簡約。
3.別被“預設”好的教案束縛住手腳
最近,常有老師問我,張老師,您把教案傳給我,學習一下。我說,我沒教案。人家不信,以為我藏著掖著。
哈,最近四五年,我的大部分公開課,還真沒有教案。沒有教案,不表示我沒備課。我備在心里,備在PPT上。
為什么不寫教案?故意不寫!
什么?公開課不寫教案?
是的!這幾年,我一直這樣的。
為什么公開課故意不寫教案?
因為我在上課之前,細細地讀了文本,心里反反復復地琢磨教案了。這節課大致幾個板塊,提什么主問題,在心里想好了,課就可以上了。
其實,早些年上公開課,我也寫過很詳細的教案。但那樣的課,上得累。上課時,老想著自己的教案,生怕忘問哪個問題,丟了哪句精彩導語,課堂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半步。這樣的課,精彩不到哪里去。
慢慢地,我的公開課教案越寫越短。近年來,我干脆不寫了。
教案由長到短,由短到無,這大概跟練武功是一個理兒,先有招,再無招。
教案由長到短,由短到無,這大概跟山水畫中的留白是一個理兒,無即是有。
4.教案寫短點,把更多自由和心力還給課堂本身
不寫教案,備課依然要花大力氣。
力氣花在哪里?
細讀文本,尋找這篇文章和別的文章不同之處;分析學生的學習起點,琢磨學習難點;思考教學目的,想好幾個大板塊,預設好幾個主問題;做好PPT。至于教學語言,課堂隨機生成。
這樣,你的腦子里,便沒有了教案的束縛。
你不用刻意去構思,學生的回答用哪句妙語去評價;
你不用刻意去經營,哪個環節的過渡語該怎么出彩;
你不用刻意去追求,哪個教學節點該博得老師掌聲。
把教案寫短一點,教師就會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
把教案寫短一點,教師就把更多空間還給學生,課就有更多生成可能;
把教案寫短一點,課就自由起來,瀟灑起來,靈動起來。
把教案寫長了,課就短了;把教案寫短了,課就長了。
5.公開課教案的最高境界:無招勝有招
公開課教案,當從繁復走向簡約。
入職之初,經驗缺乏,宜寫詳案。要環環緊扣,步步周全,語語推敲,這是入格之必修課。
骨干教師,經驗漸豐,風格初現,宜慢慢減少教案的文字總量,倡導板塊式備課,多用軟設計。
進入卓越教師行列,則應把更多功夫下在課外,“用一生去備課”,力求心中有案,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久之,則可臻于“摘葉飛花”、“無招勝有招”的境界。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307/11357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