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國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下走向分裂,除了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外,還有四個相對獨立的國家,即四大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利汗國。

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均出自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彼此血脈相連,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為宗主,與元朝驛路相通。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

元朝及四大汗國疆域圖

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1242年—1502年),又稱金帳汗國,大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以突厥民族為主,13世紀上半葉蒙古人建立的封建國家,因占統治地位的蒙古人人數很少,所以不久當地蒙古完全突厥化。1242年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第二子拔都結束西征建立了東起也兒的石河(額爾齊斯河),西到斡羅思,南起巴爾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極圈附近的遼闊廣大的欽察汗國。

欽察汗國境內居民成分復雜,社會發展水平不一。明朝推翻元朝的同時,欽察汗國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興起的白帳汗國所取代,而后俄羅斯開始崛起,蒙古人在中、東歐;西、北亞逐漸失去了影響力。

察合臺汗國

察合臺汗國始建于1222年,是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由察合臺及其孫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后人管理。

察合臺汗國于14世紀中葉分裂為東察合臺汗國與西察合臺汗國。1369年西察合臺汗國實際上亡于帖木兒帝國,至1402年西察合臺汗國汗統結束。1514年,東察合臺汗國可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賽德建立葉爾羌汗國。1570年,葉爾羌汗國吞并吐魯番汗國(東察合臺汗國正支汗統)。1680年,葉爾羌汗國被準噶爾汗國滅亡。

窩闊臺汗國

窩闊臺汗國,是蒙古帝國的一部分,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窩闊臺汗國由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窩闊臺及其兒子貴由及他的后人管理。

窩闊臺汗國建于1225年,亡于1309年,窩闊臺汗國是蒙古四大汗國中國命最短的汗國,疆域包括原蒙古乃蠻部落的廣闊土地和西遼國的部分領土,即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地區。建都葉密立城。

1229年窩闊臺繼帝位后,將封地賜給其子貴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以窩闊臺系諸后王屢與作難,將封地分割,分授諸王,以去其勢。窩闊臺子合丹領別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滅里領額爾齊斯河之地,窩闊臺孫脫脫領葉密立,海都領海押立(今伊犁西)。1264年忽必烈稱帝后,海都自以太宗嫡孫不得立,先后聯合阿里不哥、乃顏、篤哇爭奪帝位。1301年兵敗走死,汗國勢衰。1310年海都子察八兒為察合臺系后王怯伯所敗,部分歸附欽察汗國,部分被并入元朝。

伊利汗國

伊利汗國(1256–1335年)又稱伊爾汗國,蒙古帝國的四大汗國之一, 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是東濱阿姆河,西臨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灣的大國。建都于帖必力思(今伊朗大不里士)。

合贊汗時(1295-1304年),進行一系列改革,是汗國最盛時期,同時合贊汗為爭取當地領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奉什葉派伊斯蘭教為國教,廢除“大汗”稱號而改稱蘇丹,加速了當地蒙古人的伊斯蘭化進程。公元1317年,年僅12歲的不賽因即位后,由于權臣出班專政,二丞相不合,內亂迭起,并遭到欽察汗月即別的進攻,國勢漸衰。公元1334年不賽因死后,諸王爭立,汗國陷于分裂,國勢益衰。公元1388年為帖木兒帝國所滅。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310/116752.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