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起:徐世昌、黎元洪、周自齊、朱桂辛、李鴻章)
公司兩任董事長由前政府最高元首擔任,分別是總統徐世昌、黎元洪。
公司的總經理由前政府最高行政長官擔任,分別是總理周自齊、朱桂辛。
公司的倡導者、開辦者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李鴻章。
公司的股東全部是當時中國的風云人物,比如少帥張學良就是大股東。
公司的保安隊長,由相當于現在公安部的部長擔任。
公司是中國第一家民族股份制企業,發行了中國民族工業第一張股票。公司也是中國近代第一大民族資企業。
蔣介石曾企圖沒收公司全部資產,最終不得已停止。
公司曾被日本侵略者占領,同年董事會決定:絕不和日本人合作!
解放后,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飽經戰亂痛苦的中興公司開始重組和恢復,成為新中國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
這家公司就是創始于1878,位于山東省棗莊市的中興煤礦公司,迄今已經有139年的發展歷史。今天我們詳細的梳理介紹這家中國史上最牛的礦業公司,以期大家在讀史的同時能有些許收獲或感悟一些道理。
看點
01
中興煤礦公司的誕生與興盛
(現今的礦企應該學習的)
名不見經傳的棗莊憑什么能將國家最頂級資源匯集于中興公司!論優勢棗莊的煤礦比不了山東的兗礦,在全國更比不了山西。
中興煤礦公司的辦公大樓
1.李鴻章倡導、光緒皇帝準奏、肩負民族重任!
晚清洋務運動興起后,在北洋大臣李鴻章等人的一再上書臣請下,經光緒皇帝親自批復:“開采煤鐵事宜,著照李鴻章、沈保貞所請。”,1878年春,李鴻章派山東東明知縣米協麟、候補知縣戴華藻來棗莊籌創辦了由官僚、富商和地主合資的“山東嶧縣中興礦局”。
中興煤礦公司礦區圖
中興礦局及中興煤礦公司的創辦和續辦受到早期維新思想的濡染,中興煤礦公司堅決維護主權,終于成為國內能與洋煤競爭的唯一大礦的成功實踐,正體現了維新派人士要求發展民族資本主義以抵制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主張;而中興煤礦公司在堅守主權的基礎上變被動為主動,不僅大量引進了德國先進的設備、技術、人才,而且主動吸取西方股份制管理體制 。
2.興盛之路:定戰略、搭班子、帶隊伍!
中興煤礦的戰略在李鴻章在給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奏折中就已經點明了:“…自元代以來,有多年廢棄煤窯,倘將來暢出暢銷,分濟輪船機局之用,足供各處商民購運,杜絕洋煤來路,實為富強根本。'簡單來說,就是煤為國家富強動力,中興要開采煤礦。
而對于中興公司來說,它的班子建設可謂是世界之最。
第一個加入的是在1899年,山東鹽運使張連芬,成為了中興公司的創始人。鹽在那個時代可是比堪比黃金,而作為一個省管鹽的官可是肥差。
隨后,總統徐世昌、黎元洪和總理周自齊、朱桂辛的先后加入,讓中興公司的班子始終是國內的超級頂配。這樣的公司班子,能動用的資源是全國性的,而且是最好的資源,這樣的公司想不成功都不行。
中興公司是中國最早通過股份投資的方式,來吸引人才。這里面的代表人物是錢新之,他當過國民黨的財政部長,也當過清華大學的校長,他因投資了中興公司,1928年還擔任了總經理一職務。遠在東北張學良這樣的東北王也是中興煤礦的董事之一。可以說在100多年前,中國第一家公司就是混合所有制公司,這對于我們現在的國企改革不無借鑒。
3.能與外煤抗衡者惟中興公司也!
至30年代,中興煤礦公司與當時的開灤、撫順齊名為中國三大煤礦,而且是其中唯一的“民族股份制企業”。“能與外煤抗衡者惟中興公司也”,中興煤礦公司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興煤礦從德國進口的井架
中興煤礦年產量曾一度達到185萬噸,擁有37艘遠洋輪船,修建了隴海鐵路,參與建造了上海港、江陰港、連云港、青島港、漢口港,積淀起豐厚的文化。
看點
02
命運多舛,中興煤礦遭蔣介石及日本覬覦!
(民族精神是中興煤礦的根基)
1.蔣介石沒收中興煤礦公司風波
1928年4月,蔣介石的軍隊占領了棗莊,要求中興公司再報效軍餉500萬元。當時中興公司確實無錢可交,談判陷入僵局。蔣介石認為中興公司是軍閥奸商,竟敢“朋比為奸,背約要挾,企圖阻撓軍餉”,下令沒收中興公司全部資產,“如敢違抗,定予嚴辦不貸。”
面對生死存亡的緊要關口,中興公司聯系主要債權人——江浙財團的五大銀行、華北財團的四大銀行共同出面交涉,要求留煤抵債,并恢復煤炭生產。同時致電“整委會”,要求接管中興礦權后,履行銀行和中興公司的契約,償還中興公司所欠各銀行500多萬元的貸款。
中興公司還利用新聞媒體展開宣傳攻勢,《大公報》發表了中興公司總經理朱啟鈐致蔣介石的電文,要求蔣介石認真履行國民政府對內五項宣言中保護實業的承諾。
在各方面的壓力下,蔣介石命令俞飛鵬暫緩沒收中興公司。后經過艱難的談判,中興公司被迫上交“整委會”100萬元;沒收安徽軍閥倪嗣沖和湖北軍閥張敬堯在中興公司的所謂“逆股”26萬元,這才平息了“沒收中興公司”的風波。
2.日本侵略,中興煤礦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1936年,中興煤礦已成長為擁有3座大型近代化礦井和臺棗、臺趙、臨棗3條運煤鐵路,兼營中興輪船公司等資產超過千萬元的大型綜合型企業。這塊香氣四溢的“肥肉”,引來日本入侵者垂涎欲滴,并于1938年占領了中興公司。
日軍入侵之前,公司辦事機構已遷往武漢,礦井全部停產。1938年4月,中興公司董事會在漢口作出決議:“絕不與日人合作!”并責令連云港分廠經理浦禹嶠炸毀碼頭、裝煤機等設備,用中興輪船公司“中興號”、“大寶號”、“蓋蓀號”三艘巨輪沉船封港,以阻止日軍的侵略步伐。
據采礦處統計,在日軍“以人換煤”的增產運動中,就有400多礦工死于生產事故,2500多人終身傷殘。從1899年到1937年的38年間,中興煤礦總計采煤1914萬噸;而日軍僅7年零4個月,就在礦工的累累白骨上,盜取了1333萬噸煤炭,或由連云港運回日本,或運往東北昭和制鐵所,用以制造槍炮再來屠殺中國人民。
看點
03
歷史在空中繚繞,背影在記憶中挺拔,精神在傳承中強大!(實業興邦,強大才是根本)
1949年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在招待中興公司朱啟鈐和最后一任總經理黎紹基時,親切地對黎紹基說:中興公司是愛國的,是民族工業的搖籃,也是民族工業的驕傲,堪稱典范。周總理還說過,中興公司一民族大義為重,為抵御日寇,保持民族氣節,慷慨壯烈,付出了巨大代價……要用最高的定息予以獎勵。并指示“煤礦事業應走社會主義道路”。
1950年,在周總理的親切關懷下,對中興煤礦公司礦產進行清估,飽經戰亂痛苦的中興公司開始重組和恢復。在中央私營企業局和燃料部的協同主持下,被日寇摧殘性掠奪八年后又遭國民黨軍毀滅性破壞的棗莊煤礦終于恢復生產,1952年,原中興公司經營的棗莊煤礦和政府接管的陶莊煤礦開始公私合營,改稱棗莊煤礦。1958年轉為國營,隸屬棗莊礦業集團公司(原棗莊礦務局)
成為新中國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
如今的中興煤礦故址已經改造成中興國家礦山公園
▽
在該公園正門處一座礦工形象的雕塑立于眼前,三名礦工用手中的工具勞作著,張弛有力的臂膀、目不轉睛的神態,向市民展示著那一段段煤業發展史,令人肅然起敬。
一名退休多年的礦工張大爺指著雕塑說:“這就咱們礦工工作最真實的寫照,如果想了解老中興公司,可以去‘飛機樓’那邊看看,那面墻上有不少宣傳彩畫,全是百年中興的歷史文獻。”
一座井架及運煤電車靜靜地矗立在小廣場上,居住在附近的劉女士說:“這是最近不久才剛弄的,附近居住的大都是咱礦區的,這一處新設的景點,讓我們感到十分親切。”歷史的車輪抹不掉每一位礦區子女內心獨有的記憶,而這些也是老棗莊人一份獨有的文化底蘊。
中興國家礦山公園規劃圖
部分資料來源:格局決定一切、棗莊發布、微游棗莊、山東能源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310/117803.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