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湖北丹江口 <wbr>玉虛宮遺址(明.國五)
 
        明永樂年間,國家“北建故宮,南修武當”,在武當山建造了規模宏大的皇家廟觀,而玉虛宮則是整個建筑群中最大的廟宇。明朝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為此不禁發出“玉虛仿佛秦阿房”的贊嘆。

湖北丹江口 <wbr>玉虛宮遺址(明.國五)

        該宮始建于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嘉靖三十一年(1552)維修。原為五進三路院落,東中西三院共建有宮門、龍虎殿、朝拜殿、年殿、父母殿、啟圣殿、元君殿、無梁殿、望仙臺、御花園及祠、堂、廟、壇、樓、閣等各種建筑二千二百余問;前后崇臺迭砌,結構嚴謹;左右殿宇重重,樓臺毗連;其間玉帶河穿插,曲屈縈圍;四周朱墻高聳,環衛宮院;原是武當山建筑群中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清代乾隆十年(1745)大部分建筑被毀。
 
湖北丹江口 <wbr>玉虛宮遺址(明.國五)

        現存建筑有宮墻和宮門,宮墻狀似月闌繞仙闕,宮門為精雕瓊花須彌石座,卷拱三孔,兩翼八字墻上嵌鑲琉璃瓊花圖案,門飾欄臺階,朱碧交輝,狀美富麗。宮門內外各有碑亭一對,巍然對峙,亭內各置一巨大赑屃,其背各馱一碑,門外兩碑分別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為重修太和山而下的“圣旨”碑和嘉靖三十二年(1553)《重修太和山宮殿紀成碑》;門內兩碑,一是明代永樂十一年(1413)為保護武當山道教而下的一道“圣旨”碑,一是明代永樂十六年(1418)太和山道宮碑記。四通碑文書體雋永圓潤,碑額浮雕蟠龍,矯健騰舞,造型穩重虬勁,碑下馱碑之赑屃大小相同,各重約90余噸,形象生動,雄渾剛健,是武當山石雕藝術的珍品。
 
湖北丹江口 <wbr>玉虛宮遺址(明.國五)
        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下詔“北建故宮,南修武當”。玉虛宮,由皇室工部設計,其建筑形制、規模曾可與故宮媲美,其選址和布局上也體現了中國古代風水觀念,堪稱一絕。
       據文獻記載,玉虛宮當年有七十二個道院,每個院里有一口水井。從這個數字我們可以看出玉虛宮當年的規模。玉虛宮是城內套城,共有三城,即外樂城,里樂城和紫金城。三城都各有宮墻間隔連圍,形成等級鮮明,規模宏大的宮城。而現在由宮墻圍住的這部分,是玉虛宮的紫金城。相傳玄武得道升天后曾被玉皇大帝嘉封為“玉虛相師”,故玉虛宮建成后,永樂皇帝欽定為“玄天玉虛宮”。明朝中葉嘉靖年間,玉虛宮又得到了大規模的擴建。自此,玉虛宮占地面積525萬平方米,房屋達2200多間。
 
湖北丹江口 <wbr>玉虛宮遺址(明.國五)
玉虛宮廣場入口處,呈現出歷史的厚重感

         在宮墻外面的有著井亭石柱的水井被稱為龍井。這口井的水不能隨便用,只有為皇室舉行齋醮大典時才允許由專人在這里取水。可見當時的規制是多么的嚴格和分明。  
 
湖北丹江口 <wbr>玉虛宮遺址(明.國五)
        墻身正面飾以琉璃岔角、圓光,雕刻牡丹、卷草圖案。  雖經500余年風雨削蝕,仍碧綠丹青,從此景中不難窺出明代琉璃磚雕藝術的登峰造極

        明天啟七年,即1627年,玉虛宮發生了毀滅性火災,其軸線主要建筑均遭火劫。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虛宮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屬建筑一并化為灰燼。1935年夏,山洪暴發,數十萬方沙泥直泄玉虛宮,大片房屋被吞沒,號稱南方“故宮”的玉虛宮自此成一片殘垣斷壁。

熱點閱讀

網友最愛


看文倉關于我們| 服務條款| 聯系我們|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4-2017 看文倉 All Rights Reserved. 蘇ICP備16053137號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