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兩害相權取其輕
清崇德八年(1644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極突然駕崩。在王位繼承人問題上,又一場腥風血雨的斗爭開始了。大凡有點權勢的諸王、貝勒都“相爭為亂,窺伺神器”。其中,兼有充分名義和足夠實力的,當屬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皇太極的弟弟睿親王多爾袞。雙方劍拔弩張,各不相讓。
在多爾袞叔侄鷸蚌相爭之下,皇太極的遺孀-30歲的莊妃趁機把黃袍裹在了自己5歲的兒子福臨身上,改年號為順治,莊妃被尊為“圣母皇太后”。因莊妃死后被謚為孝莊文皇后,所以后人稱其為孝莊。這一年,多爾袞率八旗軍揮師入關。十月一日,福臨在北京登基。
兒子稱帝后。年輕有為的皇太后卻憂心忡忡。野心勃勃的多爾袞從來就沒有放棄過自己的萬歲夢想。當初之所以對莊妃這對孤兒寡母讓步,不過是他的權宜之策。對多爾袞來說,比起豪格,福臨和他年輕的媽媽實在是太嫩了點兒。
隨著清軍人關后的節節勝利,多爾袞的權力欲望也膨脹到了臨界點。他利用手中的軍政大權結黨營私,打擊異己,大皇子豪格被幽禁致死,功高名旺的濟爾哈朗一夜之間就成了草民。多爾袞的王府宏偉壯麗,勝過帝居。“關內關外,咸知有睿親王一人”,福臨的帝位岌岌可危。
面對這種情形,孝莊作出了靠情人以保兒子的決斷——再嫁。面對皇太后的百媚回眸,多爾袞一時忽略了志在必得的無上皇權,拜倒在了孝莊的石榴裙下。清官頒詔:“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貴為天子,以天下養,乃獨能養口體,而不能養志,使圣母以喪偶之故,日在消煩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效?皇叔攝政王現方鰥居,其身份容貌,皆為中國第一人,太后頗愿紆尊下嫁。朕仰體慈懷,敬謹遵行。一應典禮,著所司預辦。”就這樣,皇太后公然下嫁后,攝政王多爾袞成了幼帝的繼父,這位“皇父攝政王”愛屋及烏,全力輔佐年少的皇帝。遇元旦或慶賀大禮,多爾袞與皇帝一起,接受文武百官跪拜。孝莊皇后以此舉保證了母子平安,也保持了朝廷政局的穩定。
對多爾袞來說,不爭皇位抱美人也是個不錯的結果,但對于貴為太后的孝莊來說,這場婚姻又有幾分浪漫在里面呢?太后到底愛不愛那個英俊卻霸道的皇叔,旁人對此無法得知。只是從權力博弈的角度來分析的話,與多爾袞聯姻,對于孝莊來說顯然是個優勢策略,既能消除政治上層潛在的爭權隱患,又借助多爾袞的實力穩固了自己一方的地位。如果他們真是兩情相悅那倒也是個完滿的大結局,只是真相似乎并不如此。順治七年十一月,多爾袞因行獵跌傷死于喀喇城后,旋即就被人告發謀逆,多爾袞一方的勢力遭到清洗。至此,再也沒有外在力量威脅順治的皇位了。可惜順治福薄命淺,母親好不容易爭來的皇位沒坐太久便英年早逝,孝莊從諸多皇孫中選擇了不滿八歲的玄燁繼承帝位,自己位尊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孝莊病死。也許是因為覺得下嫁愧對前夫,太皇太后遺命葬于東陵,沒有與皇太極合葬。
人的一生難免會碰到一些左右為難的困境,關鍵是在困境中千萬不要感情用事,冷靜下來,給自己理出個頭緒,從最壞處著眼,一步步地擺脫困境。用理性的選擇來給自己尋找轉運的時機。如果每一個選擇都能做到充分權衡各方得失,做到“兩害相權取其輕”,那么,最后的結果就不會太壞,不太壞的結果必然存在反敗為勝的機會。
比起放棄和冒險,“兩害相權取其輕”是一種樂觀、現實的人生態度。魔鬼給你關上所有門時,上帝必會偷偷地為你虛掩其中的一扇。人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把自己逼上絕境的,學會理性的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是必要而又現實的。
歷史經驗
找不到優勢策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分不清劣勢策略。因為不是每一個博弈都有優勢策略。所以,當我們無法找到最優策略的時候,我們首先要選擇的就是尋找自己的劣勢策略,然后根據兩害相權取其輕的原則來尋找自己的最佳策略。
感悟:歷史有遠去的塵煙,有近代的風云,更有剛剛遠去的時光。縱觀人類歷史,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悲喜劇。權力爭奪,總有人占據主動、穩操勝券;宦海沉浮,總有人左右逢源、立于不敗;名利場上,總有人游刃有余、進退自如——這如同喜劇。同時,也總有人滿腹經綸卻終生不得志;英雄蓋世競敗給潑皮無賴:君子清正廉潔卻屢屢受挫——這如同悲劇。在紛繁復雜的歷史悲喜劇中,總有生存規律可循,這些規律是人們必知的生存智慧,也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根本。世事如棋,人生如局,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如同棋手,都在社會這張無形的棋盤上精心地布局。善于揣摩人的心性,知曉歷史博弈的智慧,你就能擁有精妙絕倫的高招,下出變幻莫測的妙棋:強者當更強,弱者將突圍,變弱為強。歷史的典故以及老人言不僅僅享受到無數精彩紛呈、驚心動魄的歷史故事,也能夠從歷史的長河中汲取博弈智慧,在現實中更好地選擇人生策略,多一分成功,少一分失敗。文/單眼老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107/4277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