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諾曼底登陸戰役指揮官包括,最高司令為美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副司令為英空軍上將特德,參謀長為美國陸軍上將史密斯,海軍司令為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空軍司令為英國空軍上將利·馬洛里,登陸部隊總指揮為英國陸軍上將蒙哥馬利。

  盟軍參加登陸戰役和發展陸上進攻的共有36個師288萬人,用于第一梯隊登陸的共有5個陸軍師和3個空降師;保障登陸的有5000余艘艦船和1萬余架飛機。

  德軍在西線的總兵力共有58個師,其中33個為機動能力很差的海防師;在盟軍登陸的諾曼底地區,德軍只有6個師,德國海軍用于抗登陸的兵力僅有中、小型水面艦艇500余艘和潛艇49艘,各種飛機只有500架。

諾曼底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

  1943年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于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但是,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斗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盡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

  因此,幾經權衡比較諾曼底稱為登陸的最佳地點,并于1943年6月26日,制定了以“霸王”為作戰方案的代號的具體計劃,以“海王”為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

  1943年8月,英美魁北克會議批準“霸王”計劃。1943年11月,英美蘇“德黑蘭會議”確定于1944年5月發動“霸王”行動。1943年12月,美國陸軍上將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歐洲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就在諾福克旅館召開了遠征軍最高司令部首次會議,在會議上明確了登陸作戰的綱領,使這次會議成為二戰中最重要的軍事會議。

諾曼底

  為對付美、英軍隊登陸,希特勒早在1941年12月即下令以最快速度構筑“大西洋堡壘”,從挪威到西班牙的大西洋沿岸,構筑一道由堅固支撐點和野戰工事構成的、設有地雷和水中障礙配系的永久性抗登陸防線。

  希特勒堅持認為加來地區是盟軍最可能登陸的地區,在該地區重點設防,構筑一道縱深為5~6千米的防御地帶。而將諾曼底地區視為次要方向,防御較為薄弱。

  德軍在西線的兵力為“B”、“G”兩個集團軍群,由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B”集團軍群由隆美爾元帥指揮,下轄第15、第7兩個集團軍;“G”集團軍群由勃拉斯科維茨上將指揮,按1944年德軍標準師的兵力計算(每個師12700余人),在盟軍登陸開始時能直接用于抗登陸的德軍地面部隊不超過9萬人。當時德軍在西線已失去海空優勢,空軍僅有戰術空軍第3集團軍的飛機約500架,海軍能用于抗登陸的兵力僅有中、小型水面艦艇500余艘和駐泊在比斯開灣各港口的潛艇49艘。

諾曼底

  經過反復權衡,整個登陸地域分為東、西兩個登陸區。西部登陸區的登陸由美軍實施,分為2個登陸地段,其代號分別為“U”和“O”;

  東部登陸區的登陸由英軍和加拿大軍隊實施,分為3個登陸地段,其代號分別為“G”、“J”和“S”。盟軍登陸部隊編成第21集團軍群,下轄美第1集團軍,英第2集團軍,加拿大第1集團軍。

  參加登陸戰役的海軍編成西部和東部兩個特混艦隊。西部特混艦隊分為“U”和“O”登陸編隊,負責輸送美第1集團軍上陸,并由美戰術空軍第9航空隊擔任空中支援;

  東部特混艦隊分為“G”、“J”和“S”登陸編隊,負責輸送英第2集團軍和加拿大第1集團軍上陸,并由英戰術空軍第2航空隊擔任空中支援。

諾曼底

  各登陸編隊配屬1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擔任炮火準備和炮火支援。2個特混艦隊還各配屬1個后續登陸編隊,負責輸送兩個登陸區的第二梯隊上陸。

  登陸直前,在西部登陸區空降2個師,在東部登陸區空降1個師。參戰的空軍部隊由美戰術空軍第9集團軍、戰略空軍第8集團軍、英戰術空軍第2集團軍和英皇家空軍轟炸機指揮部組成。

  盟軍參加諾曼底登陸戰役的海、陸、空軍總兵力共計280余萬人,艦船5300余艘,其中戰斗艦艇1200余艘,登陸艦船4100余艘,飛機12800余架。

  戰役準備盟軍在戰役前的準備工作進行得周密而充分。盟軍飛機、艦艇對諾曼底地區進行長時間的廣泛偵察,查明德軍海岸防御配系、預備隊集結地域、彈藥庫和補給品儲存地。

諾曼底

  防御縱深的交通樞紐、橋梁、機場和軍工生產基地的位置等,掌握了有關德軍防御的較完整的情報資料。

  在登陸前數月,盟軍戰略空軍和戰術空軍對法國北部和比利時的鐵路樞紐、公路、橋梁和其他重要目標進行持續的大規模轟炸,使德軍交通運輸系統和軍工生產受到嚴重破壞,部隊機動受到極大限制。

  登陸前3周,盟軍對諾曼底周圍的機場進行轟炸,使85%的機場遭到破壞。登陸前1周,英空軍襲擊德遠程雷達站,使其大部受損。

  為迷惑德軍,盟軍進行一系列戰役偽裝:在英格蘭東部虛設1個由美G.S.巴頓中將任司令官的“美第1集團軍群”,進行軍事演習和假集結,發出大量電訊,故意讓巴頓中將在該地區公開露面;在多佛爾海峽的英國港口,設置大量假登陸艦艇、坦克、滑翔機和物資器材堆積場;登陸前對加來地區實施集中轟炸,其投彈量比諾曼底地區多1倍;在登陸日前夜,利用小型艦艇和飛機進行佯動,利用電子干擾器材模擬龐大的登陸艦隊和機群。

諾曼底

  盟軍還采取嚴格的保密措施,使德軍無論在登陸之前或之后都誤認為美、英軍隊要在加來登陸,將德軍大量的預備隊吸引在加來地區,為在諾曼底方向登陸成功創造了條件。

  在戰役物資保障方面,盟軍在英國本土儲備了大量的作戰物資;為提高人員和物資的上陸速度,盟軍還專門設計、建造了兩個用空心鋼筋混凝土沉箱構成的人工港。戰役實施前,盟軍戰役部隊進行符合實戰要求的訓練和模擬陸海空軍聯合登陸演習。

  1944年6月6日凌晨,盟軍3個空降師包括美第82、第101空降師和英第6空降師組成的突擊梯隊共1.7萬人,分乘1200架運輸機在登陸地域淺近縱深進行傘降。

諾曼底

  6月5日午夜至6日5時,盟軍出動2659架轟炸機及戰斗機實施航空火力準備,對登陸部隊上陸地區的德軍岸炮陣地和岸防設施進行轟炸、掃射,共投彈約1萬噸。

  5時30分,盟軍5個艦炮火力支援大隊的火力支援艦100余艘開始對80千米寬的登陸正面實施艦炮火力準備,隨后轉入火力支援。6月6日6時30分至7時45分,盟軍登陸部隊分別在5個登陸地段突擊上陸。

  至7日,盟軍上陸部隊已達17.6萬人,車輛2萬臺。6月12日,盟軍在80千米寬的正面上建立集團軍群登陸場。18日,美登陸部隊攔腰切斷科唐坦半島,并阻止德軍向瑟堡增援。

  6月21日,美軍為保全港口設施,以廣播敦促守軍投降,遭到德軍拒絕。于是美軍決定對瑟堡實施強攻。

  6月22日,盟國空軍進行攻擊前的航空火力準備,出動500架次飛機對瑟堡實施密集轟炸,投彈1100噸。隨后美軍3個師從南面發起猛攻,德軍殊死抵抗。

諾曼底

  激戰到6月24日,施利本已耗盡了所有預備隊,他致電柏林要求空投鐵十字勛章,授予有功人員以激勵士氣,仍準備死守到底。為盡快攻下瑟堡,美軍迫切需要海軍提供艦炮火力支援,可惡劣天氣使得艦炮火力支援直到6月25日才開始。

  海軍派出3艘戰列艦,4艘巡洋艦,11艘驅逐艦組成艦炮支援編隊支援地面部隊,美第7軍軍長柯林斯中將為避免艦炮誤傷己方部隊,要求軍艦除提供召喚射擊外,只能對射擊軍艦的德軍炮火還擊,取消了其他一切遠距離艦炮射擊。

  海軍軍艦進行了長達七小時的艦炮射擊,極其有效壓制了德軍炮兵火力。在強大的海空軍火力支援下,美軍第7軍于6月25日黃昏沖入了瑟堡市區。

  次日,施利本和港口海軍司令亨尼克少將一起宣布投降,但個別同主力失去聯絡的據點仍負隅頑抗,美軍使用坦克和轟炸機協同攻擊,將德軍殘部逐步壓縮到瑟堡最西北端。

諾曼底

  7月1日最后據點里德軍被迫投降。至此,美軍占領整個科湯坦半島,在奪取瑟堡和科湯坦半島的戰斗中,美軍傷亡達2.5萬人,德軍傷亡被俘約3.6萬人。

  蒙哥馬利指揮英軍第2集團軍,于6月26日以4個師的兵力發起代號為“埃普索姆賽馬場”的作戰,猛攻卡昂。于當天中午攻占舍克斯,并繼續向前推進,但在左右兩翼都受到德軍黨衛軍第12裝甲師的堅決反擊,前進非常艱難。

  6月27日,英軍經一番苦戰,擊退德軍的反擊,占領勞良,先頭部隊第11裝甲師控制了奧登河上的橋梁。6月29日,德軍集中5個裝甲師發起反擊,盟軍的空軍乘著天氣晴朗的有利條件大舉出動,對德軍裝甲部隊實施了極其猛烈的轟炸,瓦解了德軍的攻勢。

  英軍第11裝甲師乘機占領卡昂西南的戰略要地112高地。德軍深知112高地的重要價值,隨即組織多次反撲,但均未得手。6月30日,德軍集中所有炮火,全力炮擊112高地,在猛烈炮擊下,英軍難以堅守,只好放棄112高地撤到奧登河岸邊。德軍雖奪回了112高地。

諾曼底

  6月29日,隆美爾和龍德施泰特晉見希特勒,匯報了當前的戰局。希特勒對此大為不滿,調整了德軍西線高層指揮人事,以克盧格元帥取代龍德施泰特任西線總司令,埃伯巴赫取代馮·施韋彭格指揮西線裝甲部隊,并將所部改稱第5坦克集團軍,以黨衛軍上將豪瑟接替剛剛病故的多爾曼上將任第7集團軍司令。

  7月3日,盟軍集中14個師的兵力,向登陸場正面德軍約7個師發動猛攻。7月6日,直屬盟軍最高司令部指揮的具有極強機動力和突擊力的美軍第3集團軍,在驍勇善戰的巴頓率領下,踏上歐洲大陸。

  7月9日,德軍黨衛軍裝甲教導師被調到維爾河地區,抗擊美軍的攻勢,盡管該師全力奮戰,仍阻止不了美軍的推進。

  7月11日,西線美軍向諾曼底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圣洛發動鉗形攻擊,但德軍依托預先構筑的工事拼死抵抗,美軍的攻擊未能如愿。

諾曼底

  7月18日,為進一步將登陸場擴大到奧恩河至迪沃河之間,英軍繼續由卡昂向東南推進,為配合英軍的進攻,盟國空軍實施了更猛烈的航空火力準備,共出動1700架次重轟炸機和400架次中轟炸機,投彈達1.2萬噸,并吸取對卡昂轟炸的教訓,炸彈都改用瞬發引信,以減少對道路的破壞。德軍也改變戰術,采取縱深梯次防御,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平射坦克,并在有利地形不斷組織反沖擊,使英軍傷亡很大,坦克損失達150輛,進攻被迫停止。

  諾曼底登陸戰役,歷時48天,諾曼底登陸戰役,對于盟軍在西歐展開大規模進攻,加速納粹德國的崩潰具有重大意義,為組織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提供了有益經驗。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也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成功的登陸戰役。它對盟軍在西歐展開大規模進攻、決定歐洲戰區形勢、推動西歐各國人民反法西斯的武裝斗爭、加速納粹德國的滅亡具有重大作用,并為組織實施大規模登陸作戰,提供了許多有益的經驗。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qiwen/20161029/18469.html

文章列表




Avast logo

Avast 防毒軟體已檢查此封電子郵件的病毒。
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