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檜在未做宰相以前,曾揚言道:“我有兩條妙策,可安天下。”當時相位出缺已久,有人問他道:“你既有妙策,何以不言?”秦檜道:“朝廷沒有宰相,說出來也沒人執行。”意思即是“等我做了宰相再說吧”。
后來秦檜果然做了宰相,而這兩條“妙策”也真的向皇帝(高宗趙構)提出來了,是什么呢?八個大字:“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原來當時金人入侵,長江以北的土地大都被金國占領,金人還在中原建立了一個偽齊國,以劉豫作傀儡皇帝。南宋偏安江南,以臨安(今杭州)為首都,只是一個小朝廷的局面。
這八個字的內容,包括了承認金人吞并的中原領土為金國的合法土地,承認劉豫的偽齊國;宋國放棄兩河、中原、江淮之地,不許再談“反攻復國”;從北方逃難來的老百姓,一律送回他們的原籍,使他們成為金國人或偽齊國人;凡非江南人而為金國擄去的臣民,一律不須送還,任由他們為金人或偽齊人均無不可。
“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換句話說,這就是要使“兩個中國”合法化,秦檜的理由是:反正北方已非我有,這已成事實,何不承認事實來換取和平呢?趙構本來是害怕敵人,準備和敵人妥協求和的,可是聽了秦檜這個主張,也不禁遲疑起來,他考慮了許久,與其他的人臣說道:“秦檜南人歸南,北人歸北,朕北人,將安歸?”因為他自己是“北人”,不可能贊同秦檜的計劃,這計劃才擱淺下來。
秦檜最初卻并不以漢奸的面目出現,相反,是以“愛國忠臣”的面目出現的。歷史上凡大奸大惡之輩,大都有些“才能”,此所謂“無才不足以濟奸”也。而且還裝出“愛國”的樣子,宋代的秦檜就是典型,秦檜最初在南宋的政治舞臺以“忠臣”姿態出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109/43879.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