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赤子丹心,一腔熱血激情,一身謙恭正氣,一支擎天巨筆,一段藝壇傳奇……
漫漫人生長路,求索藝術生涯,無論順境逆境、得意失意,他始終堅守信念不動搖、高歌時代不停歇、修身育德不滿足。
多少年來,他在全國觀眾面前都是身體硬朗、談笑風生的“可愛老頭兒”。他做總顧問總策劃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9·3文藝晚會”的旋律還在人們腦海中回響,他擔任《星光大道》嘉賓時的畫面還在電視屏幕上閃爍,他編劇的民族歌劇《江姐》正在四川各地巡演熱映。
就在不久前,這位85歲的老人,閻肅,人民的藝術家,藝壇的領軍人,為黨的事業貢獻出畢生心血的時代歌者,因過度勞累倒下了。如今,他沉睡在醫院病床上,已有多日。
閻肅睡著了,他的精神卻醒著。
一條路認準了,65個風雨春秋不回頭
2015年04月27日,文藝座談會,習近平與閻肅親切交談。
一本《共產黨宣言》,把閻肅拉進黨的懷抱。
彼時,閻肅還是一個飽嘗戰亂之苦、寄讀教會學校的茫然少年。讀完那本小冊子,他的心頭陰霾被陽光驅散,立即報名參加了西南團工委青年藝術工作隊。
1953年,閻肅如愿以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鐵心跟黨走,從毛頭小伙直至耄耋老人,挺立風云不曾回頭,披肝瀝膽屢創藝術奇跡。
歌劇《江姐》,當屬翹楚。難有一部作品,能撼動它“新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廣、擁躉最多、傳唱最久之民族歌劇”的獨有地位。其中的《紅梅贊》《繡紅旗》《春蠶到死絲不斷》《五洲人民齊歡笑》,不僅成為上世紀60年代的“流行歌”,時至今日仍是許多人張口就來的曲目。
鮮為人知的是,這不是組織下達的創作任務,而是閻肅對國家前途、黨的命運深深思索后的主動作為。
1962年,3年困難時期讓許多人心生困惑:新中國該往哪里去?共產黨、社會主義到底好不好?閻肅受小說《紅巖》啟發,決定創作一部正能量的戲,為黨提一提氣,為人民鼓一鼓勁。
那個春天,閻肅在一間不足9平方米的小屋里“閉關”。腦子里,翻滾著自己當年在重慶加入黨的外圍組織,和老師學長一起罷課、游行、鬧學潮的往事;筆尖下,共產黨人為了理念信念,面對屠刀不后退、面對酷刑不折腰的故事娓娓道來。短短18天,《江姐》劇本一氣呵成。
經典,一唱就是半個世紀。
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曾這樣談及心中的閻老:“半個世紀之前,閻老擎出一面紅旗,此后,他用畢生的心血來繡,一針一線,一生一世。”
“對黨,我要感恩一生一世,更要回報一生一世。”
2015年08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閻肅擔任《勝利與和平》晚會策劃與顧問。
65年來,在閻肅無數的榮譽中,他最為珍視的就是“優秀共產黨員”。
把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深情厚誼著成光彩奪目的錦繡華章,把中華民族最珍貴的精神寶藏樹成永不過時的絕對經典,這就是“優秀共產黨員”閻肅繡出的最鮮艷的紅旗。
85歲高齡了,還在服役,還在工作。有人翹大拇指表達敬意,也有人暗地議論指摘。對此,閻肅從來是一笑了之。
“對黨,我要感恩一生一世,更要回報一生一世。”閻肅如是說。黨的文藝事業,就是閻肅躬耕一生的“美麗家園”。
1984年以來,《祖國頌》《回歸頌》《長征頌》《為了正義與和平》《八一軍旗紅》《我們萬眾一心》《我們的旗幟》《人民軍隊忠于黨》等100多場黨和國家、軍隊重大文藝活動,他都是顧問主創;先后參與策劃了21屆央視“春晚”、24屆雙擁晚會和7屆全軍文藝會演,深受觀眾喜愛。
《紅燈照》《憶娘》《膠東三菊》《飛姑娘》《紅色娘子軍》等一部又一部紅色劇作,一個又一個像江姐那樣的紅色英魂走進人民心間。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只爭朝夕。
“要讓好歌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
閻肅同志在空軍某專機部隊采訪創作,受到飛行員和專機服務人員的熱烈追捧。
一切經典的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無不打上時代的印記。
從一名愛好文藝的青年學生,成長為一位“忠誠的部隊文藝戰士,德藝雙馨的人民藝術家”;從一部蕩氣回腸的《江姐》開始,一發而不可收地創作《紅燈照》《憶娘》《膠東三菊》等一部又一部的紅色劇作;從一首傳唱至今的《我愛祖國的藍天》,到《軍營男子漢》《長城長》《敢問路在何方》《故鄉是北京》等膾炙人口的歌曲,這些都成為留駐幾代人心底的集體記憶。
“別看我已經80歲了,我也屬于‘80后’!”80多歲的閻肅笑稱自己是80后,生活中的他確如80后年輕人一樣,熱情擁抱新事物,因此嘴里常會蹦出“偷菜”“雷人”一類的詞語。他坦承,自己喜歡李宇春,是個“老玉米”。
“我們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哪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今年1月份,閻肅作為演講者出現在央視《開講啦》的舞臺上,身穿黑色唐裝大褂的閻肅手插在袖子里,瞇眼微笑,用他高昂有底氣的聲音說:“我就怕你們吐槽啊,來點贊就好了。”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應該經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時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是閻肅65年藝術生涯的真誠告白。
“要讓好歌成為時代前進的號角。”鐵肩擔道義,傳播正能量,閻肅扛起一個藝術家的使命和責任。改革開放之初,人們感覺軍裝掉價了、軍人貶值了,他用《軍營男子漢》的響亮歌聲告訴人們,天下最棒的男人是軍人;長期和平環境下,人們的國防意識漸漸淡化,他創作的一首《長城長》,喚醒了多少赤子情懷;當社會上有一陣子惡搞紅歌、歪曲主旋律時,他站出來堅決抵制,并在歌壇發起“大唱紅歌、抵制惡搞”的倡議,還連續3年擔任中國紅歌會評委;面對海峽兩岸的融冰之旅,他用《故鄉是北京》《前門情思大碗茶》等京腔京韻的歌曲,呼喚著多少海外游子思念祖國母親的心。
“創作軍歌,我是被時代推著、責任推著,也是感情在推著。”
為基層部隊官兵講曲藝課。
棄學從藝、步入軍營、扎根基層,閻肅的精彩人生,隨軍營而動,又吹向軍隊的號角。
閻肅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找到了人民軍隊之魂——
1952年,閻肅隨西南團工委青年藝術工作隊到朝鮮慰問參戰部隊。翻過一座大山時,他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山岡上,志愿軍戰士的墓碑一座挨著一座,一片連著一片,所有的墓碑都朝著祖國的方向。
閻肅在風雪邊關里找到了熱血軍人之魂——
1964年,為了創作歌劇《雪域風云》,閻肅一路跋涉在青藏高原采風。在唐古拉山口,面對顴骨上頂著“高原紅”、眼睛患了雪盲、在這人跡罕至的地方一呆就是幾年的兵站士兵,已感覺“死去活來”的他肅然起敬。
閻肅在祖國藍天上找到了鏗鏘軍歌之魂——
1958年,閻肅在廣東航空兵某部下連當兵。1年多后,當他成為一名合格的機務戰士時,也終于從出神地望向天空、期待戰機安全返航的機械師眼中獲得了靈感,寫出了軍歌《我愛祖國的藍天》。
……
“創作軍歌,我是被時代推著、責任推著,也是感情在推著。”在他的等身著作中,1000多首歌曲三分之二以上是軍旅題材;空軍的所有部隊,都留下他爽朗的笑和惦念的心。
歲月留痕
“閻肅太累了!”說到病重的老搭檔,歌劇《江姐》的曲作者之一姜春陽老淚朦朧。
就在兩個多月前的一次通話中,姜春陽還勸說閻肅:“老伙計,你悠著點!”
閻肅回答:“我還得干!”
2014年至今,空軍政治部組織所有專業力量投入“空天之歌”的創作,閻肅一個人就寫了五六首。就在突發大面積腦梗、轉入重癥監護室的前一天,閻肅還在為文工團的年輕創作員修改作品,還記掛著歌劇《守望長空》的首演。
——“守不好自己的戰位,還當個什么兵!”
——“爭取活到100歲,我再寫紅歌15年!”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就要拼命回報部隊、回報官兵!”
言猶在耳,聲聲動人心;信仰長歌,歌聲永不落!
為閻肅祈福!
(綜合人民日報微信、光明日報、軍報記者、法制晚報)
大家都在看
長沙95歲抗戰老兵跳樓自殺 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注意!公安提醒:手機突然沒信號,藏巨大風險
中國軍改照抄美國?看看權威人士怎么說
主 編丨凌陳 編 輯丨翟巧紅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101/31305.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