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彩禮地圖出爐各地區排行榜,2017年結婚彩禮最高20萬,有地方禮金是零!
全國彩禮地圖最新出爐,對于全國彩禮地圖是怎么分布的,哪些地區是最高的?高達多少?前些天,“天價彩禮”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近兩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制作了一份全國彩禮地圖,將全國各地的彩禮錢放到了一起,20萬元加一套房是北京、天津等,上海是10萬彩禮錢加一套房,仔細一看,竟然有一個省的彩禮錢是“零”,你的家鄉的彩禮錢是多少呢?

全國彩禮地圖
2013年6月份的時候,微博上就有一張“全國彩禮地圖”,它長這樣……

4年前的全國彩禮排行榜
過去了4年,彩禮錢漲價長得可是真快啊……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2013年和2017年彩禮的對比
這下總該看出來2013年和2017年的差距了……看到彩禮錢的變化,不禁要問,讓彩禮來保障婚姻,真的靠譜嗎?
春節前人民日報推送過一篇關于河南某縣政府出臺政策限制彩禮要價的報道,引發熱議,所處同一地區鄰縣的筆者家鄉,高額彩禮依然盛行,村民們普遍對此有抱怨有不滿,但是卻又不得不在行為上遵循著這一難以剎住車的彩禮風潮。解決農村青年的婚姻問題,保障農民家庭的幸福,對于這一越演越烈的高價彩禮,移風易俗及時剎車迫在眉睫。
每到春節彩禮總是全村的焦點事件,整年在外打工的青年男女返回家鄉,自然春節假期成了談婚論嫁的時候,不光全家在忙,親朋好友也會忙著幫忙介紹合適的對象。在家鄉,適婚的男青年這幾年普遍面臨著難找對象的問題,相貌特征個人能力以及家庭狀況都會成為婚姻路上的障礙,家里有到了適婚年齡兒子的父母總有塊石頭壓在心里,什么時候兒子成家了心里的石頭也就落地了。性別比高的原因造成了農村男性青年的婚姻困難,也推動了婚姻市場的彩禮要價的上升,但是宏觀原因總是難以道出農民的內心,受宏觀結構綁架的高價彩禮也承載著農民對變遷社會、文化的應對舉措。彩禮逐漸成為父母為女兒應對婚姻風險的保障手段,但是靠高昂的婚姻成本保障婚姻真的靠譜么。

與婚姻成本上漲同時出現在鄉村社會的是青年婚姻的不穩定性增強,閃婚閃離、出軌離婚等頗為時髦的婚姻現象在農村也頻頻上演,離婚再也不是在村里沒面子的事情,反而成為容易被村民接受的平常事件。
近幾年村里出現了好幾起離婚事件,多數都是發生在80、90后的年輕人之間,有的剛結婚沒幾個月就宣告婚姻結束,甚至還導致對博公堂。相較于父輩們,80、90一代對婚姻的自由度增強了,他們的婚姻也變得不再那么穩定。年輕人面對婚姻問題的選擇途徑多了,但是父母們奔波了一輩子就是為了完成人生任務,子女穩定的婚姻對整個家庭的幸福是最重要的,父母們對婚姻問題的理解和選擇依然是嵌入在家庭和社區的。雖然青年人的對婚姻的自由度增加了,不再完全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對于涉事未深的20來歲的青年男女,他們的婚姻依然離不開父母的參與甚至抉擇,在豫東地區子女的婚姻操心最多、忙前忙后的還是父母,請人說親、送彩禮、選日子、辦酒席等都是由父母操辦的。社會上流行的房價是被丈母娘抬高的,這是戲謔之言,但是在婚姻彩禮上,可以說彩禮是由父母們抬高的,最起碼在其中起著主要的推動作用。
對于婚姻擠壓中的男性青年家庭來說,女方提出的彩禮要求,硬撐著也要滿足要求,不然兒子就會面臨打光棍的危機。作為收受彩禮的女方,索要高價彩禮也并不是什么見錢眼開的丟人事,周圍環境都是如此也就沒有了索要高彩禮的心理壓力,一是可以檢驗男方家庭經濟狀況和為人處事是否斤斤計較,另一方面也為新婚女兒的小家庭轉移積累一些財富,畢竟彩禮將來是要給女兒帶過去的。而且兄弟越多要的彩禮也越高,家庭越窮索要的彩禮也越多,女兒嫁給窮家庭,通過索要彩禮的形式最起碼保障了將來女兒小家庭的一定經濟基礎,因此欠下的債多由父母來還。
家鄉彩禮市場的要價從幾年前的幾萬到十萬元,漲到現在的十到二十萬之間,增長速度是很快的。80、90后的父母一代大多出賣勞動力賺取經濟來源,面對高昂的子女婚姻成本,他們只能艱難支撐著,他們普遍感到有壓力,但是在人生任務的大事面前依然義無反顧地艱難前行。家庭經濟條件好的還可以維持家庭有序再生產,而家庭經濟差的則只能操碎了心勉強給兒子娶個媳婦,甚至有可能使兒子成為光棍。在婚姻市場的競爭中,貧困家庭面臨著再生產的困境。

筆者家鄉中的彩禮錢實拍
在家鄉,女方索要的高額彩禮一般是給新成家的女兒小家庭帶回去的,并不會留給女方父母私用,彩禮是通過婚姻要價完成家庭財富代際轉移的主要途徑,因此也就出現了兒子越多索要的彩禮越多的狀況。這也是近十年來彩禮不斷上漲的內在支撐,女方父母索要高彩禮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女兒,因此有了道德上的正義感。但是近些年,女方索要的彩禮并不是直接轉手給新的小家庭整體,而是作為女兒的小金庫,甚至是暫時寄存在女方父母手中,婚姻真正穩定或者急需時再轉手給小家庭。在村里很多父母有自己的一套說辭,“還不都是為了女兒”、“又不是給自己要的”、“出嫁了過不下去到時候一點辦法也沒有,要彩禮還有個后手”,彩禮似乎成為父母為了保障兒女婚姻穩定的后手和資源。
在家鄉,彩禮還是遵循一套地方共識的,這與農民不走極端、遵循地方規則的生活邏輯是一致的。女方要彩禮不能漫天要價,要與地方大多數狀況相當,一般是要把彩禮給新婚女兒帶回去的,男方則不能去討價還價,也不能詢問將來彩禮的流向,不然有可能破壞一樁親事。今年臘月二十九,鄰村的小伙子就要結婚了,連親朋好友都已經通知到了準備這一天來吃酒席,辦酒席的準備工作也都做的差不多了,看似這樁婚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但是臘月二十八,早就送去高額彩禮的男方父母還是比較關心這筆財富的流向的,托人打探了一下女方是不是會把彩禮帶回來,這一行為被女方父母知曉后很是不滿,認為男方家庭不會做事做人,為人小氣不舍得出彩禮,堅決把這門親事退了,退還了彩禮但是一些物質性的消費損耗則由男方承擔。女方悔婚還可以退還禮金,如果是男方悔婚彩禮都是要打水漂的。

彩禮也是家庭內部競爭的重要資源,牽扯到家庭政治的博弈,甚至因此引發家庭危機。小芳是去年新年結婚的,已經生了兒子幾個月了,今年過年因為彩禮問題鬧了不小的家庭風波,連過年都沒有回家。小芳結婚時要了16萬元的彩禮,但是結婚時彩禮并沒有全額帶過去,而是留在了女方父母那里,這成為小芳婆家人心里的一個梗。比小芳成家早幾年的哥嫂一家,認為公公當時只給了自己幾萬元的彩禮,現在竟然給了小芳十幾萬元的彩禮,認為公婆偏心,經常與公婆吵鬧,并于不久前離了婚。而公婆認為小芳父母把彩禮留下了,對此不滿,也不愿幫他們帶孩子,并且在過年時因為去娘家走親戚的小事兒爆發了很大的矛盾。
越演越烈的高額彩禮已經成為家鄉農民的重負,依靠高額彩禮非但無法保障婚姻的穩定甚至可能成為引發新的家庭危機的導火索。保障婚姻穩定和家庭幸福不能靠赤裸裸的婚姻要價,移風易俗靠農民自身的力量顯然難以很快改變現狀,外部力量的倡導和推動是可以迎合農民內心需求的。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222/105268.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