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運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技術(PAGE)對豫西脂尾羊血清酯酶(Es)的多態性進行檢測和分析。結果表明,在豫西脂尾羊上Es基因座有2個等位基因即Es+和Es-,而且Es+和Es-的基因頻率別為0.55和0.45,有3種基因型Es+ +、Es+ -、Es- -,其頻率分別為0.425、0.250和0.325。不同基因型西清酯酶對體尺的影響結果表明,在薦高方面,Es+ +基因型顯著高于Es+-基因型(P0.05)。在胸圍方面,Es+ +基因型極顯著高于Es--基因型(P0.05)。Es對其他指標都無顯著影響(P>0.05)。
關鍵詞:豫西脂尾羊;血清酯酶;多態性
中圖分類號:S826.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1-284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1.033
豫西脂尾羊在動物分類學中屬牛科山羊亞科(Caprovinae)綿羊屬(Ovis)[1],系蒙系綿羊,源于中亞和遠東地區,經過豫西人們長期馴化選育而成,因脂尾呈橢圓形,尾尖緊貼尾溝,將尾分為兩瓣,下垂于飛節之上;主要分布在原洛陽地區和原南陽地區北部,以臨汝縣最多,方城縣次之,故定名為“豫西脂尾羊”。血液蛋白及同工酶多態性可用于研究畜禽品種遺傳結構,探索品種的起源分化,親緣關系[2]以及與經濟性狀的相關性,早期檢測選種,縮短世代間隔,是血液生化遺傳標記的最常用指標,在動物遺傳標記領域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對品種資源的保存和利用不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效的方法和豐富的研究資料等理論指導意義,而且在生產上有現實的使用價值[3]。目前,張才駿等[4,5]、馬海明等[6]、楊永新等[7]、臧榮鑫等[8]對優良品種綿羊血液蛋白多態性進行了研究。楊俊年[9]、楊慈清等[10]研究表明,血清酯酶的多態性與綿羊生產性能有一定相關性。本研究主要對豫西脂尾羊血清酯酶的多態性進行分析,這對于揭示豫西脂尾羊的種質特性、親緣關系、品種起源、進化歷程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為豫西脂尾羊的選育提高和保種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采集40只純種豫西脂尾羊的新鮮血樣5 mL/只,肝素抗凝,低溫帶回實驗室,室溫下以1 500 r/min離心20 min,將上層血漿吸入滅菌小瓶,貼好標簽置于-20 ℃的冰柜中保存。體尺測量包括體長、體高、薦高、胸圍、胸深、胸寬、管圍,測量均參考《家畜育種學》的方法測定[11]。
1.2 方法
按楊廣禮[12]的方法制備凝膠,酯酶測定所用凝膠為8%分離膠和3.5%濃縮膠,淀粉酶測定所用凝膠為7.5%分離膠和4%濃縮膠,凝膠的配制成分及用量見表1。以160 V的電壓進行15 min的預電泳,然后穩壓200 V開始正式電泳,酯酶2.5~3.0 h,淀粉酶4.0~4.5 h。
血清酯酶:將電泳后的凝膠用蒸餾水漂洗后,放入酯酶的染色液(a-乙酸萘酯和β-乙酸萘酯各200 mg分別溶于10 mL丙酮和20 mL 0.15 mol/L的pH 7.5的磷酸緩沖液中,用前各取上清液10 mL再加入100 mg固藍RR鹽,用0.15 mol/L的磷酸緩沖液定容至100 mL),在37 ℃保溫20 min,取出凝膠用無離子水沖洗,酶帶呈紫色和褐色。置入7%的乙酸中保存。對Es的判型是按文獻[13,14]的方法進行。即:在15 min以內出現褐色區帶的為Es+ +型,雖然出現褐色區帶但較模糊的為Es+ -,出現紫紅色活性區帶的為Es- -。
2 結果與分析
2.1 血清酯酶(Es)
血清酯酶(Es)在豫西脂尾羊中存在多態性,根據顯帶顏色將其判定為Es+ +、Es+ -和Es- -。血清酯酶3種基因型Es+ +、Es+ -、Es- -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0.425、0.250、0.325;血清酯酶有2個等位基因Es+和Es-,Es+和Es-的基因頻率分別為0.55、0.45。豫西脂尾羊Es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見表2,可見Es+基因是豫西脂尾羊的優勢基因,其頻率為0.55。而Es+ +基因型是豫西脂尾羊的優勢基因型,其頻率為0.425。
2.2 血清酯酶多態與體尺性狀的關系
豫西脂尾羊的不同基因型血清酯酶對體尺指標(體長、體高、薦高、胸圍、胸深、胸寬、管圍)的影響結果見表3,不同基因型血清酯酶除了對薦高和胸圍有顯著影響外,對其他指標都無顯著影響(P>0.05)。在薦高方面,Es+ +基因型顯著高于Es+ -基因型,而兩者均與Es- -基因型的薦高(61.00)沒有顯著差異。在胸圍方面,Es+ +基因型極顯著高于Es- -基因型,而兩者均與Es+ -基因型沒有顯著差異。
3 討論
酯酶有羧基酯酶、膽堿酯酶和芳基酯酶3種酯酶,但只有芳基酯酶(Arylesterase,Es)存在多態性[10],因此,豫西脂尾羊血清酯酶指芳基酯酶。按照張才俊等[4]的研究結果,根據Es的基因頻率可將綿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Es-占有絕對優勢,其Es-基因頻率在0.8~1.0之間;另一類的Es+和Es-基因頻率大致相等,豫西脂尾羊的Es-基因頻率是0.45,故應屬于后一類綿羊。楊廣禮[12]研究發現,Es在甘肅藏羊和小尾寒羊中的表型均為Es+ +、Es+ -、Es- -,該位點受一對共顯性等位基因Es+、Es-控制,在甘肅藏羊中Es- -為優勢基因型,頻率為0.370 4,小尾寒羊中以Es- -為優勢基因型,其頻率為0.459 2。甘肅高山細毛羊、青海細毛羊、青海藏羊以Es+ -為優勢基因型,而灘羊以Es+ +為優勢基因型。如果以優勢基因計算的話,小尾寒羊、青海細毛羊以Es-為優勢基因;而甘肅高山細毛羊、青海藏羊、甘肅藏羊、灘羊以Es+為優勢基因。在本研究中,Es在豫西脂尾羊中以Es+為優勢基因,因此作為一個群體與其他群體不同的特殊蛋白位點,這與張慧茹等[15]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楊俊年[9]和楊慈清等[10]研究表明,小尾寒羊Es+ +型的產羔數顯著(P0.05)。不同基因型血清酯酶除了對薦高和胸圍有顯著影響(P0.05)。Es+ +基因型的薦高顯著高于Es+ -基因型的薦高(P0.05)。Es+ +基因型的胸圍顯著高于Es- -基因型的胸圍(P0.05)。
參考文獻:
[1] 涂友仁,蔣 英,馮維棋,等.中國羊品種志[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1988.
[2] 陳周田,尹君亮,朱桂芝,等.阿墾肉用細毛羊血紅蛋白多型性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1993(4):171-173.
[3] 曹杯森,李金林,王輝暖,等.洼地綿羊血液蛋白HB和TF多胎性研究[J].畜牧獸醫雜志,2001(4):8-10.
[4] 張才駿,張武學,劉從明.引入青海的新疆細毛羊生化遺傳多態性的研究[J].青海畜牧獸醫學院學報,1995,12(1):10-13.
[5] 張才駿,王 勇,盧 福.拉羊血清酯酶多態性及其與血液指標的聯系[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2009,39(1):1-3.
[6] 馬海明,門正明,韓建林.蘭州大尾羊血清淀粉酶、脂酶及蘋果酸脫氫酶同工酶的研究[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2,37(4):442-446.
[7] 楊永新,崔泰保,鄢 ��,等.小尾寒羊血清酯酶(Es)多態性的研究[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4,39(5):475-477.
[8] 臧榮鑫,楊具田,徐紅偉,等.蘭州大尾羊血液蛋白(酶)多態性的研究[J].中獸醫醫藥雜志,2010(2):21-23.
[9] 楊俊年.小尾寒羊血液蛋白(酶)位點上多胎性的比較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3):10626-10627.
[10] 楊慈清,李小英.小尾寒羊血清酯酶多態性及其與產羔性能關系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9):4149-4150.
[11] 張 沅.家畜育種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12] 楊廣禮.綿羊多胎性的研究與利用[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2004.
[13] 鈴木正三.比較血型學[M].程光潮,韓建林,楊華林,等,譯.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14] 楊廣禮,羅玉柱.小尾寒羊血液蛋白多態性與多羔性研究[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4,39(4):381-385.
[15] 張慧茹,魏智清,于洪川,等.寧夏灘羊血清酯酶同工酶與雙羔性能的研究[J].甘肅畜牧獸醫,1999,29(5):9-10.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0.05),而兩者均與es+>0.05),而兩者均與es->0.05)外,對其他體尺指標都無顯著影響(p>0.05)高于es->0.01),而兩者均與es+>0.05),而兩者均與es->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13/86507.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31 Sun 2017 20:56
豫西脂尾羊的血清酯酶與體尺性狀的關聯分析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