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win7雙系統安裝
硬盤大小分配方案
按照順序來建立分區
/swap 4G ==即交換分區,也是一種文件系統,它的作用是作為Linux的虛擬內存。在Windows下,虛擬內存是一個文件:pagefile.sys;而Linux下,虛擬內存需要使用獨立分區,這樣做的目的據說是為了提高虛擬內存的性能。物理內存小于或等于512MB,建議分配實際物理內存容量2倍大小的swap;物理內存大于512MB,建議分配與物理內存等容量的swap。==
/ ==存儲系統文件==
/home
/var
/boot
- 選擇boot為主分區,有好處,grub安裝在boot分區,可以單獨啟動,和windows沒關系,刪除boot,激活windows分區,windows也能啟動。
- 包含了操作系統的內核和在啟動系統過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在很多老舊的教程中,都會讓用戶在/boot目錄上掛載一個大小為100MB左右的獨立分區,并推薦把該/boot放在硬盤的前面——即1024柱面之前。事實上,那是Lilo無法引導1024柱面后的操作系統內核的時代的遺物了。當然,也有人說,獨立掛載/boot的好處是可以讓多個Linux共享一個/boot。 其實,無論是基于上述的哪種理由,都沒有必要把/boot分區獨立出來。首先,Grub可以引導1024柱面后的Linux內核;其次,即使是安裝有多個Linux,也完全可以不共享/boot。因為/boot目錄的大小通常都非常小,大約20MB,分一個100MB的分區無疑是一種浪費,而且還把把硬盤分的支離破碎的,不方便管理。另外,如果讓兩個Linux共享一個/boot,每次升級內核,都會導致Grub的配置文件沖突,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不獨立/boot分區僅僅占用了根目錄下的大約20MB左右的空間,根本不會對根目錄的使用造成任何影響。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硬盤容量的增大,無法引導Linux內核的現象再次出現,這也就是著名的137GB限制。很遺憾,Grub是無法引導137GB之后的分區中的Linux內核的。如果你不巧遇到了這樣的情況,你就要考慮把/boot獨立掛載到位于137GB前方的獨立分區中,或者索性就把Linux的分區都往前移動,讓根目錄所在分區位于137GB之前。
4、/usr/local:是 Linux系統存放軟件的地方。
建議把/opt,/usr或/usr/local獨立出來的教程,基本上也是非常老的了。使用Ubuntu時,我們一般都是使用系統的軟件包管理器安裝軟件,很少自己編譯安裝軟件。而建議獨立/usr,/opt,/usr/local的理由無非是為了重裝系統時不再重新編譯軟件而直接使用早先編譯的版本。不過對于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這個建議通常是沒有意義的。
5、/var:是系統日志記錄分區。
6、/tmp分區,用來存放臨時文件。
建議把/var和/tmp獨立出來的教程通常是面向服務器的。因為高負載的服務器通常會產生很多日志文件、臨時文件,這些文件經常改變,因此把/var, /tmp獨立出來有利于提高服務器性能。但我們用Ubuntu是做桌面的,甚至有些用戶根本從來沒有關心過系統日志這玩意兒,所以根本沒有必要獨立的為 /var和/tmp掛載分區。
7、/home:是用戶的home目錄所在地。
這可能是唯一一個值得獨立掛載分區的目錄了。/home是用戶文件夾所在的地方。一個用戶可能在/home/user中存放了大量的文件資料,如果獨立掛載/home,即使遇到Ubuntu無故身亡的尷尬局面,也可以立刻重裝系統,取得自己的文件資料。因此,/home是唯一可以考慮獨立掛載分區的目錄。
sdaX中X編號的意義
在Linux下,/dev/sdaX中的數字X的編號是有限的,最大的分區編號是16。
因此,主分區和擴展分區編號占用1~4,邏輯分區占用5~16。即使你的硬盤中只有一個主分區(如,/dev/sda1)和一個擴展分區(/dev/sda2),剩下的兩個主分區編號: /dev/sda3,dev/sda4也不會分配給邏輯分區。第一個邏輯分區一定是從/dev/sda5開始編號的。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