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北極星核電網訊:2015年天然鈾價格下跌不及石油、鐵礦石和賤金屬等商品厲害,致使一些樂觀分析預測鈾價會在2016年翻身。然而,事實完全相反。目前全球在建核電規模
北極星核電網訊:2015年天然鈾價格下跌不及石油、鐵礦石和賤金屬等商品厲害,致使一些樂觀分析預測鈾價會在2016年翻身。然而,事實完全相反。
目前全球在建核電規模是切爾諾貝利事故以來的最高點,而且核電被認為是唯一能夠降低碳排放的基荷能源,但為何鈾價不升反降,再次陷入消沉?
兩個市場謬論
首先解析一下有關鈾價下跌的兩個謬論:一個是鈾市疲軟全“賴”五年前的福島核事故,另一個是正在重蹈上世紀末鈾價長期低迷的覆轍,目前的弱市由庫存造成。
先看第一個謬論。福島事故后,德國多臺機組提前關閉以及日本大量機組停運,確實導致預期需求水平下降。西歐和北美的新訂單數量也比福島核事故之前低了很多。然而,全球總體鈾需求根本算不上疲軟:中國每年都大量進口鈾;俄羅斯的核電發展計劃已重回正軌,而且俄羅斯國家原子能集團公司宣稱已獲得許多確定的出口訂單。雖然有些國家關閉了一些核電機組,但全球總體需求并未沒受多大影響。因此,福島核事故對全球總體鈾需求影響比較有限。
第二個謬論認為當前弱市與1988—2003年15年間的情形一樣,是過量庫存所致。在上述15年間,鈾市被各種庫存所支配,導致鈾價長期冰封在10-15美元/磅。核電發展在切爾諾貝利事故之后幾乎停滯,積累的商業庫存從1988年之后一直壓制著鈾價。1995年以后,俄羅斯開始稀釋過剩軍用高濃鈾并投放市場,繼續壓制鈾價。美國方面,其能源部幾乎免費贈送給美國鈾濃縮公司(USEC)3萬噸鈾,使鈾價再遭重創。很多人認為,當前的市場情形與上述情形類似。但事實是,全球總體鈾需求展望遠好于上述時期,而且庫存水平并不像在一個弱市中那樣下降,而是不降反升。
中國正在持續積累庫存,美國和歐盟的電力公司近期也在增加庫存。日本過去幾年同樣在增加庫存,只不過增速低于福島核事故之后那段時期。而且,鈾生產商也已行動起來,加拿大礦業能源公司(Cameco)已積累相當多的庫存,甚至超過了一年銷量,部分原因是雪茄湖(Cigar Lake)礦的產量增速快于預期。其他主要生產商基本與上述情形類似。顯然,庫存不是造成當前市場疲軟的原因。
那么癥結到底何在?答案是鈾產量水平過高。大多數人對鈾存在一個錯覺,即鈾在地球上儲量稀少,難以開采,而且因其能量特性特殊,因此非常昂貴。而事實是,鈾相對而言并不匱乏,而且不難生產,因此鈾相對而言是廉價的。
供需關系和產量驅動市場
根據反應堆需求計算出來的2015年全球鈾需求約為6萬噸鈾。2015年全球鈾產量接近這個數字,但是達到了1999年產量底谷的差不多兩倍。
還有一個供應源是二次供應。隨著美俄高濃鈾稀釋協議在2013年終結,二次供應不像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頭幾年那么高,但也沒降多少,因為濃縮企業越來越善于通過欠料運行(降低尾料豐度)和再濃縮作業(對以前的高豐度濃縮尾料進行再濃縮)來“創造”鈾。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因素驅動,濃縮商不再一門心思專注于濃縮,而是跨界進入鈾市場尋找機會。
二次供應依然每年貢獻約1.5萬噸鈾。目前全球總供應量在7.5萬噸左右,除去6萬噸用來滿足反應堆需求之外,其余的1.5萬噸鈾基本全部歸入生產商及其客戶的庫存。
需求方面,來自中國的需求增長得非常快,這也解釋了其庫存為什么快速增加。鑒于2016年下半年納米比亞湖山鈾礦投產,以及中國核電最終能發展到多大規模尚不確定,中國的庫存可能已經過量。因此,中國未來可能減少從納米比亞以外進口鈾。
日本一方面已逐漸適應不靠核電就能維持的境況,另一方面地方法庭的干預增加了核電重啟難度,無人知曉日本有多少反應堆能夠而且何時重啟。美國也面臨同樣的情況,此前幾乎所有核電機組提出延壽至60年的預期現在已變得不切實際,直接獲得一張60年運行期的許可證反而變得相對容易。大型鈾買家,像美國愛克斯龍電力公司(Exelon)和安特吉公司(Entergy),依然拿不準未來5到10年需要多少座反應堆。有些機組可能推遲關閉,有些則面臨關閉。
因此,總體而言,過去10年,在二次供應沒有下降多少的情況下,鈾產量增長了一半,而同期需求基本未變。在此情況下,鈾庫存水平急增是自然而然的,市場顯然處于產量驅動的狀態。
減產或不可避免
目前的問題是,如果當前的高庫存水平有一部分開始沖擊市場,那會發生什么?唯一可能的結果,是產量和價格雙雙大跌。
減產來自哪里?雪茄湖和湖山礦的產量提升使這個問題更加尖銳。Cameco已把兔子湖(RabbitLake)礦置于保養和維護之下,并限制美國項目產量,但其總產量在今后幾年僅會小降。最合理的作法是把產量集中到成本最低的礦山,像麥克阿瑟河(McArthur River)礦和雪茄湖礦以及哈薩克斯坦的因凱(Inkai)礦,在一個蕭條的市場上尤其需要這樣。
近幾年來,大多數產鈾國的貨幣相對美元貶值,這意味著在邊際成本基礎上,許多礦山在30美元/磅左右的鈾價上還能降價。那些不降價的礦山,有些受高價長期合同保護,有些是國字號生產商,未必受制于經濟因素。在許多礦山關閉決策中,社會經濟因素顯然非常重要。
礦山關停往往是多種因素所致。今后幾年唯一明顯要關閉的,是澳大利亞蘭杰(Ranger)礦,該礦正在耗盡庫存礦石而不再開發3號深部礦。還有一些小礦山將會關閉,但最大的問題是世界頭號產鈾國哈薩克斯坦的產量水平,其2015年產量幾乎占到全球總產量的40%。該國過去十年來的產量激增正是中國庫存增加的寫照。
當前羸弱不堪的市場無法承受哈薩克斯坦繼續維持高產量。中國可能會降低鈾進口量,同時如果中國尋求進口渠道多元化,那么哈撒克斯坦將陷入困境。哈薩克斯坦國家原子能公司(Kazatomprom)最近提出建立一個“鈾基金”,但不會有太大幫助。現在把鈾擋在市場之外,幾年后放出來依然會削弱市場。如果哈薩克斯坦非要把產量維持在當前水平,那么就必須多樣化銷售,這在當前相當困難。如果各方壓力不斷加大,該國或將不得不選擇減產。
原標題:全球鈾市持續疲軟癥結何在
看文倉www.92to.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wen/20161223/7706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