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自芭莎男士
日本古代有一位鑄劍師,他把刀放在溪流里,看落葉飄過。
徒弟問,好的刀應該能劈開樹葉?
鑄劍師回答:好的刀應該能讓樹葉避開。
日本人自古就有造物的情懷,造物的真諦在于讓物脫離物,讓物注滿靈魂。企業家稻盛和夫說,他能在寂靜的午夜聽見產品哭泣的聲音,大意也是如此。
日本高端刺身的刀具不像刀,而是身體的一部分,觸手輕盈,刀柄有八個面,適合不同的手型。刀刃自然要鋒利,日本語境中有一個“切味”的概念,含義是,刀鋒的銳利該經得起時間淬煉,歷久彌新。你看,日本出色的壽司師傅都有自己使用多年的刀具,經久不棄,如命如愛。
正本是所有壽司師傅都迷戀的刀具品牌,創始人在明治維新時期起家,彼時,政府頒布廢刀令,一般武士不許攜刀出行,而正本的先祖發現這個契機,將武士道具企業改造成壽司用刀。他的工匠只有手工打造刀具,拒絕現代化生產線,拒絕網絡化營銷,拒絕外部投資,但膜拜者依然絡繹不絕。
正本認為,刀具會影響食物的口感,優質的鐵是美味的根源,所以他們盡量是有好的材質,不去破壞魚肉的鮮腥。
かねまん是日本東京第一家獲得殺河豚資格的老店,第五代傳人叫中田宰治,他使用的刀具也伴隨了五代家族傳人。他使用的刀具有三把,分別用于切割河豚不同的部分。處理河豚的皮使用九寸刀,分解河豚用七寸刀,最后再用五點五寸刀具收尾。
如果我們把目光從河豚往上飄逸,能發現,日本刀具大體分為三類:薄刃(菜切,切蔬菜用,又分關西關東不同刀型),出刃(宰魚刀)、柳刃(刺身刀),后來有借鑒西式主廚刀的牛刀(Gyuto),經典的三德刀對食材的適應性強,可以切片,切丁,剁碎,用途非常廣。
薄刃關東關西區別很大,關東刀刃頂端更加圓潤,關西則呈現方形。這大體跟關東和關西人的飲食區別有關。關西飲食更加豪放,過程也比關東精簡。長年累月,區別則日益明顯。
比如關東人在切蘿卜絲的時候,會把蘿卜先切成薄片,徐徐展開,像古代卷軸,然后再切絲。關西則步驟簡單,切大塊,切絲。
宰魚刀比壽司刀更寬大,更粗獷;壽司刀纖細,綿長。
2007年,日本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說一個水產師傅,憑借一口殺魚刀單挑三位黑社會成員,最后,三位大哥集體斃命,可見日本刀具之鋒利流暢。
除卻以上,殺鰻魚的刀具也有自己的故事和歷史。關東和關西殺鰻魚的方法不同,關西是腹裂式的剖法,即把鰻魚從腹部剖開;關東則是從鰻魚背部入刀。這也導致了關東和關西鰻魚刀具的不同。關西的殺鰻魚刀更加堅硬,細長;關東則更加鋒利,尖銳。
日本廚房刀神奇的奧秘自然跟材質緊密相關。在描述日本刀具材質的時候,我們總能看到VG-10,白紙,青紙這些古怪的名詞,這些名詞攜帶著濃厚的日本傳統文化的氣息,實際上是表示不同的鋼材。
VG-10是武生特鋼研發的一種專門用于刀具的鋼材,由于碳含量達到1.0%,鉻含量15%,硬度有HRC60,刃口強度,保持性,鋒利度持久,都比較平衡,同時防銹還不差,因此很多品牌都在用。比如旬,堺孝行,藤次郎,YAXELL的嵐等等。
總之,日本的刀具已經被百年匠人注入了心血和靈魂,才有了他們現在的美妙形態,才有了他們切割的美好食物。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210/100112.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