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簡介
叔本華是在1789年出生的,他小的時候就很孤僻,并且喜怒無常,甚至于帶有一定的神經質。作為一個哲學家,他對自己哲學層面的成就是很自負,自我聲稱是一種全新的哲學方法,是會震撼整個歐洲思想界的,但是現實是他的著作幾乎是無人問津的。
叔本華圖片
從叔本華簡介可以看出叔本華曾經在柏林大學擔任老師,他甚至于想要跟黑格爾一決高低,但是在當時的現實是,黑爾格的講座是爆滿的,而他的則是不超過三個人。也正是因為這樣,他離開大學的講臺時是怨恨的,不甘心。現在看來,他與黑格爾的對抗其實是哲學中兩種體系的較量,但是叔本華失敗了,因為他并不屬于那個時代。當然這一點他也明白,因為他自己也說他的書是寫給后人的。這一點也得到了證實,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得到了屬于他的榮譽。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是他在1818年發表出本的書,這本書為他的哲學體系打下了基礎。,從而奠定了他的哲學體系。作為唯意志論哲學的創始人,叔本華完全摒棄了德國古典哲學的思辯傳統,致力于從非理性中尋求新的出口,從而得出了生存意志論。在他看來,人生來是痛苦,一個人能夠體會到的痛苦和他的求生意志是成正比的。想要擺脫痛苦的捷徑就是拋棄欲望,從而否定求生意志。在他看來,一個人可以通過藝術欣賞和藝術創作來暫時得到解脫,然而最根本的解決辦法是步入空門,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四大皆空。
在他死后,他卻成為了德國最有名的哲學家,他的著作也多次被印刷出版。這就是叔本華簡介的主要內容。
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怎么死的
關于死亡,大多數人都是恐懼的,而作為哲學家的叔本華又是怎么死的呢?關于叔本華怎么死的這個問題其實并不難回答。應該說叔本華對他的死亡早有預料了。
叔本華雕像
在談到對死亡的認識時,他說到所以的生物在面對死亡時,都是恐懼和嫌惡的,這些都源自于本身的盲目的意志,也是生物對于生的追求。這種求生意志的本原是生命對于存在的需求和沖動,人對于死亡的恐懼,這些于我們的生存是跟于時間沒有關系的,不管是過去的還是未來的,這些都沒有意義,也不重要,為此而感到悲傷是愚蠢的。
因為對于死亡他有過深入的思考,所以死亡對于他來說,是非常的普通的,他并沒有因此而有任何的恐懼。他在1860年的八月份,出現了窒息現象。同年的9月9日,他被診斷出了肺炎。生命對于他來說,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或許在別人面對這一情況時,是慌亂的,但是他卻表現的非常的鎮靜。生活依舊是很規律的進行著,直到21日去世。對于他的死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自殺,也有人認為是猝死。21日那天,叔本華跟往常 一樣,先是洗了一個冷水澡,然后才吃的早飯,之后一個小時過去了,女傭才發現他死在了沙發的一個角落里。
因為他的生活并沒有任何的改變和反常,所以人們無法證明他是自殺的,所以關于叔本華怎么死的,自殺是一種猜測。另一方面,因為他之前就出現了窒息現象,也在醫院被確認了肺炎,這些都可能導致他猝死,也就是說猝死似乎更有力一些。當然,在26日,他被葬在了法蘭克福市公墓。
叔本華有哪些重要作品
作為一個美學家,叔本華作品有很多,比如《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論視覺與顏色》、《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自然中的意志》、《倫理學中的兩個基本問題》等等,這些著作被譯為各國的語言,流傳在不同人之間,同時也是學者研究和學習的重要文獻。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封面
在這些叔本華作品中,最為著名的要數《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和《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第一本書中,充足理由律被他總結為概括為一切的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說沒有事物是無法被解釋的。
作為充足理由律,一共有因果律、邏輯推論、數學證明和行為動機四種表現形式。但是這四種表現形式卻不是證明該定律的原因,它只代表自身。
另一本叔本華作品《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主旨是則是作為表象但最終作為意志的世界,而不是將兩者并列的。該書中,叔本華想要解決康德哲學未能夠解決的問題。他保留了事物自體,并且將它定義為了意志。
該書一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他重新解釋了充足理由律,將世界通過充足理由律了解的原因重新解釋了,第二部分則是展現意志的細節,并且將人從欲望中解放了出來。第三部分他企圖通過對生命和自然的審美,也就是說從藝術中獲取短暫的慰藉。第四部分是闡述倫理學和禁欲主義,并未其提供拯救的方式。
1 2 下一頁 在本頁閱讀全文
←支持左右鍵盤翻頁→
關鍵字:德國叔本華 責任編輯:shaozijuan
叔本華與父親的故事
叔本華出生下但譯,也就是今天格但斯克,父親是商人,母親是作家。從小他的父親就希望他能夠經商,繼承自己的衣缽,但是他的母親則希望他能夠向自己一樣,成為一名作家。用現在的話來說,叔本華就是典型的富二代。但是他本人對自己的母親是非常有成見的,在他五歲的時候,全家搬去了漢堡。叔本華故事有很多,主要是關于他家庭方面的。
叔本華畫像
一個關于叔本華的故事就是他和父親之間思想的不同。他的父親希望他眼界開闊,叔本華當然沒有辜負自己父親的期望,成年后的叔本華是一個無國界論者。因為父親希望叔本華能夠跟自己一樣成為商人,所以他強迫叔本華學習工商管理,但是叔本華并沒有經商的天賦,為此他的父親心情低落,叔本華在那段時間也是非常的痛苦的。最終,叔本華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東西,變成了父親眼中的敗家子,而且他終身未娶,使得自己的香火無法延續,這樣的做法被稱之為“無父”。通過叔本華故事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比較固執,不過能堅持自己的想法。
雖然叔本華的很多行為都違背了自己父親的意志,但是他在情感上還是很愛自己的父親的,甚至于性格上跟自己的父親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易怒,孤僻等等。再說叔本華的母親,她年輕漂亮,身為作家,擅長于寫風花雪月的故事,游離于各界名人之中。所以,對于叔本華來說,雖然是富二代,但是他的家庭生活非常的不幸福。在他成年以后,就很快的搬離了家,開會了獨居生活。
當然,除了家庭上的這些問題,他本身還是一名哲學家,一生致力于自己的事業,并且一直堅持寫作,將自己的哲學觀點講給更多的人聽。
叔本華的地位是什么
叔本華是德國非常有名氣的一個人,他出生在1788年,年輕的時候學習過醫學和哲學,后來得到了博士的學位,自此之后他又開始研究佛學方面的知識,曾經提出了位意志主義,是悲觀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人物,盡管人們對他有著不同的看法,但是叔本華的地位卻是無人可以撼動的,那么叔本華的地位是怎樣的呢?
叔本華雕像
叔本華的地位可以從他的成就和他的一些事跡說起,他的一生繼承了許多康德的觀點,并且將現象和物體之間的區分學說也保留了下來,但是他和同一個時代的黑格爾等人不同,他一直堅定著堅持物自體說法,并且認為這是可以通過直接的感官而被人們認識,這就是他所說的意志。
之后他還將這個觀點和極端的悲觀主義結合起來,最終認定意志的存在會讓人感覺到虛無和痛苦。這個說法對精神分析流派有著很大的影響。而他后來的一些散文作品也以流暢的思路對當時的哲學界產生重大啟發,由此可以看出叔本華的地位在當時來說還是比較崇高的。
說叔本華的地位崇高還因為他曾經影響了尼采等許多著名哲學家,他的非理性哲學讓尼采非常的欣賞,還曾經創作過一些作品來紀念他,就連莫泊桑都十分看重他的思想,總之叔本華的思想和觀點是哲學發展歷史中非常閃耀的星星,叔本華的地位不應該被人們忽視,他的思想更應該引起人們的思考。
叔本華為什么討厭黑格爾
叔本華和黑格爾是同一個時代的思想家,但是兩人屬于不同的派別。黑格爾是唯物論的先驅,而叔本華是唯心論者。
黑格爾圖片
叔本華和黑格爾對哲學的貢獻可以這樣說,就是如果叔本華消失,那么哲學史上就會少一塊里程碑,而黑格爾則是現代唯物論的奠基者。
叔本華的哲學思想,主要是給予人信息,為人們提供做人的價值,并對此做出了思考,這是他的思想中最可取的地方。試問,假若一個人或者沒有追求,那么活著又有什么意義呢?
黑格爾成名早于叔本華,所以之后的叔本華多次想要跟黑格爾較量,兩人都曾舉辦過很多的哲學講座,但是黑格爾的講座都是座無虛席,而他的講座最多也不過三個人,為此,在離開大學的講壇時,他帶有很大的怨氣。當時的叔本華一度想要跟黑格爾較量,但是現實卻并沒有接受他,反而給了他沉重的打擊。這也使得會后的叔本華能夠專心寫書,不受外界的影響。叔本華在經過自身的沉淀后,也終于將黑格爾拉下了神壇,歷史給予了他高度的認可,他終于在自己的晚年獲得了應該屬于自己的榮譽。同時,在叔本華死后,他的講座也開始被人們所接受,并受到了追捧,將黑格爾比了下去。
當然,不管是黑格爾還是叔本華,兩個人都在哲學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也是非常值得后人學習和研究的。
上一頁 1 2 在本頁閱讀全文
←支持左右鍵盤翻頁→
關鍵字:德國叔本華 責任編輯:shaozijuan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61109/4422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