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新時代可以選擇憤怒,年輕人如何直視未來?全球金融海嘯此消彼長,我們需要自己尋求燈塔。這不再是一個享樂的年代,樹不在了,何以為繼?面對年輕人的困境、社會的趨勢,陳文茜身踐力行,曾被譽為“最聰明女人”的她,要為時代發聲。
自述:主動抉擇 不憶過往
我盡量在我的人生里頭選擇的是主動性的抉擇。我常常想啊,人生有一種慣性,你沒有看到未來的時代,你眼光沒有放的太遠,你覺得對自己現狀很滿意,或者是你害怕改變,那因此你就讓你的慣性一直持續下來,直到事情逼著你不得不做抉擇。如果你可以主動的做抉擇,事先看到問題,而且了解未來的趨勢,不管是你人生的,還是你職場上頭的,那個時候你先看到了未來,你在做出抉擇的時候,你的心是會篤定的。
抉擇在人生里頭太重要了,不管是被動式的、主動式的,或者是讓自己要精彩式的抉擇,這里頭都包括了兩個字叫做勇氣。
中國需要時間接受緩慢增長趨勢
樹不在了這件事情,就是我們原來以為的,可以乘涼的樹它就真的沒有了。你不要老去想往事,臺灣以前有一首老歌叫《往事不能回味》,那樹倒了,猢猻散了,自己種樹。
中國自己也在種樹,所以現在有一個名稱叫新常態,在全球的經濟增長里頭,過去那種雙位數字的增長,本來就是很特殊的狀況,它不可持續,甚至7%的GDP的成長,在全世界的未來,我相信再過十年后的中國,也不可能是7%的增長,發達國家的增長都是3%就非常好了,4%就已經非常好了,所以這種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中國需要有一段時間來轉換。
我們的時代造就青年人的憤怒
我在這本書籍里頭,會比上一本書悲觀,就是我感覺到難過,我這么心疼年輕的世代,但是我看到年輕世代在沮喪當中,全世界的年輕人幾乎如果站出來都是憤怒的聲音。
現在的貧富差距問題的嚴重性,有錢人不繳稅的嚴重性,的確是非常嚴重,再加上貪腐的問題。所以基于社會的不公跟不正義,他們的憤怒是有很大的道理,可是這些所有的這些要改變,它可能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樹倒猢猻散是我們,是一般人的,有錢人是不用倒的。
香港它覺得非典之后,它好需要陸客,歡迎的不得了,現在來的太多了,一年4000多(萬)人次,你占領了我的公共空間,它也不會去回想2003年,我非典的時候很窮,我店都一直倒掉,房地產大幅下修,我的經濟完全就是依靠這個東西,自由行各方面拉起來的,也靠香港有非常多的中國國企去那里IPO,整個香港才發展起來。它已經忘了它當年2003年的事情,它只記得你現在占領我的廁所,很多東西跟我的生活習慣不一樣,就開始鬧起來了。
那臺灣呢,臺灣的經濟已經隕落的比較久了,再來一次金融海嘯就更嚴重。然后他們的薪水,他們的學費非常的高,然后臺灣有一個很錯誤的教育改革政策,讓每一個人都念大學,現在統計在韓國也一樣,在臺灣也一樣,在美國也一樣,大學生的失業率比高中生高,碩士生的失業率比大學生高,這是年輕人現在的問題。
青年人,在金融危機中迷失
這一次整個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我覺得它像一個船,快要撞冰山之前,撞上了一卡,但是船沒有沉下去,你的指南針也壞了。你以前以為只有這個航道可以通往另外一個大洋,你也不知道哪一條航道,是可以帶著你好好的走下去。每個開船的人都在瞬間開始用大數據在計算,我們是朝一個沒有方向的方向在發展,全世界都一樣。美國的年輕人也一樣,歐洲的年輕人也一樣,臺灣的年輕人也一樣,大陸的年輕人也一樣,香港的年輕人都一樣。
年輕人他不愿意去了解問題發生了怎么回事,他往往就成為在這個憤怒的潮流當中他的推手。他根本就不知道,他把自己跟時代推到哪一個方向去,他不會計算。他們是一群純真的人,可是越純真越危險。
金融海嘯,跟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大簫條是一樣的,這么大的問題當然就沖擊了全世界,可是沒有一個人要從世界性的眼光,從華爾街的角度,從所有的重新洗牌的角度來看自己的問題。
化憤怒為商機
美國就有很多年輕人自己去集資,有人集資,有人提供技術,就自己去創業。每個人都想變成扎克伯格,facebook的創業者,每個人都希望我會不會變成,像史蒂夫·喬布斯一樣,像扎克伯格。我舉一個例子來講,大家都這么憤怒,所以你可以去世代運動,去微博上發泄,但是有一群人最聰明,叫做芬蘭人,他就搞一個東西叫做Angry Birds,憤怒鳥,因為大家都很憤怒,他就搞憤怒鳥,他的差別在哪里呢?差別在抗爭的人最后還是要回家去面對他的命運,而憤怒鳥的這群人,他在15分鐘里頭,創造了facebook三年半才達到的瀏覽量跟使用人數。你想這一行賺了多少錢,所以我也很憤怒,所以我就畫出了憤怒鳥,然后全世界的人都很憤怒,都來用這個憤怒鳥,所以我就賺到錢,是這樣的。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思維,你覺得很憤怒,你該憤怒,可是你怎么沒有想到,跟你一樣憤怒的人那么多,這就是你的商機啊。
結語:樹不在了,新時代里頭,懂得為自己種樹,好好澆水的年輕人,你會找到你新的生命……
對話嘉賓一:在校學生 戴宏慈
陳文茜:為什么親友說話對你那么重要呢? 戴宏慈:就是可能從小聽他們講話,就是比較聽話,然后他們當時說從商多好多好,然后可能我就有會動搖。然后就可能說,自己以后不要成為父母的負擔這樣。 陳文茜:特殊教育為什么會成為父母的負擔,你可以養活你自己啊,只是你想要開名牌跑車那些東西未必會有。下次你的親人跟你說這話的時候你就跟他說,其實爸爸媽媽當時來了大陸,賺了這么多錢,我們所得到的福氣啊,是來自上天很多的祝福,那福氣不要一次用完,爸爸媽媽打拼賺了很多錢,那我呢,可以用它去幫助那些其他的人,那就是爸爸媽媽的努力更有意義,然后這個福氣累積在這個家庭每個人。你爸媽到了晚年,他也需要福氣對不對,那你只要想說你只要一直做好事,家里的人就會越來越福氣。還是你覺得你去賺錢,家里的人越來越福氣,你覺得哪一個好? 戴宏慈:他們其實,我爸媽是支持我去從事特殊教育這樣子。
陳文茜:可是你為什么哭呢? 戴宏慈:就一想到他們以后,會因為我的決定,然后可能我沒有辦法好好對待他們,然后覺得很抱歉。
陳文茜:你為什么覺得賺了錢才算好好對待他們?你去做特殊教育,你要一直相信,即使你父母親不了解你去做特殊教育,去幫助這些小孩,可是他們所以不了解反對你的理由,是因為他們愛你。
對話嘉賓二:北漂青年 欒振芳
欒振芳:因為我們家是青島的,青島的經濟環境還不錯,但是主要做貿易為主。我的興趣趨向是做媒體這一塊。 陳文茜:真的嗎,可是據說青島現在要變成中韓自由貿易區的這個地方,所以你為什么不在北京先找一個媒體,因為媒體的總部都是在北京。你就讓自己訓練足夠的功夫再回到青島去,這個事情可以分階段啊,這很困難嗎?
欒振芳:我覺得好像在青島目前為止比較少(機會)。 陳文茜:我認為他將來會有,因為它如果變成中韓自由貿易區就可能。所以你現在最好,第一個在北京練一個很好的媒體的能力,第二個最好還去學一個韓文。所以你到了中韓自由貿易區的時候,你必要的時
候回青島,還可以從青島再飛首爾,還可以去做韓國的特派員,那不是一個很好的結果過嗎?對不對?
對話嘉賓三:新晉媽媽 黃哲
陳文茜:如果你辭掉現在的工作再回到職場,你覺得會跟不上對不對? 黃哲:對,我覺得我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我就跟不上這個步伐了。我想過就是等小孩稍微大一點以后再去上班。
陳文茜:那你請個阿姨對你很困難嗎? 黃哲:不困難,因為還有老人幫我。
陳文茜:那你的問題在哪里? 黃哲:我覺得就是請阿姨,然后有奶奶照顧,但是沒有媽媽照顧的更細心。
陳文茜:我不覺得啊,我覺得一個又有奶奶照顧,又有阿姨照顧,又有爸爸為他去上班,媽媽去為他上班,他擁有的東西已經太多了,你小時候有擁有這么多嗎? 黃哲:沒有。 陳文茜:那你沒有擁有這么多你還是長的很好啊。一個孩子你從小給他非常非常多,多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他長大遇到挫折,他根本沒有
能力面對挫折哎。就是說你看這個時代越來越不容易,你有沒有想過一個母親對一個孩子的付出太多其實是孩子身上的負擔,是一個很大的綁架,講難聽點就是叫綁架。就說,愛最好的方法就是愛到適可而止,為什么中國人有個詞叫做“溺愛”,不是說你寵他過頭,就是你給他的愛,應該要讓他有獨立生命的機會。
來源:本文系《抉擇》原創,其它平臺轉載請注明出處:騰訊財經《抉擇》。
覺得不錯,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并點贊鼓勵↓↓↓
關注財經大事件、大人物、大趨勢
中國用戶量最大的互聯網財經媒體!
騰訊財經 | 幫你發現聰明錢!
多檔精品原創欄目:
棱鏡 | 抉擇 | Miss Money | 智圖派 | 資本論
新朋友點擊本文標題下方“騰訊財經”一鍵關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70307/112081.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