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書|情|好|書|榜|匯|編
2016年度,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近150種學術著作,從教育心理到人文社科與自然科學,在不少領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也獲得了不少榮譽。值此歲末,特遴選十種佳作,向學術界與文化界推介,期待各位能多多關注與支持我社的學術出版工作,共同為我國學術的進步略盡綿薄。
?
01《學習的風景》
[美]瑪克辛·格林 著 史林 譯 2016年8月
美國當代最偉大的教育哲學家瑪克辛·格林有關教師教育的代表作,她清晰地展示了如何成為一名“基礎性”專業人才,以及她對教與學的思考,表達了她對每個個體潛能的深刻信念。瑪克辛·格林作為一名哲學家,主要關注存在主義和現象學;她致力于對科學技術占支配作用的社會的多個層面進行去神秘化,對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社會正義和平等問題提出質疑,同時闡明了存在于年輕一代和年長一代、貧民和中產階級、少數族裔和白人、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沖突。作為一名人本主義者,她呼吁人們進行自我反思,實現全面覺醒,并且立足每個人的生活空間,即每個人的工作、經驗和愿望的風景來尋求個人的轉變。
02《兒童閱讀的世界》
李文玲 舒華 編 2016年12月
該叢書共包括四卷,突破了兒童閱讀以往只有教育心理學研究的范疇局限,全面覆蓋了心理語言學研究、生理機制研究、教育理論研究、家校與社區實踐研究四個領域,內容既有理論模型,又有實踐案例;既有單一文化的追蹤研究,又有跨文化比較研究。在早期閱讀成為教育熱點的當下,該叢書從理論層面系統闡述了兒童閱讀以及閱讀教育背后的理論基礎,為華文地區首次以“中文兒童閱讀”為主題的理論叢書,改變了早期閱讀“理論缺位,只有實踐”的現狀,具有開拓與引導之功。
03《像我們一樣瘋狂》
[美]伊森·沃特斯 著 黃曉楠 譯 2016年6月
這是一本國內難得一見的心理學書籍,一經出版就引發中國心理學界的強烈反響。本書作者美國著名作家伊森·沃特斯一個心理學記者的獨特視角, 通過采訪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心理疾病案例,生動展現了關于厭食癥、創傷后應激障礙、精神分裂和抑郁癥在不同文化中的“地貌”,強有力地說明了美國的心理學范式是如何在其醫藥商業利益驅動下輸出全世界,潛移默化改變本土心理疾病的現象。作者認為,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美國已經在源源不斷地以全球工業化的方式輸出他們自己的心理疾病理念和治療方法。由此, 美國的心理學在不知不覺中將全世界如何”瘋狂”的方式變得越來越相似, 越來越同質化。
04《無法扼殺的愉悅》
[德]瓦爾特·本雅明 著 陳敏 譯 2016年10月
本雅明是一位情理并重的“讀者”。在從文字里探索世界、解讀文明的過程中,他既是一位冷靜的智者,本著辯證理性的思維將歷史、現在與未來縱觀眼中,更是一位飽含深情的觀察者,用細致入微的目光丈量著文字、文明世界里種種人、事、物的深度與廣度。他對文字中世界的蛛絲馬跡興趣盎然,對文學折射的世界尤為情有獨鐘。循著他的目光,鐘愛文字的讀者們總能在文學作品中發現驚喜,體會樂趣,斬獲獨特的美學享受。本書的思考思接千載,文字有著深切的痛感,讓人無法釋然。
05《一葦杭之》
何懷宏 著 2016年11月
何懷宏先生的隨筆集,用溫潤的詩意記錄了青春的歲月,回溯了自己的求學生涯,也道出了對自己治學為文生涯的反思,不少看法不無警醒學界之處。伴隨著者早年的記憶,那些故人與往事,讀者可以對于近四十年的中國文化界有親切有味的認識,而作者的人生閱歷更是趣味盎然。
06《愛思唯爾科學哲學手冊》(九卷十六冊)
中譯版主編:郭貴春 殷杰 2015年12月
以宏大的視角展現步入21世紀的科學哲學的總體面貌,通過對科學哲學的系統梳理和深入闡釋,架起了科學與哲學的橋梁,開辟了哲學研究的新維度和新空間。本叢書的最大特點在于,基于嚴密的學科體系,面向基礎科學,聯系具體科學發展的歷史,將學術史與學術背景緊密結合,不僅受到哲學家的關注,而且受到科學家的好評,對于哲學研究和科學教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理論意義。
07《明清社會和禮儀》
科大衛 著 2016年8月
明清中國的政治秩序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一直為研究者所高度關注。傳統的歷史學,強調朝廷自上而下的管治能力。科大衛卻關注地方社會上的各種勢力和人群,看他們如何在關鍵歷史時刻,利用物質的和符號的手段,擠進一個逐漸成形的政治制度,并安身立命于其中。科大衛是自下而上來考察國家締造這個過程的,他告訴我們,在民間宗教儀式、宗族源流傳說、社區節誕、及其他日常生活領域中,有關朝廷的譬喻,如何與地方想象互動、上下滲透,并且循環貫穿各地社會傳統的建構。幾百年間,以上這些過程產生出有關權力、權威、文化認同的觀念與制度,這些觀念與制度既多元,又一統。本書是歷史人類學的典范,深具啟發意義。
08《清代衛生防疫機制及其近代演變》
余新忠 著 2016年4月
“近世衛生”是一個目前正在興起而仍還較為薄弱的研究領域,吸引了海內外學術研究者的注意,對其進行探討有助于呈現中國近世的日常生活經驗、近代社會文化的變遷以及省思中國的近代化和“現代性”,本書正是對這一重要議題的深度探究,是對國際前沿課題的最新回應,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著者以翔實的資料,嚴密的論證,獨特的視角,頗為清晰地呈現了中國傳統社會關于衛生的為今人遺忘的的歷史經驗,很好地展現了近代衛生機制變遷的內在根據及其制約因素,并進而對中國社會變遷中“現代性”提出了頗具見地的省思。
09《走進共和》
桑兵 著 2016年1月
發掘了大量第一手的近代私人日記,從整體史與個人史的互動著眼,不是倒著講,而是順著講;不是隔著講,而是貼著講,對當年諸色人等如何經歷共和風潮,如何面對辛亥革命,如何規劃王綱解紐之后的人生長途,都給了細密而有趣的解讀,澄清了以往不少似是而非的結論。作為著者“大轉折時代四部曲”之一,后續各卷《北伐與易幟》《淪陷與重光》《解放》尚在寫作之中。本書的垂范,無疑給歷史學家如何以新手法與新材料重塑國人歷史記憶,留下了無盡的啟迪,其余各卷也相當值得期待。
10《國中的“異鄉”》
王東杰 著 2016年9月
清代四川經過了一個大規模的移民過程。到十九世紀中晚期,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后裔,經過長期生息、融合,已逐步形成一個“四川人”的地方認同,同時也帶來了文化和學術上更為強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直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四川在全國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中,都還處在一個邊緣位置,被視同“異鄉”;直到三十年代中期,隨著國難日亟和國家政治統一進程的加快,其地位才得到提升。不過,這也把諸多新的政治、社會和學術力量引入川中,導致一系列復雜變化。本書透過對晚清民國四川社會與文化史上幾個片段的勾勒,試圖對中國近代的地方、國家和認同進行更深入思考,尤其希望凸顯“全國地方性”和“地方民族主義”這兩項相輔相成的文化現象的重要性。
本書單經授權選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點擊下方標題查看更多2016年度好書榜匯編
深圳讀書月2016年度十大好書 首屆大鵬自然好書獎2016年度十大自然書 南方都市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 中華讀書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 中國教育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 中學生閱讀2016年度好書 華文好書2016年度十本評委會特別獎 華文好書2016年度十大文學書 華文好書2016年度十大人文社科書 華文好書2016年度十大生活書 華文好書2016年度十大童書 豆瓣2016年度讀書榜單190種 人民出版社2016年度十大優秀學術書 三聯書店2016年度十本好書 中華書局2016年度雙十佳好書 社科文獻出版社2016年度十大好書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年度十大原創好書 浦睿文化2016年度好書12本 中信見識城邦2016年度十大社科書 生活書店2016年度好書23種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度藝術好書 2016年《當代》年度五佳長篇小說 理想國2016年度十大好書 父母必讀、紅泥巴2016年度十大童書 2016年首屆圖畫書時代獎 2016年度當當童書榜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年度15種好童書 海豚繪本花園2016年度十大繪本 蒲公英童書館2016年度15種好童書 颶風社2016年度童書15種 接力出版社2016年度十大童書 2016年度傅雷翻譯出版獎 2016年美國國家圖書獎 紐約時報2016年度十大好書 紐約時報2016年度十大童書 出版商周刊2016年度十大好書 —END— 出版機構或作者來信來稿請發greentea@188.com 綠茶書情|閱讀需要分享 ID:greenteabooklist 綠茶書情|文藝連萌成員 文藝連萌|覆蓋千萬文藝生活實踐者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107/83126.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