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滄海也會遺珠
簡歷,是如此重要,它是獲得一份滿意工作的敲門磚,但不同的簡歷敲門的聲響可不同。
這樣的決斷難免會有滄海遺珠之憾,但若是有一份簡歷在市井的瑣碎之音中發出隆隆的戰鼓之聲,它還會成為遺珠么?
是什么?關于你的單頁廣告
簡歷,是你的自我介紹?不,它是你的廣告傳單。
啊~哦~?簡歷怎么會像是你走在路邊隨手接到的那些廣告傳單,那些傳單你瞄上一眼,不感興趣,路過下一個垃圾桶,隨手扔了進去。大部分的簡歷和這些傳單的命運差不多一樣,只是你不需要站在真實的路邊去發,而是站在互聯網的路口去發,而互聯網上有很多這樣專門發簡歷的路口,俗稱招聘網站。
為什么是單頁?你會發現你收到的傳單都是單頁的,幾時你收到還需要翻頁的傳單,或者干脆厚厚一本?一眼打動不了人,再多也是浪費了。一頁足矣。
那么這一頁上應該有些什么?
怎么做?獨一無二的你
看了你的簡歷我就想知道,你做過什么?看看技能、經歷與崗位需求的匹配度,然后再問問你是誰?你通過簡歷散發出來的味道是什么感覺,我愿意和這樣的人一起共事么?
為了滿足上面的需求,一份簡歷的最少必要內容包括:
-
個人信息
-
姓名
-
年齡
-
手機
-
郵箱
-
教育經歷
-
博士
-
碩士
-
本科
-
工作經歷(最匹配職位需求的,挑選出來的 TOP3 的項目)
-
項目1
-
項目背景上下文(場景、問題)
-
你在其中的角色(職責、發揮的作用、結果度量)
-
與此項經歷有關的知識與技能(技術棧)
-
項目2
-
項目3
-
附加信息
-
博客:持續有內容,不碎碎念
-
開源:GitHub 持續 commit
-
社區:有一定專業影響力的
-
書籍:用心寫的
-
演講:行業大會級別的
-
專利:湊數的就算了
-
論文:學術界比較有影響力的
-
愛好:真正的興趣點
關于「個人信息」和「教育經歷」就不多說了。「工作經歷」部分突出重點項目,按時間維度和與職位需求匹配度高低來區分,時間上越是近的且匹配度越高的越是詳細寫,而時間上比較遠的可以略寫,匹配度低甚至不沾邊的就別寫出來了。可以長期定期維護一份個人簡歷中工作經歷的全集,根據每份職位的需求去臨時定制子集。
另外,項目經歷中無需寫軟件環境、硬件環境、開發工具之類的。招聘官在乎的是你會做什么菜(有什么技能和能力),而不關心你用的什么廚具 —— 菜刀、鍋鏟。
如果是學生,缺乏工作經歷,那就寫寫獨特的學習或實習經歷。同學們大家都共有的經歷就不要隨便寫上去湊數了。對于學生,看重的是通用能力,學習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對工作的態度和熱情。如果沒有區分度高的經歷,那么有作品也是很好的。
關于技術棧部分的技術術語,很多程序員不太注意。比如,把 Java 寫成 java 或 JAVA,Java 已是一個專有品牌名詞,大小寫要完全符合,這一點和 iOS 類似(i 小寫,OS 大寫)。另外,像 HTML,CSS 則全部大寫,因為這是多個單詞的縮寫。一些小小的細節就能讀出你的專業性和散發出來的味道。最后,技術術語不是羅列得多就好,不是真正熟練的技能,不要輕易寫進簡歷。
講完了內容方面的注意點,還需要注意的就是外觀了,外觀包括兩個部分:格式和樣式。
關于格式,我收過的簡歷很多都是 Word 格式,但我的電腦上沒有 Word。我也收到過 Markdown 格式的簡歷,但那是一個 HR 同事發現她的電腦不識別 .md 后綴的文件名時轉給我咨詢下怎么打開這樣的簡歷。所以,關于格式就用 PDF 吧,擁有最好的跨平臺兼容性。
關于樣式,還記得前面描述的那個滿桌簡歷的場景吧,這樣的情景下,一份獨特的外觀就足夠吸引人拿起來多看幾眼了。而如何獨特,這是發揮創意的地方,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創意不要影響簡歷的可讀性。最好是自己設計一種樣式,一個能散發出你的特質與味道的樣式。
如果你還沒有作品,那就把簡歷當作是第一份作品,而作品是你品味的體現。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