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中國在美留學生情侶,在一次回國探親過斑馬線時,男同學大步流星闖過了紅燈,并洋洋自得地對女友說,你連紅燈都不敢闖,還能干成什么事?而女友則認為,你連紅燈都敢闖,還有什么事不敢干。就因為過斑馬線雙方引發爭論,一對情侶分道揚鑣。據說留美的那個男學生后來因違反交通規則出了車禍。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如同行車,紅綠燈前看誠信,行車道上看品行。
做人要想著別人,行車要想著安全。一個人如果僅僅為自己活著,如同形尸走肉,活著還有什么意義?正如一首歌里唱道:“只要人人都付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人是相互支撐、相互依靠、相互扶持的,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只要你幫助我、我幫助你,大家齊心協力,沒有不能克服的困難,沒有邁不過的坎。“車輪一動,思想集中”。行車安全連著你我他,行車時如果心中沒有裝著別人,出車禍是遲早的事。行車不講安全,在危及別人生命的同時,也必將使自己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十次事故九次快,大部分交通事故都與開快車不講安全有關系,要知道行車想著安全,既是對他人負責,也是為自己負責。
做人要講誠信,行車要講規則。《狼來了》,是兒時伴隨我們睡覺的枕邊寓言故事,故事雖然簡單,但富有教育意義。是民間口口相傳下來的,教育孩子要誠實,不要撒謊。近期媒體爭相報道的河北“油條哥”劉洪安,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熱議,說明當今社會誠信缺失已到了危險的邊緣,地溝油、毒奶粉等事件一再曝光,讓人們對任何東西都不敢完全相信,這是社會誠信缺失造成的惡果,可見人講誠信多么的重要。行車時面對紅綠燈時,是按提示行車,還是勇闖紅燈,這同樣體現了一個人的誠信問題,行車時如果不能遵守交通規則,有時候付出的是生命的代價。行車時遇到紅燈莫亂闖,寧等三分,不搶一秒,這既是對規則的遵守,更是踐守誠信的諾言。
做人要學會謙讓,行車要學會讓道。歷史有一個“六尺巷”的故事發人深省。據說清代桐城有兩戶鄰居因巷子起紛爭,巷道南側原為清大學士張英府邸,北邊為吳氏宅。因吳氏占用宅旁空地,張氏家人馳書于都求助。張英批詩一首寄回。詩云:“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遂退讓三尺,吳氏感其義亦讓三尺,故成六尺巷。如今六尺巷已成了中國民族和睦謙讓美德的見證,真可謂是“退一步海闊天空”。行車也是同樣的道理。在行車過程中,如果不按照交通規則行車,交通擁堵現象將會更加突出。行車既要講安全,更要講謙讓,如果行車你爭我搶,你不讓我,我不讓你,最終誰也動不了,堵死在一條道上。反之,相互謙讓道路將會更加順暢。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70115/8822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