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看了下上一次正兒八經在這里寫文章應該是上個月了,而這期間我都一直“荒廢”在自己的自媒體夢里……

上車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一個朋友那里得知有這樣一個平臺叫企鵝號,帶著一份好奇,我問了他有關這個平臺的事兒,得知也是一個內容運營平臺。
顯然,本著對于寫東西的一貫好感,讓我想去這個平臺看看,加之有利益驅動——閱讀量折現,讓我頓時干勁十足,躍躍欲試。

應該就是當天晚上我就去注冊了賬號,開始了我的企鵝號新手期之旅。登錄進入平臺后臺,我看到了各大運營模塊,有內容素材配置的,有各項指標數據統計的,還有與讀者交互管理的,同時還有一些畫大餅的管理模塊比如各種激勵計劃和支持原創獎勵等等。恍恍惚惚的我,仿佛看每個模塊都有大量的通知,有99+的訂閱,99+的評論……

開車

當然剛開始,已經做好心理準備,打算扎扎實實的寫幾篇文章試試水,因為之前這位朋友已經打過預防針,這些自媒體平臺偏重新聞娛樂,科技技術類未必有受眾。

實踐證明這句話一點不假,推薦量不多,閱讀量也少,互動量更是微乎其微。一般來說,閱讀量占到推薦量的10%。每天看這個后臺成為我生活的有一大樂趣。但是我覺得這還不夠……

在網上搜羅各種雞湯文時,我發現這種自媒體平臺不僅僅有企鵝號,還有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魚號等等。考慮到實踐和自我克制,我又只登陸了今日頭條和百家號并依次成為新手期的一員。

那段時間,我在各大自媒體平臺之間穿梭,最終發現今日頭條是最有溫度的,技術類文章受眾相對較多,從評論和私信也可以發現有一些it從業者在用頭條。于是,大部分時候,這個平臺成為了我文章的首發平臺。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一發,單槍匹馬并且不愿意做知識搬運的“自媒體人”的我,每天必須有輸入,這樣才能在文章中有輸出。

翻車

白天在工作的齒輪上運轉,晚上切到自媒體的齒輪上運轉,一直靠著美好的期望和信念在前行。直到——企鵝號轉正過一個月和頭條號一直沒有轉正。

企鵝號轉正完過了一個月之后,意味著我寫的文章會因為閱讀量可以轉化為錢了。沒錯,這本該讓我更有動力,但是扒開光彩奪目的窗戶,我猛然發現里面的裝飾就是一副家徒四壁的景象。十幾萬的推薦量,一千多的閱讀量,幾分錢。一次正準備寫下一篇,媳婦說,給你5毛錢,別寫了。

頭條號則遲遲沒有轉正,其轉正有兩種,一種是人工篩選,一種是滿足條件自動轉正。有一個指數達到650則可以轉正,我的巔峰是620,在同類排名中是前4%。后來,慢慢的夢醒了,指數也降了。期間,一個用戶體驗和問題反饋讓我心也涼了半截。因為一些指標達到條件,我可以有自運營廣告的權力了,于是我興高采烈的跑到相應模塊,發現這就像在大上海的大繁華的背景下,突然找到了一片居民區,而這些人住的都是土房子……

后來這一段時間,我出于一個真空期,各大自媒體基本沒有新發文章,這里也沒有走心的運營,直到今天媳婦在問我最近沒有更新文章了,我覺得這段調整的時間已經夠了。

一點思考

  • 自媒體人很辛苦,需要收集素材,挑選素材并整合發布素材,在每個細節上下工作,把一篇內容做到極致
  • 自媒體人很懂你,需要了解用戶的需求,高效精準命中讀者受眾的需求點和痛點,每時每刻都想扮演你肚子里的蛔蟲
  • 自媒體平臺很智能,低級搬運工級別的自媒體人想發送過時和互聯網重復的文章比較難,其能夠識別并將其阻止在你發布前
  • 自媒體平臺很貼心,他能引導你一步步走向輝煌,從新手到轉正,從轉正到有收益,從有收益到各種特權和屬于你的標簽,讓你覺得這條路走一輩子都走不完,陷入了升級打怪的生態圈
  • 自媒體圈還可以更好,有了當前的生態,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但是質量確實層次不齊,同時也存在大量重復以及相近的內容存在,對于一線用戶的體驗還有待提升。
    是時候,收拾好自己,重新出發了……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