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對于大多數習慣由政府配給、喂食的朝鮮人來說,朝鮮好比動物園,而韓國就像“叢林”,充滿機會和掙扎。

原來的朝鮮通已被封。請繼續關注并置頂朝鮮通二世,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謝謝大家的不舍不棄。

朝鮮士兵步行穿過38線雷區投韓

9月29日上午10時,一名朝軍士兵從軍事分界線(三八線)中東段越境投奔韓軍。這名士兵并未帶武器,韓朝兩軍也沒有引發交火或鳴槍示警。

目前,韓軍正在調查其投誠動機,并將與情報機構等開展聯合審訊。

一般來說,朝鮮為防止前線官兵叛逃韓國,一般都會安排干部子女或通過了思想審核的官兵。可以想見:這名士兵的叛逃將會給其家人帶來什么。

每個脫北者都抱著向死之心:士兵冒生命危險穿越38線叛逃,從板門店停火協議以來,極為罕見。上一次北朝鮮士兵越界叛逃,發生在2015年6月。 

幾乎全部的脫北者都是選擇越境到中國,然后通過老撾、緬甸或者蒙古進入韓國,而不選擇越過38線。

因為38線是世界上監視最為嚴密、最危險的軍事邊境線。按照協定,非軍事區是北緯38度線為基準,南北各撤退2公里的區域。全長248公里,共有1291個黃色的界標。

這名士兵是步行進入韓國一側邊境線非軍事區的。而在朝鮮一側,為了防止軍民逃南,朝鮮布埋了幾百萬顆地雷和密布的鐵絲網,到目前雷區已炸死數十人。

從韓國往朝鮮境內瞭望,所能看見的山地上都是光禿禿的,沒有一顆樹。這是因為防止難民借助叢林入境韓國。 

板門店附近的韓朝邊境,巨幅國旗遙相對望,韓國的國旗懸掛在100米高的旗塔上,而朝鮮的國旗則在160米的旗塔飄揚。這面國旗長達30米,懸掛在相當于50層樓高的地方,號稱世界第一旗。兩旗塔之間,60年來自然是無人敢進入。

在朝鮮的旗塔下面,是一個個由一排排規劃整齊的別墅小樓構成的村莊,這便是“和平村”,韓國稱之為“宣傳村”。

為了避免居民南逃被地雷炸死,慈愛的元首做了體貼而又周到的安排:這些“和平村”禁止村民居住,常住居民僅限若干負責升降旗的工作人員和維修工人。

可見,這名士兵簡直是在用繩命在叛逃啊!

不過理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從2010年至今年8月底,74名朝鮮軍民沒有通過第三國、選擇直接越過分界線投奔韓國。朝哥為他們的勇敢跪服。

這名士兵投韓的第三天,韓國總統樸槿惠在參加韓國建軍節紀念儀式時罕見向朝鮮民眾喊話,表示歡迎朝鮮人民脫北,韓國將敞開自由的懷抱。

樸槿惠在講話中說,她很清楚朝鮮人民每天所面對的“可怕現實”。“包括自由、民主、人權和福利在內的普世價值是你們應該享受的寶貴權利。”

“我們打開大門,給朝鮮人民,追求希望和人生,期望他們隨時前來韓國的自由領土。”

趟過雷區、來到自由的韓國只是起點。對于大多數習慣由政府配給、喂食的朝鮮人來說,朝鮮好比動物園,而韓國就像“叢林”,充滿機會和掙扎。極權統治、饑餓、閉塞帶來的傷害依然揮之不去。 

“叢林”生活的開端

多數脫北者會將韓國視為最終目的地,不只是因為語言相通,韓國政府也為脫北者提供庇護。韓國憲法明文規定,大韓民國的領土包含整個朝鮮半島及周邊島嶼,因此也賦予朝鮮人民公民權。 

在抵達韓國后,脫北者將被送往安置地點一至兩個月,交由國家情報院和統一部問訊,并進行健康檢查。在確定脫北者并非朝鮮間諜后,他們必須進入為其設立的特殊培訓機構統一院(Hanawon),接受12周的身心理輔導,學習在韓國生活的基本須知,并獲得就職咨詢和培訓。離開統一院后,脫北者將能獲得教育、就業、住所、社會福利等補助。 

即使如此,適應韓國社會仍是一個艱難緩慢的過程。進入韓國社會的脫北者可能受到當地民眾的歧視或就業困難。脫北者金伊凡稱,他在年幼前往韓國時便努力矯正朝鮮口音,從未向旁人透露自己的來歷:“朝鮮人經常因為出身受到歧視。我不想讓朋友或周遭的人們得知我來自朝鮮,使他們覺得我是下等人。”

脫北者必須學習適應如何在資本主義經濟和民主社會中的全新生活,而韓國民眾雖然逐漸習慣重新定居在韓國的朝鮮同胞,但仍未做好接受大批脫北者的準備。 

國際組織認為,韓國政府必須傾聽脫北者及公民團體的意見,確定頒發的補助款貼近朝鮮定居者的需求,并提升韓國民眾包容脫北者的意識,同時強化反歧視法規。人權團體也呼吁國際社會,對更多的朝鮮難民伸出援手,并與韓國政府合作,給予其所需的幫助。

脫北者遇到的第一個壁壘就是語言障礙。即使逐漸熟悉詞匯,也改不掉朝鮮口音。一位脫北者無數次跟著廣播說話,最后終于領悟了其中的一種道理。他們發現的差異就是,在首爾話中,“第一個音節語氣適中,第二個音節迅速提高音調,第三、第四個音節逐漸下降,最后帶有撒嬌的語氣”。

脫北者遇到的第一個壁壘就是語言障礙。即使逐漸熟悉詞匯,也改不掉朝鮮口音。一位脫北者無數次跟著廣播說話,最后終于領悟了其中的一種道理。他們發現的差異就是,在首爾話中,“第一個音節語氣適中,第二個音節迅速提高音調,第三、第四個音節逐漸下降,最后帶有撒嬌的語氣”。 

窗戶下的鞋

對于很多脫北者來說,韓國是“叢林”。到處都有針對他們這些不懂人情世故的人設下的陷阱。 

根據韓國統一部消息,截至2014年底,來韓國生活的“脫北者”人數達到27518名,具有醫療、教育、法律、軍事、信息通信等專業能力的“脫北者”數量是533名,但其中在相關領域就業的人數僅占10%,其他人只能打零工或在餐廳工作。

脫北者姜某,最近每晚都會到京畿道各家KTV當服務員。姜某說:“如果要給還留在北韓的家人寄錢,并支付中間人手續費,僅靠在餐廳掙到錢還不夠。即便這樣,像我這樣的年齡也無法再重新學什么東西。”

脫北者楊某每當想起在京畿道某小規模制造企業工作時所經歷的事情時,就會悲痛不已。楊某說:“工作時如果出現問題或意見沖突,其它人就會說‘因為你是北韓人才會這樣’。我以為學歷不高且在社會上屬于弱勢群體的他們能夠理解我們的處境,但事實卻截然相反。”

韓國脫北者人數突破1000人是在1999年,而突破1萬人是在2007年。統一部官員表示:“自1948年韓國政府成立以后,一直在管理脫北者。脫北者人數首次突破1萬人耗時59年,但再次增加1萬人僅用了3年時間。”

在韓脫北者,出身中朝邊境的咸鏡道最多,達到77%。其次為平安、慈江和兩江道等中北邊境地區。這是因為,比起平安南道的鴨綠江,咸鏡道的豆滿江(中國稱鴨綠江)寬度較窄,且水深也比較淺,因此相對容易渡江。 

從脫北者的性別來看,女性占68%,達到男性的2倍。過去男性脫北者多于女性,但從2002年開始,女性脫北者人數超過了男性。從脫北者入境時的年齡段來看,30多歲的最多,達到33%.其次為20多歲(27%)、40多歲(15%)、10多歲(12%)等。

據調查,脫北者的生活水平要低于一般韓國國民。統一部稱,脫北者的平均月薪為127萬韓元(約合7500元人民幣),工作領域以勞務(31.5%)和裝置與機械操作(23.2%)為主。脫北者的工作率和雇傭率分別為48.6%和41.9%,這是一般韓國國民的70%至80%。

脫北青年也希望通過大學教育在韓國社會站穩腳跟,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他們而言,去學校上學既是機會也是掙扎。 

正在延世大學就讀的脫北者金某說:“韓國學生不會明白脫北學生因英語而承受的壓力。在3名脫北者學生中有1人中途退學,并有40%休學,其原因就是英語跟不上。”

但無論如何,脫北者都非常努力地去適應和自立。“即使因為是脫北者被無視10年也不要生氣。可以依靠朝鮮的精神去生活,但必須按照韓國的方式生存。拜金主義和弱肉強食并非大韓民國資本主義社會的全部……”這是脫北者之間流傳的“適應韓國社會的11個守則”。這體現出他們想要最大限度地積極看待韓國社會的態度。 

由于貧困導致的營養不良,也意味著許多年輕脫北者的身體發育不良,這使得他們很容易成為校園霸凌的目標。其他一些年輕的脫北者還在承受著過去朝鮮生活或逃亡過程帶來的精神創傷。

一些脫北學生害怕睡覺時關燈或者關門,其他學生則有一些奇怪的習慣,比如說睡覺時把鞋放在身邊。在他們逃離朝鮮、抵達中國后,許多學生都把鞋放在窗戶下,時刻準備著能夠快速逃脫警察的抓捕。 

揭秘韓國脫北者收容中心

統一院,全稱北朝鮮離脫住民定著支援事務所,習慣上也稱:脫北者安置中心、脫北者收容中心。是韓國主要的脫北者再教育機構,1999年8月建于京畿道安城市。

統一院兼有培訓學校和中途客棧性質,旨在通過3個月的全方位培訓,使脫北者適應韓國生活,并融入韓國社會。

“統一院”里的朝鮮女子在公用電話亭打電話。

所有脫北者進入韓國后都要在統一院接受為期3個月的社會適應性訓練,之后將得到政府發放的租賃公寓(相當于1300萬韓元,約合7萬元左右)和6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萬多元)的安置支援金,以及職業培訓補貼和取得資格證補貼等。然后他們將被安置到韓國相應地區去居住。安置中心的大門,門前有警衛把守。

 韓國京畿道安山市的脫北者安置中心“統一院”。 

“統一院”脫北者電腦教室。 

“脫北者”抵達韓國后,首先要接受韓國有關方面的調查,以弄清他們的個人情況、出逃韓國的動機和意圖,以及在第三國期間的活動,同時還要從一些“脫北者”那里獲取有價值的各類情報。由于出生在世界上最封閉的國家,“脫北者”要在安置中心接受為期3個月的速成培訓,以適應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韓國生活。

 

“統一院”的餐廳一角。

脫北者”正在上廚藝課。有“脫北者”抱怨,統一院的培訓項目更多的向朝鮮人灌輸韓國文化和資本主義優越性,而不是傳授如何在韓國謀求生計的工作技能。  

“統一院”的脫北者子女。

這些過去習慣于由政府對食物和生活必需品進行配給的朝鮮人,在短暫幾個月后,將被迫與韓國人展開競爭。所有的“脫北者”都是帶著憧憬開始新生活的,但不久大多數人又將跌入了殘酷的現實當中:他們沒有出色的工作技能,甚至連韓國話都要重新學習,而且經常被韓國人視作為二等公民。

 

“統一院”里的脫北者子女幼兒園。

安置中心亦設有學校,為“脫北者”的子女提供教育。這些“脫北者”的后代,或許能真正融入韓國社會。

 

“統一院”的脫北者宿舍。

 

“統一院”里脫北者母女。

 

 正在上韓語課的朝鮮學生。

位于首爾南部的安城市,一些從朝鮮流散到韓國的中學生正在上韓語課,他們將在這所特殊的學校里,學習象其他同齡人那樣理應非常熟悉的事情,比如如何使用手機,上網等。

 學生在體育課上進行籃球訓練。

 脫北少女李日芯,大元國際中學讀書,她的夢想是成為檢察官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紀錄片:脫北者李海蘭在韓國生活的10個月 

 她并不知道朝鮮的社會體制如何壞,只知道生存艱辛。

 16歲的李海蘭逃離了生她養她的朝鮮, 來到了韓國,她是所謂的“脫北者”。在韓國沒有親人的她,在KTV里找不到一首她知道的歌曲,語言也不相同,經受著文化習俗的差異以及對于故鄉止不住的思念,NHK這部紀錄片記錄了這群堅韌少女的10個月的生活。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2947.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