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附子、川烏頭、防風各二兩(各60g),凌霄花、躑躅花、露蜂房各一兩(各30g),豬脂三斤(1500g)。
【制法】上件細銼。用豬脂三斤煎煉,看藥黃焦,去渣候冷,收瓷盒中,備用。
【用法】蘸取適量藥膏在皮損處摩擦或按摩,每日2次。
【功效】解毒驅風,理血消斑。
【主治】白癜風等。
【組成】豬牙、皂角、紫背浮萍、白梅肉、甜櫻、桃枝各一兩(各30g)。
【制法】上藥焙干,兌鷹糞白三錢(10g),共研為細末。
【用法】每日早晚用少許,放在手心內,用水調濃,搓面上,良久,以溫水洗面。
【功效】散風消斑,理血養顏。
【主治】雀斑等。
《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中外用時珍正容散主治雀斑:“生于面上,其色淡黃,碎點無數,由火郁于孫絡之血分,風邪外搏,發為雀斑。宜常服犀角升麻丸,并治一切粉刺、酒刺、靨子等證。外用時珍正容散,早晚洗之,以澤其肌,久久自愈。”
【組成】硫黃、白礬(并細研)各一兩(各30g),硇砂(細研)、白附子各半兩(各15g),附子、雄黃(細研)各七錢半(各23g),蛇蛻一條,清油四兩(120g),黃蠟二兩(60g)。
【制法】上藥共為細末,再研令勻,備用。將清油煎三五沸,然后下蠟攪勻,再加入藥末混勻成膏。
【用法】每次取適量藥膏涂敷于患處,每日3次。
【功效】燥濕解毒,散風消斑。
【主治】紫癜風(扁平苔蘚)等。
【組成】甘松、山柰、細辛、白芷、白蘞、白及、防風、荊芥、僵蠶、山梔、藁本、天麻、羌活、獨活、陀僧、枯礬、檀香、川椒、菊花各一錢(各3g),紅棗肉七枚。
【制法】以上群藥共為細末,用去凈弦膜肥皂一斤,同捶作丸,如秋冬加生蜜五錢(15g),如皮膚粗槁加牛骨髓三錢(10g)。
【用法】每日早晚洗患處。
【功效】消斑美白,散風養顏。
【主治】雀斑、黧黑斑(黃褐斑)等。
《外科正宗》中外用玉容丸主治女人面生黧黑斑:“黧黑斑者,水虧不能制火,血弱不能華肉,以致火燥結成斑黑,色枯不澤,朝服腎氣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漸退。兼戒憂思、動火、勞傷等件。”(注:與“黧黑斑”類似的主要有黃褐斑等)
【組成】川烏頭、芎、川升麻、防己(去皮)、黃柏、藜蘆、黃連、白礬(細研)、雄黃、雌黃(并細研)、胡粉各半兩(各15g),巴豆、杏仁各十四粒,松脂、亂發各如雞子大。
【制法】上藥(除雄黃、雌黃、胡粉、白礬外)銼如大豆粒大小。用豬脂二升并藥同煎,以亂發消盡為度。綿濾去渣,后入雄黃、雌黃、胡粉、白礬,攪勻,收入瓷器中。
【用法】每用涂于瘡上,一日至夜三次涂之,每次以熱鹽湯洗過,然后更涂之。藥勿令入口、眼。
【功效】解毒燥濕,收斂消斑。
【主治】烏癩及諸癩遍身生瘡,及多膿血。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皮膚病中醫外治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鄧丙戌編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于網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jiankang/20161219/73889.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