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2009年10月31日,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聯合《新安晚報》發出一封公開信:讓我們直面“錢學森之問”!

他們說:“幾天前,我們滿懷悲痛送別了錢學森老人。作為一代科學大師,錢老對國家民族、對科學研究、對青年人才、對科學道德的摯愛,感動了全民族。他的崇高人格和科學精神就像一座燈塔,照亮后人前行的路。連日來,人們在緬懷和追思中,不時會被錢老提出的一個問題所震撼——‘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個被稱為‘錢學森之問’的問題,已引起上至國務院總理下至普通學生的深思。它是沉重的,也是不容回避的。 ”

錢學森對新中國的影響巨大。搜索維基百科對他的描述,發現在1949年加入美國籍,但不久因麥卡錫主義波及,被驅逐出境。但歷史的吊詭就在這里,他因此成為中國“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事業的“總策劃”、“總設計師”、“總工程師”,做出了關鍵性的、歷史性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時至今日,即使不算不斷被提起的“錢學森之問”,尚有相當規模的“錢學會”運轉,里面包納有一批聲明顯著的學者。但這個人真的像我們所理解的只擁有那樣簡單而偉大的一生么?

這當然并不真實。事實上,在這個世界上,也從來不存在一個毫無瑕疵的義人,錢學森也是一樣。比如,1958年,在大躍進前后,他曾先后發六篇文章證明土地可“畝產萬斤”。他的說法以科學方式論述:

我們相信在一畝地上一年產20萬斤干物質是可能的。像稻、麥等作物,我們可以算總干物質的1/5是籽粒,4/5是莖桿。那么只要我們也做到20萬斤干物質,一畝稻、麥地的年總產量就可以達到四萬斤谷子!這在今天自然還是一個理想,但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理想。

計算方法在晚年再加修正,認為可達32噸,由于對自己計算能力的自負,他因此對此終生未悔。然則不可否認,在當時的環境下,這樣的言論卻間接造成了災難。

1978年,上海《自然雜志》的科技期刊在其創刊號上發表了什么是氣功外氣屬性的文章。1979年9 月發表了“耳朵認字”的“考察報告”。這件事得到時任國防科委科技委副主任的錢學森的關注和支持。他專程訪問了《自然雜志》,給他們鼓勵、打氣,在1981年的《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論述系統科學、思維科學和人體科學。按論文所述,他的“人體科學”包括三項組成:人體特異功能、氣功和中醫,而氣功又是中醫的核心。

錢學森還多次出版專著,最全的是由上海交大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字數達108萬。他一直堅持此為科學,并直到他去世。但在實踐中,這些大半都被證明是偽科學。

這才是一個人的完整一生。

當然還有。不獨中國,在歐洲,牛頓喜愛煉金術,在他生命最后的三分之一時間里幾乎放棄了科學,每日研究《但以理書》計算世界末日,并終其一生以科學證明上帝的存在。哥白尼并沒有奠定日心說的理論,布魯諾則因為精通魔法,由此得到了一些王公和城市的長期庇護,他至死沒有放棄魔法。開普勒是占星師,維薩里后來承認自己解剖人體是罪過,為了去耶路撒冷贖罪,最終死在半途。海爾蒙特認為在他觀察到的現象中,都是“指引精靈”的功勞,而化學反應實際是雌雄原理作用。至于數學和地理非常出色的科學家卡達諾,則非常善于預測未來,并不幸預測準了自己的死期。

這些都是舉世矚目的大科學家,我們每每相信他們是睿智的正確的,但世界的發展往往出乎我們意料。我們很難明白他們身上存在的無法解釋的矛盾,但很顯然,在每一個時代,都有蒙昧主義的概念,它們不在意是否降臨到偉大人物的頭腦。

因此,在這個世界,我們一定要學會辨別。我們雖有理性的自負,但最終不能改變事實真相。一定要知道,現在不會有任何人可以化身真理,每個人都會犯錯,對于狂熱的、流行的、所有人都追捧并以之為時髦正確的東西,要永遠保持警惕。

就像圣經所說,在末世,魔鬼也會化作光明天使的模樣,收攏他的信徒。因此,這所有的蠱惑,都要關注它的細節。無論是以科學之名還是以未來之名,無論以多么宏大的面貌出現,他們都不可能把謊言說的絕對完美。而發現隱藏在暗處的細節越多,就會得到更多的破綻。

我們看待一件事或者一個人,總要留心,多多觀察,多多思考,而不是多多相信,并成為被魔鬼收割的靈魂。古人說,君子“訥于言,敏于行”。我們也要如此,“聽其言,觀其行”,對于“好話說盡,壞事做絕”者,定要遠離。

在我看來,我們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充滿灰色,而“灰色長青”。

平安。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031/28144.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