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導讀:分辨心是一種痛苦的根源,在大部分不需要分辨的地方,就放棄分辨,低頭做事就好了。出現困擾的時候,就反思一下,是不是起了分辨心,如果確實如此,就調整下,很多事情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 www.xinli001.com
小時候大家都看過《西游記》,如果我問你,西游記師徒幾個人誰最厲害,一般人都會說是孫悟空最厲害,他有火眼金睛嘛。后來長大了發現,其實最厲害的還是唐僧,倒不是他會念緊箍咒,而是他沒有分辨心。
孫悟空的痛苦之處就在于,他一眼就能看穿妖怪,然后就要打死,后臺硬的還不能打死,然后生活就變得非常尷尬。一方面,要發現壞人,一方面要教育師傅,最后還要經常去請救兵,結果呢?有后臺的妖怪都還被接走了。唐僧就開森多了,只想著往西天取經就是了,也不管這人是人是妖,頂多在被下鍋前懊惱一下,錯怪了悟空而已,大部分時間,毫無煩惱,非常執著,特別堅定,你從沒發現唐僧有什么糾結痛苦郁悶和彷徨之類的。所以,唐僧似乎沒出什么力最后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就苦逼苦逼的辛苦一路,操心的不得了。
西方傳說也差不多,亞當夏娃的原罪就是吃了智慧果的果實,一下子有了智慧,知道的羞恥,也就是分得清好壞了,然后就被趕出了伊甸園。這個也就是佛教里面的分辨心了,也是痛苦之源。
編程序的人應該很多痛苦也在判斷上,所以判斷這個東西實在是人類最大的問題。我接到的很多問題也都是如何去判斷的問題,大家都想知道,怎么做最好,可以最省事,然后就陷入了痛苦之中,現在反思一下,這也是我一直沒能順利結婚的原因,太重的分辨心了。雖然準確的判斷是成功之本,但事實上,所謂成功的人,也都沒有想象中那么的幸福。
不過學佛這個東西吧,學深了難免消極,我也一般淺嘗輒止,避免一下子陷進去,就出世閑游去了,在這里我也有我的分辨心,并明確的知道自己應該去干什么。
所以我提出一個改良方案就是,了解到分辨心是一種痛苦的根源,然后在大部分不需要分辨的地方,就放棄分辨,低頭做事就好了。不要糾結于太多的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這個人值不值得交往,我怎么做可以出更少的力賺更多的錢之類的,這些分辨心,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困擾,浪費很多的思考資源。子曰,以德報德,以直報怨。耶穌曰,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大概都是一個意思,對我們好的人,我們對他也要好,對我們不好的人,我們按照正常做事的方法對他就好,既沒有必要去以德報怨,也更不必冤冤相報。
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并不是說分辨心是多么萬惡的東西,比如做投資,就必須有分辨心,去判斷這個事情是不是值得去做,當然,做投資的人也因此都是真的虐心。
在這里我只是告訴大家有這么一個東西,可能會帶來哪些后果,然后在什么樣的地方可以改良一下。畢竟大家不是唐僧,也沒有孫悟空這樣的幫手,如來這樣的后臺,皇帝那樣的結拜大哥,這個時候你還沒有分辨心,就接近傻了,只能寄希望于傻人有傻福了。當然,確實現實中也真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很多人傻得別人都不忍心坑他,比如天下無賊里面的傻根。
在重要的問題上,我們還是要有一點分辨的,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其實就完全可以不要了,什么叫無關緊要事情,對我來說就是和錢無關的事情,就不要太過于糾結認真,人家怎么說就怎么是吧,非要糾纏什么也是費力耗心,毫無意義。舉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比如你一個月賺一萬塊錢的時候,就可以對五百到一千這個額度的事情,不用太糾結了。該掏錢就掏錢,該請客就請客,不要吃飯到最后,都虐心的難受,提心吊膽自己是不是要買單。這樣會釋放你很多心力,也就更有余力去做思考別的事情了。
因為這個我做的也不好,大家也不要對自己太苛刻,出現困擾的時候,就反思一下,是不是起了分辨心,如果確實如此,就調整下,很多事情往往就迎刃而解了。
文/宗寧(微信:萬能的大熊,zn10961242)
心理延伸
會員測試:你是哪種評判者?
心理FM:我想念你的多種方式
心理講座:獻給童年霸凌受害者的詩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inli/20161107/42484.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