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一句話透露美分裂中國的三大殺手锏
2012年03月14日 0:44
基辛格:美國尼克松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務卿,福特政府國務卿。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并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福特總統贊他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勛章。是著名的戰略家和戰略實施者。他和尼克松訪華給周en來要的唯一禮物:毛ze東文選,他的學生必學一門功課。 毛、周鎮住基辛格:周總理在第一次基辛格秘密訪華時就敢批評他:美國侵略越南是非正義的,給越南人民帶來了災難,您們應趕快從越南撤軍。當時基辛格是畢恭畢敬的細聽接受。基辛格說過:“毛ze東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見證,他身上發出一種幾乎可以感覺得到的壓倒一切的魄力。我的孩子們談到流行唱片藝術家身上有一種“顫流”,我得承認自己對此完全感覺不到。但是毛ze東卻的確發出力量、權力和意志的顫流。”尼克松和基辛格回國后辦的第一件事就是:從越南撤軍。毛周二人能鎮住基辛格他才不會胡作非為,因為毛、周人格魅力和與人民同甘共苦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折服。“文ge”成功的抵御了美國的和平演變,蘇聯恰恰相反,被個人自由主義和民主個人主義分裂了。有人認為現在基辛格對中國友好,我更相信“他更愛他的祖國,美國!” 奧巴馬棋局:2009、12基辛格說:“我覺得他像一位象棋大師,同時開了6個棋局。可是,他一盤棋都沒下完,我很希望他能下完一盤。”奧巴馬是一個非常知人善用的總統,他的競爭對手他能招至帳下:希拉里、駱家輝、前總統克林頓(美國最會賺錢的總統)等等。可以肯定的說大多棋局是圍繞中國展開的。 中東棋局:從伊拉克撤軍,進駐阿富汗。阿富汗“街亭”式戰略要地,北拒俄羅斯,西鄰伊朗,東靠中國、巴基斯坦。伊朗進行制裁,控制發展,制裁的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了,美伊戰爭就開始了。 非洲霸權:利比亞戰爭同當年的克林頓指揮的南聯盟戰爭如出一轍,打著:“人權民主、打倒獨裁腐敗的大旗”。取得聯合國授權,其實只要戰爭開始,決議和標準也就形同虛設。北約多國部隊聯合打擊,將自己的戰爭經費降到最低,即實現了目標又對各國的軍事力量了然于胸。地中海戰爭打壓歐元讓美元再次堅挺。沒想到的是卡扎菲有勇有謀,外交、軍事樣樣在行,打不垮嚇不倒。燒殺搶劫的反對派就是一“阿斗”付不起來,利比亞的結局:分裂成東、西利比亞,因為利比亞的石油主要在東部。奧巴馬能讓卡扎菲當“非盟主席”,可以看出非洲已經對美國俯首稱臣。殺一儆百的目的已經達到,就軍事而言:只要美國一撤兵,英法立馬捉襟見肘。 東亞棋局:成立亞洲北約,前幾個月頻繁的美日韓東海、黃海軍演、美越南海軍演近期的美菲“肩并肩”軍演,菲律賓說:“戰至最后一兵一卒”,沒有美國他敢對中國說嗎?日本排放核污染也是說:“我們和美國說過了”,對我們這個給他捐助最大最多的鄰居不屑一顧,他的底氣同樣來自美國。現在東南亞最危險的是緬甸。緬甸一旦倒向美國,中國的石油輸入將是一個大問題。 中國南海棋局:南海多年前美國不屑一顧,現在不同了。消息披露統計:由美國人幫助越南,菲律賓在南中國海勘探開發的石油儲量超過了500億噸。這與中國27億噸儲量的大慶相比,接近20倍。越南30個,菲律賓10個,馬來西亞5個。美國有線新聞網(CNN)4月8日的報道稱,美國可能很快向澳大利亞派遣軍隊,以期待更方便的接近中國南海。在該地區,中國和其他太平洋國家之間存在摩擦。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威拉德還表示,利用澳大利亞現有的地位可以幫助提高美國在中國南海的地位。威拉德星期三在國會中也證實,澳大利亞方面十分樂意美國增加在澳洲的軍事活動。奧巴馬要將石油的閥門牢牢的控制在他的手中。 中美棋局:2010年基辛格說:“奧巴馬制定對華政策會聽我的意見”。美國對中國的策略: 1、民主個人主義入侵,雇傭中國專家學者繼續鼓吹:“中美是友好的、合作的、互惠互利的,國企要多合資、多利用外資,救美國就是救中國”,中國造成買辦制度、買辦企業、買辦技術,經濟技術完全依賴歐美。 2、糧食,轉基因糧食。美國政府財政補貼出口中國轉基因糧食,造成中國部分種類短缺或食品安全。 3、中國成加工廠,不平等交易,剝削壓榨中國工人農民。紡織品,一架飛機就換5億件襯衫,牛仔褲東莞制造美國賣24美元,在中國賣160美元;電子產品:蘋果手機中國制造24.4美元,在中國賣750美元,提供有毒原材料。 4、控制石油產量和價格,輸入美元隨意控制人民幣的發行數量:外升、內貶。造成物價飛漲,燃油價格飆升,人民的生活質量急劇降低! 5、培養私有制代言人:合資、獨資、銀行控股、外資銀行進入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大家看看政協、人大兩會代表大多是老板,你懂得!最后的結局:造成中國內亂。因為最堅固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你說呢? 中美戰爭:首先美國不會對中國的本土發動侵略,他會先打掉伊朗(石油)緬甸和朝鮮,完全孤立中國。恰當時機局部摩擦,中國的國債和貪官的海外資產迅速凍結,化為己有。卡扎菲和他的貪官就是例子。你說呢? 如何應對:鏟除貪污腐敗和浪費,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扎扎實實、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心連心、“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只有這樣才會在國家舞臺上我們的腰桿才能硬!會鋼鋼的硬! 但有專家卻幻想:中國施行西方社會體制和他站到一起,跟著他們走,美英法會“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不信!你信嗎? 點子牛的觀點有些片面,姑妄言之,姑妄聽之!錯誤之處,感謝賜教!寫這些東東,皆因愛國。
《專訪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 串場一: 在將近41年以前,也就是1971年的7月9號,當時擔任美國總統尼克松的國家安全顧問的基辛格,從巴基斯坦偷偷地、悄悄地借口說他因為食物中毒住院,其實他從巴基斯坦到北京來訪問。那么這次悄悄的訪問,7月9號他來,11號他走,打開了中國在近代史上跟美國交往的一個大門。當初這件事情曾經引起西方國家的轟動,也就因為這次,在聯合國討論中國政府重新入會的時候呢,我們成功地重新進入聯合國。那么當初打開中國大門,變成美國總統尼克松的馬前卒的基辛格博士,從此以后就成為中國的好朋友,所以我們今年2月曾經慶祝尼克松訪華40周年,事實上,他在1972年的2月21號訪華的,那么我們慶祝訪華40周年的時候呢,我們非常榮幸的能夠邀請到中國跟美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基辛格博士,來再度在我們《風云對話》節目里面,跟我們談一談,當年他的感受,以及基辛格對于我們中美關系最近的發展,他自己的看法怎么樣。我們認為,基辛格是在中國近代史上面,尤其現在談論中美關系最具權威性的一位人物。請看他跟我之間的第一段對談。 解說1: 這已經是基辛格博士在四十多年間內,對中國的第70余次訪問了。雖然已近89歲高齡,但基辛格走進錄影間時,仍然步伐穩健。這位被國人所熟知的老朋友,每次來到中國,都必會為中美兩國關系能夠平穩發展獻計獻策。而近年來,每當人們褒揚他的卓著貢獻時,他總是平淡地擺擺手。耄耋之年,基辛格不愿再耍沽名釣譽的把戲。面對四十年前自己初次訪華的那段經歷,他曾坦白地說道,“起初,我們對中國敞開大門僅僅是為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基辛格深知,他引導了一段史無前例的歷史進程。到了人生的這個階段,他愿為曾做過的一切擔負責任。 基辛格博士,回溯至1971年7月9日,您對中國進行了一次意義重大的訪問,從此以后,中國走向世界的大門就被打開了。回顧過去40年來的經歷,您如今有何感想? 那是一次超乎尋常的進步。我當時并未預料到中國早在1971年就已經發展到如此水平,雖然當時的中國仍然是一個較為落后的國家,但在政治方面,我希望中美兩國的關系能有所進步,并逐漸成為合作伙伴。這種情形在一定程度上已經發生了。在經濟方面,中國的進步十分神速。因此,如今兩國的往來已經與過去的狀況大不相同。 解說2: 1971年,基辛格時任尼克松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那一時期,美國正深陷在越南戰爭的泥潭中,而蘇聯已悄然在軍事實力上超過了美國。為了捍衛美國的主導地位,尼克松政府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采取了“緩和戰略”與“均勢外交”的政策。而提出這一行動綱領的,正是基辛格。是年7月,在基辛格秘密訪華后,尼克松總統隨即對外宣布將在來年初訪問中國。這一消息頓時在國際社會掀起軒然大波:美國一直頑固地反對新中國政府,從1950年起便在歷屆聯合國大會上都以“延期討論”為名,否決恢復中國合法席位的議題,而突然向中國靠近的策略,動搖了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指向。1971年10月,新中國終于取得了恢復代表權之戰的勝利,重返聯合國。那一年,基辛格成功破冰,為中美邦交正常化叩開了大門。 您提到“伙伴”這個詞,我們現在是關系很好的伙伴了嗎? 我們在某些領域仍然存在經濟方面的競爭。在一些領域里,由于中國的起步較美國稍晚,因此,中國不得不進入一個由其他人建立起來的經濟體制,所以雙方總會有爭執。但從雙方交往的程度上看,我認為兩國關系發展良好。 解說3: 應周en來總理的邀請,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乘坐著“76年精神號”飛抵北京。從華盛頓到北京,正常的航行時間雖然只有十幾個小時,但中美間的這次握手卻醞釀了數年時間。在機場迎接時,周總理說,“您的手伸過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來與我握手”;尼克松回應道,“一個時代過去了,另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在短短七天的正式訪問最后,28日,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了已由周總理和基辛格商榷起草好的《聯合公報》,為1979年兩國正式建交夯實基礎。 幾年前,一些學者曾說過:中國與美國應當成為兩股領導世界的力量,您認同這種看法嗎? 不,我認為兩個國家并不能領導全世界。中美兩國應當更加緊密地合作,更頻繁地交流,但世界上還有許多其他擁有和我們實力旗鼓相當的國家,比如印度和巴西,就不會聽從美國和中國的指示。但我認為,中美兩國間的往來的確應當更密切、更頻繁。 中美兩國究竟能走得多近呢? 這是兩個背景完全不同的社會。美國的作風十分務實,傾向致力于解決當前的問題。中國經歷了上千年的歷史,并認為任何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其實都是導致另一個問題的開端。因此中國更習慣于從理論和概念上去看待問題,而美國卻更務實。這就意味著兩國的往來有時會較為復雜。但整體來說,我相信兩國關系正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雙方也都清楚還有哪些問題有待解決。 解說4: 2011年5月,基辛格發表了他的新著《論中國》,書中記錄了四十年來基辛格與中國幾代領導人的對話實錄,還將包括中美建交中的互動、三次臺海危機、改革開放和鄧xiao平訪美等歷史事件的重要細節記錄在案。基辛格著述等身,他記錄過自己的白宮生涯,海量闡述過外交思想、策略,而唯獨這次,他更像是一位學者,用學術的眼光去閱讀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他談到了諸多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在書中告誡美國政府:“真正的蠢事是跟中國對著干”。 串場二: 歡迎回來。我們剛才和今年89歲、從我們中國人的立場來講,中國的習慣來講,他將近90歲的人了,跟這位中國近代史上面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基辛格博士來談一下,他回憶過去四十多年以來,他從促進了中美關系,跟現在的發展,我們大家也許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基辛格博士在最近這么多年以來,對中國的感情跟他對中國的了解是大家所認可的。那么接下來我們再請他就目前中美關系所碰到的各種磕磕碰碰的問題,我們請教他。 中美兩國在經濟和政治體制上都有區別,那么美國社會與政府是否仍然因為中美兩國的不同之處而感到困擾呢? 中國人和美國人思維方式的不同在于:美國人認為全世界應當是這個樣子,因此美國人具備著某種傳道士式的思維方式。而中國人則認為,如果你生下來的時候不是中國人,你就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中國人。因此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缺少類似的觀念。這就是兩國思維方式的差異。但雙方都必須認識到另一方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貢獻。只要你了解一下兩國所處理的問題的嚴重性,我認為兩國還是正在朝積極的方向邁進的。 我問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在過去兩年里,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因此許多美國政客就說:我們怎么能從中國這樣的共產主義國家借錢呢?這樣的政客只是少數人嗎? 不是。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我們的民主體制應該延伸至全球所有國家。因此有人問“我們為什么要從共產主義國家借錢”這種問題還是可能的。但其實我們并不只是在借錢,這些錢確實幫助了我們。但持這種觀點的人不多,這并非主流觀點。 解說5: 基辛格對中國的認知,正如一位美國網友在最受贊同的評論中所說:當你讀到《論中國》這本書時,“你會比98%居住在中國的人,以及95%居住在美國的中國人更了解中國”。這個數據或許有點夸張,卻最好地詮釋出了,基辛格是最有資格引導人們了解中國的美國人。 那么從您的觀點來看,您自然是最有資格對此發表評論的人,您認為中美兩國在未來的相互交往中應當注意哪些問題呢? 我們兩國需要尊重對方的重要性。我們不應該認為人們每時每刻都要遵從我們自己的觀念,而是應當做好準備做出讓步。我們需要共同警惕突發性國際事件,因為這樣的事件很可能在發生時并未牽扯到兩國中的任何一方,但卻仍然能從根本上影響到我們,乃至未來全世界的和平。因此中美兩國能經常就事態多發地區的問題進行交流十分重要,其次,我們還需要時刻準備著利用能帶來建設性進步的機會。比如在能源領域,如今我們得知了新型能源開發領域的存在,如果中美兩國能在這一領域進行合作,那么我們對某些地區的石油需求就會減少,這樣一來這些地區的動蕩局勢也就不會再有如今這樣的全球性影響。環境問題也是另一議題。所以今后還會面對許多機遇。 今年年初,美國財長蓋特納專程到訪中日兩國,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目的便是,游說中日這兩大伊朗石油進口國制裁伊朗。去年12月31日,為達到所謂“阻止其發展核武器”的目的,奧巴馬簽署了制裁伊朗的新法案,美國試圖通過限制其石油收入來制約伊朗政府。 那么基辛格博士,當您提到“合作”時,但如果兩國有不同的意見,比如這次蓋特納前來試圖說服中國與美國合作,對伊朗實施制裁。但兩國間在持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又會如何看待對方呢? 這種局面是不可避免的。在某些問題上,中美兩國的觀點會有所不同。兩國可以選擇讓步,或是不得不接受這種不同。即便在普通人的家庭中,也不是人人都能達成一致的。因此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但我們不能忘記更為遠大的目標,因為只有中美兩國能密切合作,世界才會真正進步,永久和平。 作為美國與中國建交的發起人,您要如何就現在的中美關系的問題向兩國的政客們提出建議? 我如今已經接觸過了四代中國領導人,并且開始與第五代領導人接觸。在某種意義上,我也為十位美國總統效過力,有時是以全職身份,有時則只是傳達訊息。但我對中美關系的重要性深信不疑,因此我甚至會幫助不同黨派的總統。在大選過程當中,我并非奧巴馬總統的支持者,但我相信每個人都看到了,我正在為加強這種關系而盡量提供幫助。因此在這一基礎上,由于我了解很多中美雙方的領導人,所以我會試圖從雙方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當我能提供幫助時,我會提出我的建議,不過我并不會不經他們的同意。但每當我來中國時,中方領導人都會接見我,而當我需要與華盛頓的領導人見面的時候,他們也會為我抽出足夠的時間。 解說7: 基辛格是極少數能夠直接會見美國總統的人物之一,他獲得了由福特總統授予的“總統自由勛章”,并被稱贊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尼克松也在后來的回憶錄中寫道,基辛格幫他完成的與中國的外交,是尼克松本人個人政治生涯的最高峰。毋庸置疑,中美兩國無論是在社會制度、歷史傳統、文化理念抑或價值觀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但在兩國政治家的共同努力下,這兩個大國已平穩走上了對話的軌道。 串場三: 我們今天和基辛格博士這段的交談,是我們《風云對話》第四次邀請他到我們節目里面來跟我們談。那么,看到基辛格博士目前雖然有快90歲的高齡,他仍然風塵仆仆于中美兩國之間,為促進中國跟美國的關系而盡力。尤其是他具有時代領袖影響力的、還有他的思維的基辛格,他對于中美關系十分了解。他了解美國的需要,了解中國的需要,了解歷史,了解進程。所以,從他的角度來看,他所珍惜的是這一段由他所牽線的中美關系,不要因為任何的彼此之間的磕磕碰碰而受到影響,所以他告訴我們,在過去中美關系當中,我們必須要彼此了解,我們有我們的不同,可是我們也有我們彼此的需要。所以他這次到中國來慶祝尼克松訪華40周年,他帶給我們的訊息,應該不只是他在以“第二管道”的身份帶給中國政府的諫言,也同時以“第二管道”的身份,把我們中國的社會、我們的政治領袖、對于中美關系的理解帶回去,供奧巴馬政府參考。所以我們今天非常開心,能夠在這么一種中美關系碰到非常關鍵時刻的時候呢,再度邀請基辛格博士到我們節目里面來,以他的高齡,我們但愿他長壽,但愿中美關系有這么一位長者來做兩國之間政府、民間的橋梁。 |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6/327.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