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生物知識細碎繁多,如何以生為本,構建有效、高效課堂。為此,筆者根據教學實踐,從記憶技巧、教學線索、學生協作、練習反饋等課堂教學環節中提出幾點教學中的“妙招”。
【關鍵詞】以生為本生物教學妙招
記得葉圣陶大師說過:“教育是農業。”農業者,春風化雨順其自然,來不得半點浮躁。誠然,如果教育和學生的發展相契合,那么學生的發展也順理成章。“當腳合適時,腳就被忘了。”適合學生的教育是“鞋合腳”的教育,需要精心設計,更要自然呈現,唯此,學生才能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充盈著活力。同時生本教育也主張:教育應實現由“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即把為教師的好教而設計的教育轉向為學生的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實現學生積極、主動、活潑、健康地發展。然而高中生物知識雖然整體上主干清晰,但知識點細碎繁多,記憶量很大,需要學生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也很多。
如何在“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下,將學生的成長發展時刻放在心上,努力引導、培養學生,竭力關愛、服務學生。從教近十年,在教學中學會換位思考,多想想:如果我是學生,希望聽到什么樣的課?以下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妙招:
一、記憶有方法,抽象變形象
學生每天學習大量的知識,如何幫助學生進行有效記憶,體現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規律,防止記憶疲勞的根本辦法就是讓記憶趣味起來,不循規蹈矩,展開豐富的聯想能力。因此針對生物學科特點,引導學生對特殊的名詞或結構進行形象記憶。
如氨基酸及脫水縮合反應是教學中的重難點,可以把氨基酸的各個基團以人為模型來加以記憶。身體做為C,頭部代表R基,雙腳代表-H,左右手各代表氨基和羧基。因此,氨基酸間的脫水縮合反應,就形象地表現為“手牽手”。上課時讓幾個學生上臺做脫水縮合反應,牽手處握濕毛巾,握出水來。當學生對這個反應進行如此轉換后,對脫水綜合反應中的的相關計算,也就迎刃而解了。
神經系統的基本單位――神經元,學生常常忘記其結構。在教學中可通過圖片展示其特殊的細胞形態,讓學生觀察,啟發學生利用身體的部分進行模型建構。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可用手臂進行比喻,其中手掌心代表細胞體,五指代表樹突,手臂代表軸突,袖子代表髓鞘,手臂上套上袖子代表神經纖維,手臂的末端近關節處代表突觸小體。這樣,當學習興奮在神經纖維上傳導和神經元之間進行傳遞時,不妨讓學生伸出手來模擬其過程,化抽象為形象。
染色體與染色質關系,學生對于高度螺旋化和解螺旋的過程不夠明晰,不妨用彈簧進行比喻,拉開彈簧代表染色質的形態,彈簧回縮代表染色體的形態。在課堂中,學生從筆里拿出彈簧進行現場模擬,對染色體與染色質關系就頓時領悟了。
二、 知識零散煩,線索促學習
在教學中,一條好的教學線索,可以將眾多分散的知識點有機地聯系起來,構建出完整的知識體系,有效地幫助學生梳理和掌握考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線索。
新課中的線索:以《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一課為例,教學中將水稻作為知識背景做為主線,通過培育不同品種的水稻,如雜交水稻、太空育種水稻、轉基因水稻等,不斷展開對各個育種方案的教學。
復習課中的線索:光合作用一節內容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同時也是歷年來高考的熱點,由于知識點眾多,為此筆者嘗試了線索教學法,即通過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這一線索展開教學,讓學生觀式進行聯想,并從反應式中提取相關信息。學生不難得出光合作用的原料、條件、場所以及產物,在表面觀察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度透視該反應式,挖掘出其中隱含的知識點。
三、學生來出題,解題更有趣
在人們的傳統教學觀念中,老師出題、學生做題是天經地義的事。限于這種思想的束縛,廣大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漸漸地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教師絞盡腦汁出題,學生費盡心思做題;教師出題越出越多,學生做題越做越快;教師出題越出越難,學生做題越做越累;久而久之,教師成了出題的圣人,學生變為做題的機器;教師越教越厭,學生越學越煩。
因此,在進行《遺傳的基本規律》復習時,傳統的教學方式是:師生先共同回顧所學知識,再進行完成相關的配套練習即可。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在練習反饋的部分,特別出示了一張白化病患者的全家福,即父母親表現型正常,兒子白化病的照片,讓小組觀察照片,挖掘相關信息,并限時進行試題編寫,然后小組間交換試題并進行解答、交流、評價。
在此教學環節中,通過照片設置情境,將出題人由傳統的教師轉變為學生,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在落實知識的同時,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會出題,自然也就會做題,教師通過讓學生出題的方式達到讓學生做題的目的,可謂獨具匠心。
四、 巧除生障礙,團隊齊協作
在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時,常常需要學生在黑板上板書,完成相應的題目,通過此環節,教師可獲得相應的反饋信息。然而在實際操作中,筆者多次發現,但凡讓一個學生上臺板書的效果往往不好。
于是進行了改進,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所任教的學生水平,在黑板中單獨完成相關任務有一定的畏難情緒,因此采用同桌合作學習的方式,由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共同完成,其余同學以同桌為單位在座位上完成。在這個環節中,可以觀測到同桌二人,相互鉆研,經歷了初稿→討論→糾錯→完善→定稿的過程,從中不僅體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也加深對知識內涵的領悟。
五、練習有反饋,課堂高效率
教學就是教與學不斷交流學習的過程,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通過恰當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及教學態度和風格,將教學信息傳輸給學生,同時又隨時接收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進行認真的分析綜合,使課堂教學不斷優化的過程。
根據學生智力水平不同,對于課堂練習解題所需要的時間也有所差異。先做完的學生往往急于想知道答案,但為了照顧大多數的學生,教師通常只能等待其他學生完成練習時,才進行評講。如何既滿足完成速度快的學生需求,又保證多數人的解題時間呢?
教師不妨在課堂上對先完成的學生進行及時批改及評價,或表揚或鼓勵,不僅滿足先完成的學生的訂正需求,在每個階段都任務明確,又對還沒完成的同學營造出一種你追我趕的氛圍。同時,教師能對學生的解題情況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利于后續講評環節的開展。教師在課堂的及時批改,可謂一舉多得。
“生本教育”需要我們“靜待花開”。所謂的靜,一需要時間,二需要實踐。花開花落本無聲,唯有靜,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才能讓每朵花都絢麗地綻放,才能培育出世上最美的花朵!讓我們做是一種守望者,在“生本課堂”的大舞臺中,勤于鉆研教學,樂于積累,不斷應用“妙招”將生本教育教學理念滲透到每一節課中,收獲的是課堂教學效率,得益的是學生的成長,提高的是教師的專業水平,高中生物教學一定會“活”得生動有趣。
參考文獻
[1] 蔣敦杰,楊四耕. 高中生物新課程理念與實施.海南出版社,2004
[2] 郭思樂. 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百度搜索“就愛閱讀”,專業資料、生活學習,盡在看文倉kanwencang.com,您的在線圖書館!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xuexi/20170205/98160.html
文章列表
BloggerAds
- Dec 15 Fri 2017 02:19
靜待花開,以生為本
文章出處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