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

中國古代奇詩(六)同字詩
 

同字詩,也稱復字詩,就是在詩中重復使用相同的一個字,差不多每句都有,甚至每句不只一個字,但讀起來不覺羅嗦,反而有一種新鮮感,像無名氏的《春詩》:

春水春池滿,春詩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二十個字里有八個春字,整個一幅新春圖。

楊柳織春愁,鎖愁眉,倚畫樓,紅愁綠慘花枝瘦。

未休,新愁再投,幾番愁殺黃昏后。

掛愁鉤,將愁問月,愁將楚云收。

明·楊慎《黃鶯兒·和張月塢》,每句用愁字。這里把抽象的愁字寫的具體化了,正好和王昌齡的《閨愁》“閨中少婦不知愁”對讀。

有一位無名氏寫的《花月詩》,更耐人尋味。

有花無月恨蒼蒼,有月無花恨轉長。

花似美人臨月鏡,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尋花前,攜酒花前帶月嘗。

如此好花如此月,莫將花月作尋常。

這是文人雅士對月與花的體驗。花似美人,月明如水,花叢漫步,飲酒賞月,何等悠閑,何等瀟灑。如與元代明本和尚的《松月詩》對讀,則會有一種更深層的理解,因為這是一首僧人對月與松寄托了佛教禪理的詩。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無窮。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龍。

月照長空松掛衲,松回禪定月當空。

老僧笑指松頭月,松月何妨一處供。

還有一首明代四大家之一的沈周所寫的一首《田字詩》,不但寫出了有了田地之后的憂愁,更有趣的是用田字的形體結構來表現自己的感受。田字在不同位置構成不同的字,田為足則富,田為頭則累,在心頭則思,在心中則慮,田多則為疊。文字結構與思想感受二者結合的如此完美,令人嘆為觀止。這早已超過了“同字詩”的范疇。

昔日田為富字足,今日田為累字頭。

拖下腳時成甲首,申出頭來不自由。

田按心頭常思想,田在心中慮不休。

當初只望田為福,誰料田多疊疊愁。

   

中國古代奇詩錦集(一)添字詩【摘編制作】 - 格林老衲 -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lishi/20170308/115295.html

文章列表


不含病毒。www.avas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大師兄 的頭像
    大師兄

    IT工程師數位筆記本

    大師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