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網絡層的那點事:網絡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第三層,介于傳輸層和數據鏈路層之間,它在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兩個相鄰端點之間的數據幀的傳送功能上,進一步管理網絡中的數據通信,將數據設法從源端經過若干個中間節點傳送到目的端,從而向運輸層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數據傳送服務。
局域網
傳統以太網:
CSMA/CD協議(載波監聽多路訪問/ 沖突檢測 )
檢測到沖突后,強化沖突。
以太網的MAC層
MAC地址,即主機在網絡中的站地址或物理地址,由MAC幀負責傳送。6字節以太網地址,前三個字節(即高24位),稱為地址塊或廠商代碼。
MAC幀包含:目的地址(6字節)+ 源地址(6字節)+數據長度(2字節)+ 數據字段(46~1500字節)+FCS(4字節)。
擴展的局域網
在物理層上擴展:
碰撞域 : 三個系的局域網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大的、共同的碰撞域 ,在任一時刻,只能有一個站在發送數據。
在數據鏈路上擴展:
網橋,通過逆向學習法完善站表(轉發表),并進行路由選擇(轉發或丟棄)。
集線器,交換機都屬于網橋。
虛擬局域網
高速局域網
無線局域網
目前最廣發使用的局域網。
CSMA/CA協議(載波監聽多路訪問/ 沖突避免)有以下3個規則:
如果站X收到RTS,但沒收到CTS幀,則X可以發送自己的數據而不會干擾其他站。
如果站X沒收到RTS,但收到CTS幀,則站X不可以發送自己的數據。
如果站X能收到RTS和CTS, 則站X不可以發送自己的數據。
廣域網
網絡層提供兩種服務:
無連接的網絡服務(數據報服務)
面向連接的網絡服務(虛電路服務)
擁塞控制:網絡擁塞時就會大量丟包,必須進行控制。
X.25網
永久虛電路
交換虛電路
幀中繼
幀中繼的幀格式:標志字段(1字節)+地址字段(2~4字節)+信息+幀序列檢測(2字節)+標志字段(1字節)
網絡互連
網際協議IP是TCP/IP體系中兩個最主要的協議之一。與IP協議配套使用的還有三個協議:
地址解析協議ARP:IP地址—>硬件地址(MAC地址)的轉換。
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硬件地址(MAC地址)—>IP地址的轉換。
因特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差錯控制與測試。
另外,域名系統DNS:實現從域名到IP地址的轉換。
因特網的IP地址分成為五類,即A類到E類,目前大量使用的IP地址僅A至C類三種。
常用的A類、B類和C類地址都由兩個字段組成,即:
網絡號字段net-id。A類、B類和C類地址的網絡號字段分別為1,2和3字節長,在網絡號字段的最前面有1—3bit的類別比特,其數值分別規定為0,10和110。
A類地址的左邊第一字節值: 1-127,例如 10.237.43.8
B類地址的左邊第一字節值: 128-191,例如 128.37.143.38
C類地址的左邊第一字節值: 192-223,例如 195.71.43.85
主機號字段host-id。A類、B類和C類地址的主機號字段分別為3,2和1字節長。
D類地址是多播地址,左邊第一字節值:224-239,例如 230.138.43.85
E類地址保留在今后使用,左邊第一字節值:>=240,例如243.13.143.185
為避免IP地址的浪費,將主機號劃分成若干個子網。
子網掩碼(subnet mask): 32bit, “1”對應于網絡號和子網號字段,而“0”對應于主機號字段。
A類IP地址,其對應的子網掩碼默認值為 255.0.0.0
B類IP地址,其對應的子網掩碼默認值為 255.255.0.0
C類IP地址,其對應的子網掩碼默認值為 255.255.255.0
例如,IP地址為140.252.20.68,子網掩碼為255.255.255.224。
子網掩碼二進制為: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顯然,此IP地址是一個B類地址,因此網絡號net-id是140.252。
子網號共有11位而主機號占5位。上面的IP地址的后兩個字節(20.68)(即0x14.0x44)的二進制記法是: 00010100 01000100。
其中前11位(00010100 010)是子網號,后5位(00100)是主機號。
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議
RIP:路由信息協議,基于距離向量的分布式路由選擇協議。
OSPF:開放最短通路優先,分布式的鏈路狀態協議。
看文倉www.92to.com網友整理上傳,為您提供最全的知識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bangong/20161229/79380.html
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