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國的農村很享受:
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田野,悠閑自在的牛羊,一個個干凈整潔的小村鎮……上下水電、通信、交通應有盡有。德國農村所有的地方均是草坪和樹木,柏油路通達每家每戶。據說,很多德國人的夢想之一,就是有個院子,養匹馬,養幾頭牛,還有雞,羊。
2.德國的農民太幸福:
在德國,當農民并不是件簡單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德國實行歐盟的“共同農業政策”,其核心在于農業補貼。據統計,目前德國農民約40%的收入來自直接補貼。
3.農民業余生活很悠閑:
男人們坐在街邊喝啤酒聊天,或者幾個婦女圍坐在院子里。有的人牽著狗遛彎,有點則在草坪上燒烤。每個小鎮都有自己的節日,甚至每條小街都有自己的“街節”。
4.德國農業很先進:
農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4%,農戶不足60萬戶,平均每個勞動力養活124人,80%以上的農產品能夠自給;德國是世界最大的農機出口國,從播種到收獲全部機械化;
全國有各種聯合體1079個,各類合作社1萬多個。德國設立“德國農民協會”,下設有300多個地區性的組織,90%以上的農民都隸屬于該協會,協會向農民提供各種無償服務,從提供信息到維護農民的權益等,無所不包。
德國的農業發展以中小家庭農場為主,90%農戶經營飼養業及普通種植業,10%農戶是種植葡萄、啤酒花、水果、蔬菜及煙草的專業戶;畜牧業是德國大多數家庭農場重要的收入來源,每戶農民年人均收入約合人民幣31.5萬元。
5.德國的農業專業不好上:
在德國,當農民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20歲的茨海姆,他在農業技術學校學了三年,拿到了農藝師資格,又到美國去進修兩年,獲得經濟管理師資格,再有兩年工作經驗,才能滿師,而只有拿到滿師證,茨海姆才有資格繼續父親的葡萄園產業。
6.德國的秸稈不焚燒:
飼料倉庫、牛圈、擠奶車間、生物發電站……德國人一直遵循的原則是,秸稈是自然價值鏈的一部分,在農業循環中有一席之地。在農場的秸稈中,有1/4用于飼料,另外3/4用于鋪設牛圈,在鋪設牛圈后,最終與牛的糞便混在一起,成為農場的肥料,肥沃土壤。
歡迎轉載:http://www.kanwencang.com/shehui/20161027/8955.html
文章列表